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强基固本,从治病中心到健康管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06:19 2

摘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国务院亦将“完善‘一老一小’设施布局”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政策春风下,基层医疗机构如何乘势而上?近日,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管理者

原创 吴娟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人才下沉”遇见“机制创新,“远程医疗”赋能“家门口服务”。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国务院亦将“完善‘一老一小’设施布局”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政策春风下,基层医疗机构如何乘势而上?近日,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管理者结合实践,向《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分享了他们对政策落地的思考与探索。

强基固本从“治病中心”到“健康管家”转型

当被问及最关注的政策方向时,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卫生院院长苏同森将目光聚焦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在他看来,这项工程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三大跨越:‌服务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服务模式从单一医疗向“医防融合”升级,服务方式从“坐等患者”变为“主动管理健康”‌。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卫生院院长 苏同森

苏同森以公卫经费“人均再增5元”的利好举例:“新增经费可重点投向慢阻肺规范管理、体重健康干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他坦言,基层医疗机构当前面临三大挑战: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脱节。“患者用二三级医院的标准要求我们,但基层目前只能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信任度不足导致‘小病跑大医院’现象普遍。”

对此,他提出“输血+造血”的破局路径:短期内依靠政策倾斜解决设备更新和人才引进,长期则需通过技术赋能和管理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我们正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影像读片准确率;同时推动县域医共体专家下沉,让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诊疗更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杨村镇卫生院院长 邓儒培

来自西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杨村镇卫生院,院长邓儒培同样感受到“强基”政策的推力。“医保人均补助再增30元,意味着基层可开展更多价廉质优的诊疗项目。”他列举了五项落地举措:强化人才订单式培养、推进医联体资源共享、更新基层医疗设备、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推广智慧化管理降本增效。

“基层最头疼的是‘人才荒’。”邓儒培以医联体建设为例,“我们通过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让患者首诊在基层、重症直通上级医院。”面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繁重任务,他提出“预防关口前移”的策略:“我们开展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让村民听得懂、愿意学。”

资源联动重塑基层服务新场景‌

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建中,用“一四七八”发展路径诠释了紧密型医共体的实践逻辑。作为南昌县医疗集团派驻的执行院长,他推动构建了县域医疗“一盘棋”格局: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四大共同体。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资源壁垒——通过县域内影像、心电等检查结果共享,使得患者重复检查率下降。

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李建中

“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成为关键抓手。李建中以血常规、尿常规等基础检查为例,乡镇卫生院采集数据后,实时上传至县级诊断中心,这提升了影像诊断准确率。他特别提到胸痛单元建设:“去年成功救治16例心肌梗死患者,39例胸痛患者全部在规定时间内转诊,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降低。”通过县乡两级绿色通道,2024年双向转诊达321例上转、60例下转,实现了患者从“病有所医”到“病有优管”的双轨突破。

在南昌县向塘镇中心卫生院,医共体建设直接转化为服务效能的跃升。李建中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2024年门诊量达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5.95%;住院人次增长73.78%,而门诊均次费用较前年下降9.57%,住院均次费用更是从2182元骤降至1409元。这种“量增价降”的背后,是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县医院的科室专家每周固定下沉,在完成带教手术的同时并开展基层适宜技术培训35场。“当专家定期下乡成为常态,当检查数据实时联通,基层才能真正成为健康守门人。”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冯湛玲

“技术赋能的触角延伸至诊疗全链条。”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湛玲向《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表示,2024年,中心引入AI智能舌象仪和面相分析系统,将中医体质辨识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3分钟。这项革新直接带动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从70%跃升至76%,“以前要填33道题,现在对着机器扫脸+舌像检测+5题询问就能出报告”。同时,AI辅助的“咳喘中心”建设已进入实战阶段:通过智能电话回访,及时针对疑似咳喘患者跟踪回访,开展肺功能筛查,同时联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创建专科门诊,通过专家坐诊+远程会诊,让慢病呼吸道疾病管理从“被动干预”转为“主动预警”。

“当专科联盟遇上远程诊疗,基层就有了‘三甲触手’。”冯湛玲的比喻生动诠释资源联动的精髓。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的骨科联合病房,创造性地将大医院术后康复“平移”至社区:患者在三甲完成手术后,可携带个性化康复方案返回社区,由三甲专家远程指导康复训练。

从齐鲁大地到岭南水乡,四位基层医疗管理者的实践印证着一个共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即是政策东风,更重要的是需基层主动作为。当“人才下沉”遇见“机制创新”,当“远程医疗”赋能“家门口服务”,我国县域医疗正朝着“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稳步前行。

来源:福之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