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笔者几周前的文章已经分析了特朗普关税的底层逻辑及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并提示了股市风险。但笔者也万万没想到,特朗普最后出台的贸易战政策会如此离谱,当然也没想到关税声明出台后两天内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崩盘式反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一个周末,天翻地覆。美股正经历着过山车式的变化。
正在笔者几周前的文章已经分析了特朗普关税的底层逻辑及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并提示了股市风险。但笔者也万万没想到,特朗普最后出台的贸易战政策会如此离谱,当然也没想到关税声明出台后两天内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崩盘式反馈。
据CNN报道,有人估算美国标普500指数在4月2号和3号两天内跌去5万亿美元,如果加上标普指数以外的其他所有美股,那么大概美股在两天内一共失去7万亿市值。
截止到4月8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自4月4日低点以来已累计上涨42个基点。
当上周笔者在屏幕前看着满屏红色的时候(美国股价下跌时呈红色),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国现在拥有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值多少钱?
从这短短几天的美股暴跌来看,可以说特朗普愿意用至少7万亿美元来赌一个美国能够建立类似的制造业体系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在我看来远远小于50%。
近几日的美股暴跌是自新冠疫情导致的2020年3月美股暴跌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不难想象,原本就反对特朗普的美国民众更加群情激奋,在上周末组织了遍布全国的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活动。
但笔者更关心的,是原本支持特朗普的各方力量对新的关税令和股市暴跌有何反应。目前当然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对于美国保守派底层民众的意见调查,所以我们先从一些关键人物的发言来管中窥豹。
马斯克作为特朗普竞选赞助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和硅谷资本的代表,最近几个月甘作特朗普的马前卒一直冲锋在前,积极清洗美国联邦政府。上周末,他不但表态希望美国和欧洲可以降低互相之间的关税,还在社交媒体上嘲讽特朗普的鹰派贸易顾问纳瓦罗(Navarro)智商堪忧。纳瓦罗则反击马斯克,称他只是一个组装汽车的家伙。而马斯克的弟弟Kimbal Musk(同时也是特斯拉董事)则公开在社交媒体上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是给美国人永久加税。
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Politico
美国华尔街的明星对冲基金经理比尔·艾克曼(Bill Ackman)在2024特朗普遭遇枪击后,就几乎和马斯克同时宣布支持特朗普竞选总统,是特朗普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他也在上周末连续抨击关税政策,声称这将给美国带来“经济核冬天”,他同时指责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所以不在乎美国股市崩盘,是因为卢特尼克重仓美国债券,在美股崩盘的情况下美国债券会大涨,所以卢特尼克才会全力推动这个关税政策出台。虽然比尔·艾克曼在周一(7日)收回了对卢特尼克的个人攻击,但他依旧坚持这次的关税政策是个巨大失误,并承认自己受到特朗普支持者的网络围攻。
美国第一大建筑材料和工具零售商家得宝(The Home Depot)的共同创始人肯尼斯·朗格尼(Ken Langone)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共和党的主要金主,他在7日抨击新的关税政策缺乏逻辑、过于极端,认为特朗普得到了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
爱荷华州自从2016年以来就是坚定支持共和党的深红州,资深的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 Grassley)联合多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参议员一起提出法案,要限制总统单方面发起关税战的权力。不过,这个提案能否通过国会尚未可知,特朗普政府已威胁要否决该提案。
以上这些例子是笔者特地挑选出来的那些反对关税政策的特朗普坚定支持者;其中要强调的是支持特朗普关税的保守派人士也不少,但可以明显看到原本相当团结的特朗普底盘正在出现深深的裂痕。
当然,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才刚刚宣布 ,股市暴跌对很多家无余财的低收入特朗普支持者来说依然遥远,毕竟物价上还没有开始进行关税相关的调整。因此,很多人还是暂时接受了特朗普关于关税“先苦后甜”的说法。
而且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上面这些例子,就能注意到马斯克等人不约而同地将批评矛头对准特朗普身边的经济顾问,如纳瓦罗和卢特尼克。言外之意就是特朗普只是由于接受了不合理的经济建议,才做出了错误的关税决策。这说明即使目前保守派内部对于关税政策有巨大分歧,特朗普本人的地位依旧是稳固的。
目前,特朗普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距离下一次选举还有一年半多,他目前在美国内部不会遇到强大的政治阻力,反对者没有太多可以有效阻挠其推行政策的手段。但他最大的劣势也是时间,两年时间就想让美国人脱掉西装衬衣“进厂拧螺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特朗普“输不起”。
对于贸易战的下一步进程,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表态透露出了一些重要信息。
首先是4月7号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有70多个国家正要求和美国谈判。这和特朗普自称的要给中国加税并和其他国家谈判结合来看,是明显的企图孤立中国的尝试。
很多读者可能已经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在面临关税大棒时的反应有了预期,稍微了解一点博弈论就知道,必然会有一批国家主动选择放弃反击,试图通过妥协来获得相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势。但从美国拒绝越南和欧盟拿出的关税互相降至0的提议就能看出,这一次特朗普要求其他国家投降的代价恐怕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试想,与美国经济高度一体化、且和特朗普亲自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墨西哥与加拿大在前几周已经吃了25%的关税;对美国有贸易逆差以及军事外交上坚决追随的澳大利亚也被加了10%的关税;外交政治和美国绑定极深的以色列在主动将对美关税降到0以后,仍吞下了17%的关税。可见,其他国家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特朗普满足?又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特朗普在协议签订后不反悔呢?
笔者此前重点介绍过的特朗普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Steven Miran) 针对其他国家如何避免美国关税给出了五点建议,总结成一个词,那就是“得加钱”:
首先,其他国家可以接受对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且不进行报复,这样就能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收入,用以资助公共产品的供给。关键在于,报复行为只会加剧而非改善负担的分配情况,并且会让我们更难以负担全球公共产品的成本。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开放本国市场并从美国购买更多商品,来停止不公平且有害的贸易行为;
第三,他们可以增加国防开支,并从美国采购更多商品,购买更多美国制造的产品,从而减轻我们军人的负担,并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第四,他们可以在美国投资并开设工厂。如果他们在美国生产产品,就无需面临关税;
第五,他们可以直接给美国财政部开具支票,帮助我们负担全球公共产品的成本。
出于“千金市骨”的考虑,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将优先与日本进行贸易谈判,为了给谈判造势,并向金融市场释放一个正面消息刺激,特朗普指示重新审查在日本兼并美国钢铁公司的并购案。日本车企丰田表示,丰田车在美国不会随着关税增加而加价。日经指数在周二开盘应声大涨6%。
但是,在贝森特的措辞中特别提到美日谈判将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汇率问题和政府补贴(tariffs, non-tariffs, currency issue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可见仅仅降低对美关税还远远不够,广场协议没有让日本把贸易顺差降下来,特朗普要再尝试一次。
2024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685亿美元,但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拥有超过1万亿的美国国债。回顾笔者之前文章中分析的贝森特和米兰关于新的国际货币协议的设想,大胆猜测或许日本在签订广场协议的四十年后,会被美国要求成为第一个签署所谓“海湖庄园协议”的国家。
如果海湖庄园协议真如米兰的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日本会愿意让自己手里上万亿的美国国债变成100年内不能取、不能卖、没利息的废纸吗?
关于下一步的股市影响,美国股市经历了上周两天(2日和3日)的暴跌之后,在亚洲市场周一(4月7号)早上开盘时迎来了恐慌时刻,某些资金由于亟需现金疯狂甩卖各种资产,连极其稳定、底层资产是美国超短期国债的货币市场基金都跌了0.13%。一般情况下,短期内的美股股市很难再出现类似的恐慌。但是关税的影响还没有扩散开来,仍建议投资者保守一点,投资时以防范风险为主。
就实体经济层面,无论特朗普所谓的谈判进展如何,摆在中国面前的切实问题是中美贸易硬脱钩可能成为现实。最根本的对策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还是提振内需。在当前环境下,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尤为关键。
笔者也曾反复分析过各种可能的政策设计路线,比如通过提高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投入来降低居民对保障的担忧,释放一部分居民储蓄进行消费,类似的先例包括美国在1965年金本位制时期建立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再比如设计覆盖全体居民的人力资源投资政策(持续发放少量现金用于鼓励居民参与技能教育和健身,可进行考核),用现金刺激居民学习各种技能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类似例子包括各国医疗保险公司为投保者发放现金,以鼓励投保者坚持锻炼和体检。还有,通过地区分级以及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大地方财政的改革力度,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而无论采取何种刺激内需的措施,目前居民已无法继续增加杠杆,因此高效地使用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应该是目前中国最可行的前进方向。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