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荡荡的日子里,经常叹息和泪眼满眶。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不走仕途,却偏要出家。她想,寺宇清寂,非人世可比,说不定过一段日子,儿子忍受不了寺院的冷清会跑回来。这想法让她又重燃起了希望。于是,她怀抱着这个希望,每天坐在村又的那棵大树底下,遥遥地望着远方的山腰。
接上文:
希运的母亲,自从儿子不辞而别出家之后,她一生里最亮的那盏灯熄灭了。
空荡荡的日子里,经常叹息和泪眼满眶。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不走仕途,却偏要出家。她想,寺宇清寂,非人世可比,说不定过一段日子,儿子忍受不了寺院的冷清会跑回来。这想法让她又重燃起了希望。于是,她怀抱着这个希望,每天坐在村又的那棵大树底下,遥遥地望着远方的山腰。
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村又的路上天天都有人来,就是不见儿子回来。可怜的母亲,时时刻刻盼儿归。
无声的哭泣,让沉重的生活更加黑暗。没有儿子的屋里,窒闷、灰淡,似乎空气都凝固住了。走到儿子的房间,哭。醒时哭,梦里也哭。有别人在时,诉著苦哭;没有别人在时,独自哭泣。
直哭得一双眼睛看不见天地万物,辨不清南北西东。
月亮消失了,太阳不见了,天地不存在了,江河没有了。唯有岁月,仍在。
漫长的岁月里,她固守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儿子总有一天要回来的!不管岁月多么长九二久,不管她的傻儿子怎么变,她也认得出来,因为儿子的右脚底有一颗痣。
希望的种子总是在坚定了信念之后播下的。希运的母亲突然间鲜活起来,信念使她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为了这个新的目标,她一改以往不信佛的做法,对佛产生了「虔敬」之心,晨昏念经拜佛,从不间断。对往来的僧侣也特别恭敬,一有行脚僧经过,她亲自延请至家,施斋备汤,甚是周到。
世人对僧人的敬礼之心,如能尽到施吃、施住、施物也算不错的了。希运母亲对僧人的恭敬态度与众不同,即在施予物资之后,还要给僧人洗脚。有的僧人不敢当,忙着自己洗,她就老大不开心,说:“出家人都是佛弟子,我给法师洗脚,就是给佛陀洗脚,法师就不能让我多种点福田吗?”
僧人听她一说,觉得有理,便随她去。每洗一次,她必小心翼翼地抬起僧人的右脚,探一探脚底,摸摸有没有一颗痣。若没有,就怅然不已,黯然神伤。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时光漂白了希运母亲的黑发,无情的岁月像刀一样在她的额上刻下了的轮辙。当年的少妇,如今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而双眼都已哭瞎了。
一个深冬的某一天,老妇人坐在藤椅上打盹儿,将要入梦时,邻居家的小孙子跑过来,摇醒她说:“阿婆阿婆,外面来了一个和尚,他好高啊,额头上还长著一个肉珠子呢。”
“肉珠子?”老人一听肉珠子,就从椅子上颤颤地站起来,说:“他在哪儿?”
小孙子退到老人身后,怯怯地说:“他朝你们家走过来了。”
老妇人一阵激动,说:“噢,太好了,快把他迎进来。”
小孙子看着希运那副奇异之相,有些害怕,不敢去。
老妇人就跌跌撞撞地跨出门槛,伸出双手,喊着:“法师,法师啊……”由于激动,她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小孙子忙把她拉起来。
前面走来的那位长着肉珠子的僧人果然是希运,他见母亲跌倒了,急步前来,正待搀扶时,却比那小孩子慢了一步。希运把手放在母亲的手里,让她拉着走到屋里。
母亲忙着去倒茶,希运看着这个俗世的家,想不到是如此的破败了。脑海里那位年轻秀丽的母亲,现今已是白发苍苍、两眼失明的老妇人了。这一次回来,距他离家已经三十多年了。
这一年,希运刚好五十岁。年过半百,再一次回家,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些年来,云游四海,处处为家。这一次是途经家乡,本不想回来,出家之人哪能心系俗念?然一想到自己的老母亲,忍不住动容了。
这么多年了,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呢?丈夫早亡,儿子出家,作为一个女人,生活在这个人世上该有多少困难!也不知母亲还在不在人世?如果不在了,那么,她这一生是带着遗憾与巨痛离开的;如果她还活在人世,又是如何度日的?
这个家破败不堪,四壁空空。可以想象母亲过得是何等的凄凉!希运的心酸楚了起来。
虽说是出家多年,凡情俗念早已淡了,然而对自己的母亲,他还是不禁落泪了。佛教里有「上报四重恩」之说,其中之一就是「父母恩」。父母深恩如何报得完?有一部经叫《父母恩重难报经》,述说父母恩重,讲究孝悌。
而他,却把母亲留在了无穷无际的苦海里,他决心度母亲脱离苦海,踏上极乐之途。
希运的母亲步履蹒跚,摸索著说:“法师,请坐下喝杯茶吧!”说着就来到他的身边,双手往前伸过来,触著了他的身子,顺着他的脸往上摸,一直摸到那颗肉珠子,兴奋地说:“你也长著一颗肉珠子啊?我儿子也有一颗,长的位置跟你一样,好巧!”
知儿莫若母啊!这么多年了,母亲还记得他的肉珠子。他多想叫一声娘亲啊!可是,涌到嘴边的话说不出口。不能说,不能说啊!这一说,母子情长,母恩似海,怎么能够再走出这个家门一步。
希运忍着眼泪,说:“噢,我这是前几天不小心撞到的,过几天就会好,不要紧。”
老妇人一听,一颗火热的心往下一沉,转过身子,抖抖索地给他续上了开水。希运捧著娘倒的茶,却怎么也喝不下,一颗泪水掉进茶杯里。隔壁的小孙子见了,依在希运母亲的身边轻轻地说:“阿婆阿婆,他哭了。”
未完待续。
来源:悟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