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她是红颜祸水,还是替罪羔羊?一代妖姬妲己,千百年来被描绘成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红袖添乱,惑主亡国。
但当商纣王殒命,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后,妲己的下场却比纣王还要凄惨——她不仅被处死,甚至死后还遭到侮辱!
是什么让周武王如此愤怒,连一个柔弱女子的尸体都不肯放过?是滔天罪行,还是别有隐情?
妲己,出身名门望族,有苏国贵女。
天生丽质的她,犹如落入凡间的仙子,眉如新月,肌若凝脂,灵动的眼眸仿佛会说话。
然而,命运弄人,天赋她美貌,又将她推上了亡国祸水的舞台。
有苏国与商朝起了争执,最终兵败求和。
为了讨好商王帝辛,苏侯将美貌绝伦的妲己献给帝辛,权做和谈的"聘礼"。
自此,妲己便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少女的天真烂漫,走进了王的后宫。
妲己的美,征服了帝辛的心。
无论后宫佳丽多少,帝辛的眼中,永远只有妲己一人。
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君王的心。
很快,妲己便平步青云,成为贵妃,位高权重,仿佛真正的皇后一般。
权势让这个聪慧的女子尝到了甜头。
她开始参与朝政,为娘家谋利,一时间春风得意。
可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后宫女子干政,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
更何况,妲己出身异族,本就处境微妙。
一个女人,能撼动朝堂吗?恐怕连她自己,都不敢奢望。
为了取悦妲己,帝辛斥重金修建酒池肉林,声色犬马,荒淫无度。
这些挥霍,无疑激怒了朝中重臣。
他们眼看着昔日雄才大略的君王,被一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怎能不愤懑。
可是,妲己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帝辛何许人也,区区一个妇人,能让他迷失自我?或许,迷失的从来就不是帝辛,而是那个时代。
昏君当道,奸佞当权,又怎能指望出现一个明君?归咎于一个女人,不过是男权社会的惯用伎俩罢了。
周武王姬发,乃文王之子。
他视妲己为眼中钉肉中刺,誓要讨伐商纣。
于是,便有了"武王伐纣"的千古佳话。
面对周武王的大军,商纣王仓皇出逃。
朝野上下,尽皆离心离德。
可叹堂堂商朝天子,却十分狼狈。
而妲己,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女子,也终究逃不过亡国的命运。
或许在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战败后,帝辛将宫中财宝堆于鹿台,放火自焚。
妲己也在此时选择了自尽。
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
有人说,她是为帝辛殉情。
可是,帝辛待她如此,她又怎么会甘心为他去死?更有人说,她是畏罪自尽。
可是,她又有什么罪?罪在帝辛,罪在乱世,她不过是这悲剧的一个牺牲品。
或许,她选择死亡,只是因为再也看不到生的希望。
妲己死后,周武王并未善罢甘休。
他下令挖出妲己的尸体,当众鞭打,发泄心中的愤懑。
甚至,他还将妲己的首级悬于城门之上,以儆效尤。
这种泄愤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可是,若非妲己娘家苏氏国曾为商朝助纣为虐,周武王又怎会如此恨之入骨?一个弱女子,竟然成为千古罪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红颜祸水还是时代悲剧?
回望妲己的一生,她似乎只是命运的玩物。
从天之骄女到亡国祸水,她的人生轨迹,早已被时代的洪流决定。
她是帝辛宠爱的红颜,却也是朝野忌惮的势力。
她是苏氏人眼中的骄傲,却也是周人眼中的罪人。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的原罪。
在男权的世界里,女人的价值,似乎只能建立在男人的欣赏之上。
而一旦女人试图打破这种桎梏,就会被冠以"祸水"的罪名。
这种观念,恐怕比妲己的故事更加悲哀。
尽管饱受争议,妲己的一生,却也颇具传奇色彩。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追求权势,也追求自由。
她的聪慧,在那个时代的女子中,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只可惜,时势造英雄。
她生不逢时,才会沦为亡国的祸水。
如果时光倒流,让妲己重新选择,她是否还会走上同样的道路?我们无从得知。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灵魂,我们又怎能轻易地下定论?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埋藏在时间的长河中。
而妲己,也将永远是一个谜。
结语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作为战败国的红颜,妲己注定要背负骂名。
可是,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是否该以更加多元、理性的眼光看待妲己其人?一个女人,无论她是贵为王后,还是美若天仙,都不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和代罪羔羊。
妲己的悲剧,更多反映的是时代的悲哀。
一千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打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妲己的形象依然鲜活,令人唏嘘不已。
她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切荣辱兴衰不过镜花水月。
或许被后人唾弃的妲己,在历史深处,依然是那个清丽脱俗、明眸善睐的苏家女。
时间会冲淡一切。
在这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都只是过客匆匆。
而妲己的传奇,却成为了永恒。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