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善公益报(胡运森)阳春三月的渭东大地,慈善之花灼灼其华。日前,由陕西省慈善协会组织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观摩团走进渭南市临渭区,150余位来自省市县三级慈善协会的负责人等,先后探访西安路小学慈善教育示范基地与孝义镇金滩村慈善幸福家园,见证慈善沃土上的育人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阳春三月的渭东大地,慈善之花灼灼其华。日前,由陕西省慈善协会组织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观摩团走进渭南市临渭区,150余位来自省市县三级慈善协会的负责人等,先后探访西安路小学慈善教育示范基地与孝义镇金滩村慈善幸福家园,见证慈善沃土上的育人新篇与银发欢颜。
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观摩团走进西安路小学观摩慈善教育进课堂活动
善育青禾 德润童心
当观摩团步入西安路小学,目之所及皆是慈善教育的生动注脚:校门内广场12块主题展板勾勒慈善脉络,教学大楼四层文化长廊铺展千年善道,创意展台上学生手绘的《善行日记》引得代表驻足。在“二十四孝新解”展区前,四年级学生王顾惜声情并茂的讲解,让省级老领导陆栋驻足良久。这位红领巾讲解员收获的不仅是大拇指点赞,更有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慈善是心灵的火种,愿你们成长为传递温暖的火炬。”
大礼堂内,临渭区教体局局长周莉以“三位一体”破题,解码慈善教育13年探索之路:通过构建“行政+协会+学校”协同机制,形成596节示范课、72项课题研究的育人矩阵;创新建立慈善教育名师工作室,设立300万元专项基金培育165名教学能手;更以“日行一善”实践带动19万件爱心物资流转,让123万元帮扶困难家庭善款汇成暖流。这些数字背后,是连续承办国家级观摩会的底气,更是斩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根基。
校长徐莉莉则从校园实践切入,展示“幸福德育126模式”与慈善教育的深度融合:每月的慈善主题班会、年度“善行积分榜”、校园慈善义卖市集等特色活动,将抽象慈善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慈善行动成长印记。
乔磊老师的《慈善故事会》课堂上,孩子们讲述身边发生的爱心故事,老师讲述韩红十年收养280名孤儿的坚持、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的奉献,观摩团里有很多人泛起泪光。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专家薛新娅感叹道:“这堂融合课,浇灌的是善念,收获的是未来。”
朝夕相伴 善满金滩
转场孝义镇金滩村,锣鼓声与喝彩声交织出别样风景。这座“全国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正上演温情双重奏:东侧养老院里,18位银发长者悠然对弈;西侧幼儿园内,稚子书声清越入云。这种“朝夕相邻”的设计智慧,让代表们频频颔首。
姚尧镇长汇报慈善工作开展情况,村支书细数民生账本:536户村民中,60岁以上占比19%,通过“四个一点”(慈善幸福家园运营费采取民政和慈善组织扶持一点,在外职工和村民捐赠一点,村委村自筹一点,就餐老人支付一点)筹资机制募集83.5万元慈善基金,建成集助餐、医疗、文娱于一体的幸福家园。在标准化卫生室,86岁的张道召老人拉着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的手细数幸福:“孩子们在外安心打拼,我们在这吃住舒心,每周有体检,日日有活动,这才是老来福!”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文亮在气氛热烈的现场即兴讲话,充分肯定这所慈善幸福家园的成果,要求大家学习经验,结合实际,积极践行,让慈善之花绚烂多彩。
秦腔表演更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志愿者唱起了《善行天下在渭南》引起大家的共鸣,渭南市慈善协会会长雷超武即兴表演了秦腔《兴汉图》,省级老领导陆栋兴致盎然执槌与村民鼓乐队共奏《丰收锣鼓》,鼓点铿锵中,万亩桃梨竞放的春景与院内笑语相映,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慈善图景。
向善而行 久久为功
返程途中,大家热议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徐明非在推进会上对慈善工作提出的要求,谈论着如何将这次会议精神落实落细,学习临渭区经验,让慈善之花结出丰硕果实。这场春天的观摩,丈量着临渭从“经验输出”到“标准引领”的跃升之路,更昭示着三秦大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