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王沁在元白画廊举办个展“炼金术”,作品分为黑、白、黄、红四色,指代玻璃熔炼的不同过程,从混沌的、未开化的黑度状态到白纯凝练,经过黄炼,最后是红成。这四色也隐约对应着炼金术里的水、空气、土、火四个元素。王沁说:“从来自大地的‘石头’中提炼,变成贵金属——玻
●
“炼金术”展览现场
“炼金术”系列在熔炼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质感
去年,王沁在元白画廊举办个展“炼金术”,作品分为黑、白、黄、红四色,指代玻璃熔炼的不同过程,从混沌的、未开化的黑度状态到白纯凝练,经过黄炼,最后是红成。这四色也隐约对应着炼金术里的水、空气、土、火四个元素。王沁说:“从来自大地的‘石头’中提炼,变成贵金属——玻璃与炼金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断提纯的过程与艺术作品的创作类似,好比炼金术的符号是一条衔尾蛇,首尾相连,循环往复。”
●
“坐夏”系列
作为国内玻璃艺术实践的先行者,王沁对玻璃艺术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目前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从材料到表达技艺,从观念到形式,探索玻璃在艺术创作和生活场景中的多元边界。他的作品被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今年6月,他将在日本京都举办器物个展。
●
“乌有园”系列借助亭台楼阁、路廊岛桥、墙垣门窗、木石花草,通过聚隐透借,幽曲疏露的方法,充分发挥玻璃材料的特性,通过凝固而静止的物体表现抽象而动态的景致,以清淡简约的形象传达幽长深远的神思
生于瓷都景德镇,王沁的本科专业也是陶瓷艺术,曾祖父经营隆昌瓷行,靠瓷器发家,养马、养猴、饲鹤,人生快意洒脱。他的童年在佛印湖附近的老房子里度过,父亲取名“沁”,在《说文解字》里“从水,心声。”如水似冰,通透清宁,似乎命中注定人生需要与玻璃对话,并与之互相塑造、互为映照。
●
作品《大山水Ⅲ》局部细节
陶瓷是以火为媒的艺术,玻璃艺术则水火既济,延展性和可塑性极强,王沁指出,中国陶瓷文化太成熟,玻璃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从“晚春”“坐夏”“非书·非非书”“大山水”到“乌有园”,王沁在作品中推进玻璃的可塑性,刻意消弭装饰性,激发玻璃古雅朴拙的灵性,让物本身的材料特性去说话。
●
《非书·非非书Ⅷ》,苏格兰皇家博物馆收藏
在“非书·非非书”和“大山水”系列中,他利用玻璃料块在高温状态下的自然渗透,形成水墨在玻璃内的流动感,用当代的形式复现水墨的游弋写意。他对墨色有着一如既往的喜爱。“昼夜”系列作品《失重》临工作室窗下放置,如一滴甘露凝住在黑石,冷冽澄澈,倒映出无数灰黑孔洞。
●
“昼夜”系列作品《失重》
●
王沁抱着猫咪小野,在东方文人气息浓厚的书房。 摄影:刘星
书房对于中国文人向来是修身养性的日常宝地,王沁的书房呈现标准的当代文人书房面貌,墙上挂着古琴和书法,猫咪小野到处溜达,喝茶的时候,沸水入玻璃盖碗,若有飒飒金声。竹影在夕照时分入室洒下婆娑线条,入夜,低调的墨色烛台在烛光摇曳间方显出剔透“玻璃心”, 含蓄而后劲十足的东方式表达。
●
“沁”文人器物系列
图一:卧云观石书写用具套组,英国布雷斯托尔博物馆收藏
图二:一枝素影香具套组,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图三:卵式香盘
图四:湖石式香炉,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图五:海棠式卧足笔掭
“沁”文人器物系列是装置艺术创作之外,王沁同时并行的日常实用器物研究,文房四宝秉承抱朴守真的书房意象,意欲重构避俗尚雅的玻璃文人器韵。
●
“玻璃心语”系列,摄影:关里
王沁工作室的另一个品牌“玻心璃语”,比“沁”文人器物系列更年轻、更当代,定位是“心若澄明,诗意栖居”,该系列的咖啡用具、酒具等,为日常生活而造。王沁希望有更多的相关专业年轻人介入尝试和实验,以创造力不断驱动玻璃艺术的多维度发展。
“玻璃态实验室”则是王沁更先锋的实验项目,“玻璃态”是指玻璃的临界状态,看似固体,但用显微镜观察分子结构排列,却类似于液体,所以玻璃又被称作“凝固的水”。
●
热力剧场剧照
艺术家与上海玻璃博物馆合作的热力剧场,从“梦”到“漫游者”,让玻璃作主角,以沉浸式的舞台艺术演绎炽焰之美。下一个热力剧场,王沁考虑与炼金术建立关联,四色分四幕,“通过剧情演绎,推向越来越极致的精神性”。
●
王沁工作室窗边的作品《失重》,摄影:关里
“我们都是通过玻璃去重新观察这个世界的。我们用望远镜研究宇宙,通过显微镜去看微观生物。从微观或宏观上,玻璃都参与构建了人类文明史。”王沁说道。
●
“晚春”系列作品《梅月》,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收藏
玻璃艺术积淀了东西方双重经验,它古老又新鲜,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以炼金术的方式探索“凝固的水”的本质,阐释琉璃映万象的东方审美意趣。
你印象中的玻璃是一种什么样的材质?你有没有收藏过有趣的玻璃单品?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摄影丨关里
采访、撰文丨LX
编辑丨徐露梅
设计丨easson
作品图片丨王沁提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东方100新浪潮丨她把中国非遗“穿”上身,让世界看到
东方100新浪潮丨韩笃一:当神经医学遇见传统建筑
来源:家居廊ELLED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