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储备低,心血管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

B站影视 2024-12-04 16:32 2

摘要:即使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高血压和其他病理性肥厚状态的患者仍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导致心肌供氧受损的原因之一,可能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以及从左心室适应性重构向非适应性重构的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期,Circulat

即使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高血压和其他病理性肥厚状态的患者仍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导致心肌供氧受损的原因之一,可能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以及从左心室适应性重构向非适应性重构的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心脏结构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已被认为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有关,其中,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是导致心肌持续损伤和纤维化的驱动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心内膜下灌注与心脏损伤、结构以及由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心肌梗死和卒中组成的主要心血管和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复合终点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2015~2021年期间,美国布里格姆妇科医院对连续入组的高血压且无血流动力学限制的冠状动脉疾病(总应力评分

研究结果

在358例患者中,平均年龄70.6岁,53.4%为男性。中位MFRsubendo为2.57,MFRsubendo较低与年龄较大、糖尿病、肾功能较低、冠脉钙化负荷较大以及收缩压较高相关(所有P

图1. 心肌各层特异性血流和血流储备

图2.MFRsubendo与心肌应激及损伤的关系

图3. MFRsubendo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

图4. 根据MFRsubendo三分位数划分的无事件生存率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发现,较低的MFRsubendo与包括糖尿病和肾功能障碍在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增加有关,同时也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更不利的心室结构参数相关,而这种相关性独立于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低的MFRsubendo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包括全因死亡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因此,PET量化心内膜下灌注和心肌血流储备可捕获与病理生理和心血管风险相关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通过PET量化心内膜下血流和心肌血流储备的可行性证据,进一步证明了在没有血流动力学限制的表浅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其病理生理和预后相关性。未来研究应探讨在心内膜下缺血和心力衰竭高风险人群中,MFRsubendo是否能为跨壁血流储备提供额外信息。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心内膜下层特别容易发生微血管缺血。本研究证明,心内膜下灌注受损越严重,NT-proBNP水平越高(表明室壁应力越高),室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和心室容积也越大,这可能是不良结构重构的早期亚临床指标。

尽管之前关于病理性肥厚状态的研究已经量化了心内膜下灌注受损的情况,但之前并未显示心内膜下灌注改变能预测不良结局。本研究证明MFRsubendo与心脏结构和损伤之间存在相关性:较低的MFRsubendo与心血管和脑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增加以及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独立相关。与跨壁心肌血流储备一样,心内膜下血流储备是一项有效的生理指标,不仅反映了生理上的血管运动功能受损,还具有预后相关性。

尽管心内膜下易于发生缺血性损伤,但本研究中并未检测到跨壁心肌血流储备和MFRsubendo之间的差异,也未证明MFRsubendo在预测临床结局方面对跨壁心肌血流储备有额外贡献。可能是因为纳入的人群左心室室壁厚度基本正常,因此心内膜下绝对灌注不足可能相对较轻。因此,对于存在明显左心室重构或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心内膜下与跨壁灌注的差异可能更大,当跨壁心肌血流储备正常时,探索心内膜下灌注评估的价值将值得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因为这些患者的心内膜下灌注可能因心肌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纤维化而严重受损。

总之,本研究中,心内膜下灌注减少与传统风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无关,但与心血管风险因素增加、心肌损伤、不良左心室结构参数以及MACCE密切相关。尽管MFRsubendo并非独立于跨壁心肌血流储备,但其可被量化,并与结构和预后结局相关。对于存在与跨壁血流障碍不成比例的心内膜下缺血风险的高血压和心肌肥厚患者,MFRsubendo可能是探索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有力工具。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