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江市政府大楼八层,李明华站在陈建国市长办公室门外,手里握着辞职报告。
临江市政府大楼八层,李明华站在陈建国市长办公室门外,手里握着辞职报告。
"市长,我想和您告别。"他敲门说道。
"你忙你的去吧,不用客套了。"陈建国头也没抬,声音冰冷得像三九天的江水。
李明华愣在门口,眼中涌起难以置信的痛苦。
这个他跟随十年、视如父亲的人,为什么在离别时如此绝情?
"明华,你能来一趟医院吗?我有些东西要给你。"
宋雅琴的电话在午后响起,声音中带着颤抖。
那个厚重的牛皮信封,将彻底改变李明华对过往十年的所有认知。
01
2012年春天的临江市,樱花正开得满树烂漫。
李明华穿着一身刚买的深蓝色西装,站在市政府大楼门前深呼吸。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大理石地面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公文包,里面装着省委党校的毕业证书和各种证明材料。
电梯缓缓上升到八层,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墙上挂着临江市的发展规划图。
"李明华是吧?"
面试官是一位中年女性,戴着金丝边眼镜,神情严肃。
"是的,我是李明华。"
他的声音有些紧张,手心已经出汗了。
面试进行了半个小时,就在李明华以为结束的时候,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这就是那个应聘秘书的小伙子?"
"陈市长,这是李明华。"女面试官立刻站起身来。
李明华赶紧起身,心跳加速得厉害。
眼前这个人就是临江市市长陈建国,他在电视上见过无数次。
陈建国接过李明华的简历,仔细地看了起来。
"孤儿出身,成绩优异,工作踏实。"他一边看一边点头。
当看到"父母双亡"这几个字时,陈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
"小李,你为什么想当秘书?"
陈建国放下简历,目光直直地看着李明华。
"我想为人民服务,也想跟着您学习如何治理一座城市。"
李明华的回答真诚而坚定。
陈建国沉默了几秒钟,眼中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好,就是你了。"
他拍了拍李明华的肩膀,力度很轻,但李明华能感受到那种温暖。
走出面试室的时候,李明华的腿还有些发软。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通过了面试,而且是市长亲自拍板决定的。
第一天上班,李明华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办公室。
他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得整整齐齐。
"小李,你来得真早。"
陈建国推门进来的时候,看到李明华正在整理文件。
"市长好,我习惯早点到。"
李明华立刻站起身来,态度恭敬。
"不错,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陈建国的语气很温和,没有一点官架子。
头几个月,李明华如履薄冰,生怕出什么错误。
每天晚上他都会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反复检查好几遍。
陈建国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新秘书的用心和能力。
"明华,你做事很细致,我很满意。"
一次整理会议纪要的时候,陈建国对他说道。
李明华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市长的正面评价。
那天晚上,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
02
一个月后,陈建国让李明华去家里送文件。
这是李明华第一次进入市长的私人空间。
房子不算很大,但装修得很温馨,到处都是书籍和绿植。
"明华来了?快进来坐。"
宋雅琴从厨房里走出来,围着花格子围裙,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她看起来比电视上更加亲切,没有一点架子。
"阿姨好,我来送文件。"
李明华有些拘谨,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
"建国在书房,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宋雅琴倒了一杯茶给李明华,茶香淡雅清新。
"明华,你一个人在这边,家里人肯定很想念吧?"
她在李明华对面坐下,语气中带着关怀。
"我没有家人了,阿姨。"
李明华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
宋雅琴愣了一下,眼中瞬间涌起怜爱的光芒。
"孩子,以后有空就来家里吃饭,别把自己当外人。"
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李明华的胳膊,就像母亲安慰孩子一样。
从那以后,李明华经常被邀请到市长家里吃饭。
每次宋雅琴都会做他爱吃的菜,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鲈鱼。
"多吃点,你太瘦了。"
她总是这样说,眼中满是疼爱。
李明华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内心的孤独感渐渐消散。
2014年夏天,临江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
连续一周的暴雨让江水暴涨,市区多处出现严重内涝。
"明华,跟我去防汛一线。"
陈建国一边穿雨衣一边对李明华说道。
李明华二话不说,抓起文件包就跟了出去。
江堤上,雨水打在脸上生疼,江水汹涌奔腾。
陈建国站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抢险,李明华就站在他身边记录。
"市长,这里太危险了,您先撤到安全地带吧。"
现场指挥员大声喊道。
"不行,我必须在这里,老百姓才安心。"
陈建国的声音坚定不移。
他们在大堤上待了整整72个小时,几乎没有合眼。
李明华的嗓子已经哑了,陈建国的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第三天下午,就在李明华转身拿文件的时候,听到身后传来"扑通"一声。
回头一看,陈建国已经倒在泥泞的地面上,脸色惨白。
"市长!市长您醒醒!"
李明华心急如焚,二话不说就把陈建国背了起来。
从大堤到最近的医院有三公里路程,李明华一路狂奔。
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模糊了他的视线。
"市长,您一定要撑住,一定要撑住!"
他一边跑一边自言自语,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到了医院,李明华已经精疲力竭,几乎站不住了。
医生立刻把陈建国推进了抢救室。
李明华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浑身湿透,手还在颤抖。
两个小时后,陈建国醒了过来。
"明华,是你救了我吗?"
他的声音很虚弱,但眼神很温暖。
"市长,您没事就好,您没事就好。"
李明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再次涌出。
陈建国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明华的胳膊。
"好孩子,有你在我身边,我放心。"
那一刻,李明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认同。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永远跟随这个值得尊敬的领导。
03
洪灾过后,陈建国对李明华更加信任了。
重要的会议、机密的文件、私人的应酬,他都会带着李明华。
"明华的能力很强,人品也没得说。"
陈建国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李明华。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李明华心中都会涌起幸福的感觉。
2015年春天,临江市准备引进一家大型电子制造企业。
这个项目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竞争非常激烈。
"明华,这次招商引资的材料你来负责整理。"
陈建国把厚厚一摞文件放在李明华桌上。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明华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
他把临江市的每一个优势都详细梳理,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册。
谈判那天,李明华陪同陈建国和投资商见面。
"临江市的营商环境在全省都是一流的。"
陈建国侃侃而谈,李明华适时地递上相关资料。
投资商翻看着资料,不时点头表示赞赏。
"这份材料做得很专业,看得出你们的诚意。"
投资商对李明华说道。
经过三轮谈判,这家企业最终选择落户临江市。
这个项目将为全市带来5000个就业岗位和50亿元的年产值。
庆祝晚宴上,陈建国特别感谢了李明华。
"明华是我见过最优秀的秘书,没有他,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言语中满是自豪。
李明华激动得差点掉眼泪,这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那天晚上,他给陈建国发了一条短信:
"市长,能跟您工作是我最大的荣幸,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很快,陈建国回了信息:
"明华,你是个好孩子,我很欣慰。"
看到这条回复,李明华心中暖流涌动。
在临江市工作的这些年里,陈建国就像父亲一样关心着他。
李明华生病的时候,陈建国会亲自开车送他去医院。
李明华过生日的时候,宋雅琴会亲自下厨为他做长寿面。
"明华,你要注意身体,工作重要,健康更重要。"
陈建国经常这样叮嘱他。
李明华把这些关怀都深深记在心里。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李明华遇到了老同学赵志强。
赵志强现在是临江市的副市长,前途无量。
"老李啊,你跟着陈市长这么多年,他给你安排后路了吗?"
酒过三巡,赵志强的话变得直接起来。
"什么意思?"
李明华有些疑惑,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官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主子。你想想,你一个农村来的孤儿,凭什么让他这么信任?"
赵志强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嫉妒。
"赵哥,你想多了,市长对我很好。"
李明华有些不舒服,但还是为陈建国辩护。
"我是为了你好。现在官场变化很快,你要为自己考虑。"
赵志强拍了拍李明华的肩膀,表情意味深长。
回家的路上,李明华心中有些不安。
赵志强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悄发芽。
不过,这种不安很快就被陈建国的关怀冲淡了。
2018年,李明华跟随陈建国已经六年了。
这六年里,他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的公务员。
陈建国也从市委副书记升任市长,仕途一路顺风。
"明华,你考虑过以后的发展方向吗?"
一次私下谈话中,陈建国问道。
"我想一直跟着您,学习您的管理经验。"
李明华毫不犹豫地回答。
陈建国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好,我们一起努力。"
他拍了拍李明华的肩膀,力度很轻很轻。
2019年初,省里传来消息说陈建国可能要调到省发改委工作。
李明华听到消息后非常兴奋,立刻跑到陈建国办公室。
"市长,恭喜您要高升了!"
他激动地说道,以为陈建国也会很高兴。
出乎意料的是,陈建国的反应很冷淡。
"还没确定的事情,不要乱传。"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
李明华愣了一下,不明白陈建国为什么会这样反应。
从那以后,陈建国对李明华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以前的温和亲近少了,更多的是公事公办的冷淡。
李明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不知道原因何在。
一次去市长家送文件,宋雅琴单独把李明华叫到厨房。
"明华,你有没有想过回农村老家看看?"
她的问题很突然,让李明华有些摸不着头脑。
"阿姨,我老家已经没什么人了。"
李明华如实回答。
宋雅琴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有时候,根在哪里很重要。"
她的话充满了深意,但李明华听不懂。
那天晚上,李明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宋雅琴的话和陈建国态度的变化让他心中充满疑虑。
这些年来,他一直把陈建国当成最尊敬的长辈。
如果连这份信任都要失去,他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赵志强升任副市长后,开始频繁地接触李明华。
"老李,听说你们陈市长要高升了?你有什么打算?"
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问道。
"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李明华的回答很谨慎。
"你啊,太实在了。陈市长走了,你觉得新来的市长会用你吗?"
赵志强的话直击李明华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人家凭什么相信一个前任秘书?说不定还会认为你是前任的眼线。"
他继续说道,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李明华心上。
李明华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和恐惧。
他害怕失去现在的工作,害怕失去陈建国的信任,更害怕回到孤身一人的状态。
04
2021年下半年,陈建国正式收到了调职通知。
他将调任省发改委副主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
消息传出后,整个市政府都轰动了。
李明华原本以为陈建国会很高兴,自己也能跟着去省里工作。
但是,陈建国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市长,您要去省里了,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李明华小心翼翼地询问。
"不用,这些事情我自己处理。"
陈建国头也没抬,继续看着桌上的文件。
以前的温和亲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冷漠。
李明华感到心如刀割,但不敢多问什么。
接下来的几个月,陈建国开始故意疏远李明华。
重要的会议不再带他参加,机密的文件不再让他接触。
"市长,明天的省里会议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李明华主动询问。
"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
陈建国冷淡地回答,甚至不愿意看李明华一眼。
李明华站在办公室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痛苦。
这个他跟随十年、视如父亲的人,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陌生?
难道这十年的忠诚和付出,在他眼中真的一文不值?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明华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发呆。
墙上挂着他和陈建国的合影,那是去年抗洪救灾时拍的。
照片上的两个人笑容灿烂,亲密无间,像父子一样。
现在看来,这些美好的回忆似乎都成了笑话。
2022年1月15日,陈建国正式离任的前一天。
李明华鼓起勇气,最后一次敲响了陈建国办公室的门。
"市长,我想和您告别。"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内心充满了不舍和眷恋。
陈建国正在收拾办公用品,各种文件和纪念品装了满满几箱。
"你忙你的去吧,不用客套了。"
他看都没看李明华一眼,声音冷漠得像冰块。
李明华站在门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他想说很多话,想问很多问题,但最终什么都没说出口。
这一刻,十年的师生情谊似乎都化为了泡影。
第二天上午,陈建国就离开了临江市。
李明华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出大院。
那个熟悉的身影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可能永远不会再见面了。
下午三点,李明华的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宋雅琴,他赶紧接了起来。
"明华,你能来一趟医院吗?我有些东西要给你。"
宋雅琴的声音有些急促,还带着明显的紧张。
"好的阿姨,我马上过去。"
李明华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刻赶往医院。
宋雅琴在住院部的休息室里等他,眼圈红红的,看起来刚哭过。
"阿姨,您怎么了?"
李明华担心地问道。
宋雅琴没有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信封。
信封很重,里面装着不少东西。
"明华,这个你拿着,但是现在不要打开。"
她的手微微颤抖,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
"阿姨,这是什么?"
李明华疑惑地接过信封,心中充满了不安。
"等你回到家,一个人的时候再看。记住,千万别让任何人知道。"
宋雅琴的表情异常凝重,眼中含着泪水。
"阿姨,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陈市长对我..."
李明华终于忍不住问出了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
"孩子,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他也有他的苦衷。"
宋雅琴用力握住李明华的手。
"信封里的东西,会让你明白一切。"
李明华拿着信封回到出租屋,手都在颤抖。
信封很厚很重,里面到底装着什么秘密?
他在桌前坐了很久,不敢打开。
各种猜测在脑中闪过:是陈市长的道歉信?是对他十年工作的评价?还是什么重要的机密?
夜深了,李明华终于鼓起勇气,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往里面看了一眼。
瞳孔瞬间放大,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那里...
信封里是一张泛黄的出生证明,上面清晰地写着:
姓名:李明华 出生日期:1989年3月15日 父亲:李建军 母亲:陈雅芳
但最让李明华震惊的不是这些,而是在证明下方的备注栏里,用钢笔工整地写着:
"李建军,临江市第一建筑公司项目经理,1995年因工殉职。陈雅芳,临江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长,1996年因病去世。"
李明华的手开始剧烈颤抖,他又从信封里拿出第二份文件。
这是一份DNA亲子鉴定报告,时间是2012年5月,就在他入职后不久。
被鉴定人甲:陈建国 被鉴定人乙:李明华 鉴定结论:支持被鉴定人甲与被鉴定人乙存在生物学父子关系,亲权概率大于99.99%
李明华瞬间明白了一切。
原来,他不是孤儿。原来,陈建国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原来,这十年来,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父亲工作。
05
李明华的眼泪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他想起了陈建国第一次见他时眼中那一丝异样的神色,想起了宋雅琴对他如母亲般的关怀,想起了这些年来陈建国对他超乎寻常的信任和提携。
信封里还有第三份文件,是陈建国的亲笔信:
明华,当你看到这些文件时,我已经离开临江市了。你的母亲陈雅芳是我的初恋,我们因为家庭反对而分开。她嫁给李建军后生下了你。1995年李建军去世,1996年你母亲病重时找到我,告诉我你是我的孩子,求我在她走后照顾你,但不要让你知道真相。我一直暗中资助你的学费和生活费,看着你长大。这十年来,我以市长的身份爱着你,但不能以父亲的身份表达。最后的冷淡是因为我害怕离别时控制不住感情。官场复杂,我必须保护你。如果你愿意,欢迎来省里工作。原谅爸爸这些年的隐瞒吧。——永远爱你的父亲,陈建国
李明华读完信,已经泣不成声。
他想起了这十年来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见面时的温和笑容,洪灾中的生死与共,每一次生病时的关心,每一个生日时的长寿面...
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信封里还有一把钥匙,上面贴着纸条:"临江市翠竹小区15栋501室,这是爸爸为你准备的房子。"
第二天,李明华拿着钥匙去了翠竹小区。
这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温馨,家具电器齐全。客厅茶几上放着一本相册,里面是母亲陈雅芳年轻时的照片,她和陈建国在大学时的合影,还有许多李明华从小到大的照片。原来陈建国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的成长。
在相册最后一页,贴着纸条:"明华,这个家永远为你敞开。无论何时,记住你永远不是一个人。——爸爸"
李明华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拨通了陈建国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喂?"陈建国的声音疲惫。
"爸爸。"李明华轻声说道。
电话那端沉默良久,然后传来轻微的抽泣声。
"明华...你都知道了?"
"嗯,妈妈把信封给我了。"
"孩子,爸爸对不起你..."
"不,爸爸,您没有错。您是为了保护我,我理解。"
"那...你愿意来省里工作吗?"
李明华想了想:"爸爸,我想先在临江市多待一段时间。这里有您十年的心血,我想把您没完成的工作继续做下去。"
"好孩子,你长大了。"
挂了电话,李明华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坐了一整夜。
第二天,他回到市政府上班。新来的市长张建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做事雷厉风行。
"小李,听说你是陈市长的得力助手?"
张建华主动找到李明华谈话。
"是的,张市长。"
"那正好,我需要一个熟悉情况的秘书。你愿意继续干吗?"
李明华点点头:"我愿意,张市长。"
就这样,李明华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他把陈建国教给他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带到了新的工作中,很快就得到了张建华的认可。
每个周末,李明华都会给陈建国和宋雅琴打电话。宋雅琴总是问他有没有好好吃饭,身体怎么样,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
"明华,你要多注意身体,别总加班。"她总是这样叮嘱。
"知道了,妈妈。"李明华自然地叫着。
第一次听到李明华叫"妈妈",宋雅琴在电话里哭了很久。
春节前,陈建国打来电话:"明华,春节你一个人怎么过?"
"我准备值班,让有家的同事回家团聚。"
"胡说!你也有家,你的家就在省城。收拾收拾,来省里过年。"
这是李明华第一次以儿子的身份去陈建国家过年。
宋雅琴早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她记得李明华爱吃的每一道菜: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鲈鱼、白切鸡...
"明华,快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她不停地往李明华碗里夹菜,眼中满是慈爱。
陈建国在一旁看着,眼眶也红了:"明华,这些年苦了你了。"
"爸爸,我不苦。这十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爱。"
"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儿子,光明正大的儿子。"
那个除夕夜,一家三口坐在电视前看春晚,就像普通的幸福家庭一样。
李明华靠在沙发上,看着忙前忙后的宋雅琴,看着坐在一旁的陈建国,心中无比温暖。
年后回到临江市,李明华的工作更加投入了。他把陈建国的工作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中: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务实高效。
2023年夏天,临江市又遭遇了洪灾。李明华第一时间冲到了抗洪一线,就像当年陈建国那样。
"李秘书,这里太危险了,您先撤到安全地带。"
现场指挥员劝他。
"不行,我必须在这里,群众才安心。"
李明华的话和当年陈建国说的一模一样。
连续三天三夜,李明华和抢险人员一起奋战在大堤上。新闻报道了这次抗洪救灾,陈建国在电视上看到了儿子的身影。
"建国,你看明华多像你年轻的时候。"宋雅琴指着电视说道。
"是啊,他是我的好儿子。"陈建国眼中满是自豪。
抗洪结束后,李明华因为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副秘书长。消息传到省里,陈建国比任何人都高兴。
"明华,恭喜你升职了。"他在电话里说道。
"爸爸,这都是您教导的结果。"
"不,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为你骄傲。"
06
2024年春天,李明华被推荐参加省委党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这意味着他的仕途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培训期间,李明华住在省城,有更多机会和陈建国、宋雅琴相聚。
"明华,你考虑过以后的发展方向吗?"一次家庭聚餐时,陈建国问道。
"我想继续为人民服务,用您教给我的理念去帮助更多的人。"
陈建国欣慰地点点头:"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好,爸爸支持你。"
培训结束后,李明华被安排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职位是副处长。
这一次,是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获得的提拔,而不是因为任何关系。
搬到省城的那天,陈建国和宋雅琴来帮他收拾行李。
"明华,以后我们就能经常见面了。"宋雅琴高兴地说。
"妈妈,我以后每个周末都回家吃饭。"
"好,我每个周末都给你做好吃的。"
晚上,父子俩坐在阳台上喝茶聊天。
"爸爸,这些年您和妈妈辛苦了。"李明华说道。
"不辛苦,能看到你健康成长,我们就满足了。"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年您直接告诉我真相,会怎么样?"
陈建国沉默了一会儿:"那样的话,你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真相有时候是负担,隐瞒有时候是保护。"
"我明白了,爸爸。您做得对。"
"明华,记住一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初心。你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我会记住的,爸爸。"
2025年元旦,省政府举办新年茶话会。李明华作为年轻干部代表发言。
"我出身普通,成长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的老领导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台下的陈建国听着儿子的发言,眼中闪着泪花。
散会后,父子俩走在省政府大院里。
"明华,你今天的发言很好。"
"谢谢爸爸。我想,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记住您教给我的这些道理。"
"孩子,你已经超越了我。我为你骄傲。"
夜色中,父子俩的身影渐渐远去。
多年的误解已经化解,深藏的真情终于得以表达。那份跨越十年的父爱,如甘露般滋润着李明华的心田,也将继续指引他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
在李明华的新办公室里,始终摆着那张抗洪时的合影。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看看这张照片,想起父亲的教导:
"我必须在这里,老百姓才安心。"
这就是传承,这就是一个父亲给儿子最珍贵的财富。
来源: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