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股连续三日暴跌,道指单日跌幅创历史之最;黄金触及新高后,一度跌破3000美元/盎司;亚洲股市集体“熔断式”跳水;欧洲市场在反制关税的喧嚣中剧烈震荡。
前言
2025年4月的全球金融市场,如同一场未预演的灾难片:
美股连续三日暴跌,道指单日跌幅创历史之最;黄金触及新高后,一度跌破3000美元/盎司;亚洲股市集体“熔断式”跳水;欧洲市场在反制关税的喧嚣中剧烈震荡。
周三,澳大利亚股市再次陷入抛售潮,投资者纷纷抛售大宗商品类股。
此前,白宫将对中国(澳大利亚金属和石油的主要买家)的关税上调至104%,与此同时,数十个国家也对中国实施了惩罚性关税。
基准S&P/ASX 200指数收盘下跌135点,跌幅1.8%,至7375点,延续了其从近期高点至今的14%的跌幅,并回吐了周二的大部分反弹。
澳股周三蒸发了405亿澳元!
这场风暴的表象是特朗普的“关税核弹”,但其深层逻辑却与“周期理论”、全球尾部风险的再定价,以及美国财政部从“政策扭曲”到“排毒式正常化”的转向密切相关。
特朗普关税的“核爆级冲击”
“比最坏情况更糟糕”的关税政策:
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欧盟、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20%-46%的“对等关税”。
这一远超市场预期的政策,瞬间引爆全球恐慌。
标普500指数两日暴跌,纳斯达克进入技术性熊市,道指期货单日跌幅达4%。
科技巨头首当其冲:苹果因供应链中断跌超8%,英伟达因芯片关税预期重挫7%。
全球贸易链的“多米诺骨牌”:
关税的直接冲击在于成本飙升与供应链断裂。
耐克、Gap等依赖亚洲制造的零售商股价暴跌12%-40%;越南、韩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股市创20年最大跌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通胀与经济衰退的“双重绞杀”:摩根士丹利预计,若关税持续,美国核心PCE通胀将突破5%,而美联储降息可能推迟至2026年,滞胀风险陡增。但是明显可以看到,关注主要增加的国家都是涉及“中国的转口贸易”的东南亚国家。
换言之,本次依然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出口经济。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加拿大与墨西哥却并未出现在本次的列表之上。
市场的“自我实现预言”:
华尔街担忧,抛售潮可能触发恶性循环,对冲基金被迫平仓、消费者财富缩水抑制需求、企业盈利预期下调进一步打压股价。
雅德尼研究警告:“股价暴跌本身已成为经济衰退的催化剂”。
这正是之前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
来自周期的判断
洪灏老师的周期理论指出,850天移动平均线(约3.5年周期)是判断市场长期趋势的核心指标。经过调整的850均线,准确的展现出整个经济起伏状态。
笔者也曾在年初判断,2025年上半年,美股将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笔者也曾在2月14日写道:美股继昨天冲高之后,已经仅差一步之遥即将再创新高。
作为一个buy side的思考,当然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风险。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风险会不会发生,又会何时发生。
先从风水的角度来说,2025年对于美股开始的风险是4月(卯月),而之后最危险的月份是6月(午月)与8月(申月)。主要来自于马斯克与川普的联盟受到巨大的压力,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压力都是巨大的。最后的看点是丑月(阴历12月),也就是阳历的2026年1月。
另外笔者也曾在澳洲财经见闻发布过一篇关于太阳黑子周期的文章。太阳黑子周期跟人类的经济活动实际上高度相关。
因为个人研究的是周期相关,太阳黑子确实很有意思。
实际上每个太阳黑子周期正对应的是3个基钦周期与1个朱格拉周期,所以必然会跟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每当太阳黑子达到极大值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即将大跌之时。
本轮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大值将发生在2025年年中,也对应上了中国风水部分的6月。
从经济周期来说,本轮由AI所带动的补库存周期也将来到尾端,短周期来说,目前也将进入被动加库存的阶段,但是本轮的主动补库存周期也成了史上最弱的补库周期。
当进入主动去库存时,市场自然也将作出对应的反馈。
尾部风险分化
1
关税通胀化:
10%的普遍关税直接推升进口商品价格,核心PCE已升至4.2%,将在上半年限制美联储政策空间,捆住了美联储的手脚,所以笔者预期上半年美联储最多只有一次的降息动作,到下半年美联储将逐渐有了政策空间,所以更多的降息动作将发生在2025年的年底。
2
财政政策转向:
耶伦时代的“扭曲操作”(通过长债置换短债压低利率)曾短暂稳定市场,强行扭转期限溢价翻正,完成美国的人造牛市,也为拜登的选举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但终究抵挡不过时代的潮流,特朗普当选后,在新任财长贝森特推动“政策正常化”,停止人为干预,为美国进行一场“大排毒”。
欧洲的转型
与美国不同,欧洲的尾部风险呈现方式不是下跌,还是上涨。
受益于美国的下行尾部风险,让更多的欧洲资本开始从美国回流欧洲。所以在2月下旬时,我们看到的是在美国股市开始下跌之际,但是德国股市却在频创新高。
很多人对于这一解释是,德国开始扩大军费支出,开始扩张财政政策,德国政府开始举债加杠杆,所以对于德国是一个大利多。
但是德国国债收益率攀高将造成欧洲内部国债收益率基差的扩大与分化。
这必将导致欧洲内部矛盾的出现。
政策剧震:从“耶伦扭曲”
到“贝森特排毒”的范式转换
上面我们说到,2023年11月起,耶伦通过“扭曲发债结构”(大量发行短债、减少长债规模),人为压降长端利率,维持股市流动性。
此举虽短暂提振市场,但导致债务期限错配,为未来埋下隐患。
在耶伦一系列的操作下,虽然在短期为美国创造了一个为期1年多的人造牛市。
但是将格林斯潘留下的舒适的债务结构(平均期限7.9年)变成了如今平均期限不到5年。让美国国债的再融资风险不断的上升。
贝森特上任后,终止扭曲操作,推动债务结构正常化。市场评论称:“排毒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
未来展望:
周期的重生还是深渊的起点?
从巴菲特指标看美股会跌去哪里?
终于在大跌之后,巴菲特指标重新跌回了两个标准差以内。
目前应该已经回到了一个标准差以内。下图是带了经济增长曲线的巴菲特指标,在当时3月18日出的结论就是,如果这个市场重新回归到一个标准差,那么仍有大约15%的下跌空间。
那么按照巴菲特的理论,这个市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时候,是市场重新回归的均值,甚至跌破长期均值之时。
那么这个市场则至少需要再跌33%甚至更多,才再次具备长期(数以年计)的投资价值。
结语
2025年的这场危机,本质是“特朗普冲击”揭开了周期尾部、政策扭曲与全球化裂痕的“潘多拉魔盒”。
周期的循环如同悬顶之剑,警示着经济规律的不可违逆;而贝森特的“排毒”能否让美国重获健康,仍取决于全球能否在贸易战的废墟上找到新的均衡。
对于投资者,唯一确定的是:旧秩序已死,新秩序未立,唯有敬畏周期,方能在风暴中幸存。
来源:澳洲商业观察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