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疯狂围猎,中国教科书级反杀!为啥这次我们不再退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20:10 2

摘要: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中国34%、欧盟20%、越南46%。,全球股市闻声而动。

专栏 | 政经观察

2025年4月,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贸易风暴再次掀起。

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中国34%、欧盟20%、越南46%。,全球股市闻声而动。

4月7日,亚太地区各大股票市场纷纷上演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多米诺骨牌”效应拉满。就在今天(4月9日),老美又加码了,表示将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关税,这个数字已经远超贸易战范畴,直接升级为经济绞杀战。

他们以为我们会像以往那样有限报复或直接谈判,但没想到,这一次我们不再退让,而是直接亮剑以牙还牙:你加34%,我就对等加34%。

不止如此,我们还瞄准了美国最薄弱的经济和政治环节,送了他们一套“大礼包”:暂停美农产品准入、制裁军工企业、反制金融领域,波音股价应声暴跌7.2%,福特中国区哀叹“比最坏预期更糟”,更致命的是,我们首次将反制延伸至金融领域,三家美国金融机构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华尔街的现金流瞬间冻结。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中国这次选择对抗而不是退让?答案很简单,因为退无可退。乌克兰的教训就摆在眼前:你退一步,敌人进十步。今天退关税,明天就可能退到矿产,长此以往,整个国家都将岌岌可危。

有人觉得冒险,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下:是什么给了我们跟美国正面对抗的底气?

01我们与老美对抗的底气在哪里?

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对2万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23个国家迅速报复,全球贸易量暴跌66%,美国出口额腰斩。

历史是个轮回,但这次剧情反转了。当年的美国是工业革命的尾浪,今天的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中枢。

老美抡起关税大棒从洗衣机砸到芯片,以为还能像90年前那样逼全世界下跪,却不好意思,这次它们踢到钛合金钢板了。

中国的反制不仅稳准狠,而且有的放矢,尤其针对美方高附加值、高依赖性的关键行业,例如波音飞机、福特汽车和美系半导体公司。消息公布后,波音股价一度大跌7.2%,创下三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福特中国区高层也坦言:“比我们预想的最坏情况还要糟。”

总之,美国抡起半导体、电动车、锂电池"新三样"的关税大棒,我们就精准打击其大排量汽车、化工原料、医疗设备。你打你的"科技封锁拳",我点你的"产业命门穴"。

有人或许要问,这么你来我往地加关税,对咱们国家的国计民生有没有影响?答案是几乎没有影响。

虽说一直以来,我们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高精尖设备上。但这些年,咱们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进口替代。

特别是半导体战场,以前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就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命门,如今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横空出世,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突破封锁,华为Mate60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让雷蒙多成了最佳代言人。历史反复验证:凡被美国封锁的产业,中国必成霸主。就像任正非说的: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再看出口,美国还在用30年前的"301条款"恐吓世界,以为掐住自己的进口就能让中国屈服,但它忘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从螺丝钉到航天器,从智能手机到高铁,我们都能造。

对比起来,咱们对东盟、中东、欧洲等地的出口规模已经远超对美出口——202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65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对欧盟出口额达到5600亿美元,对中东的石油设备出口、对非洲的基建设备出口,都在稳步增长。

美国的市场对我们重要,但绝不是唯一。中国对美年出口约5000亿美元,仅占外贸总额11.7%,虽说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远未触及国计民生的根本。

反观美国,我们庞大的市场,对于美国出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涉及几千亿的出口额,美国对华出口的医疗设备、汽车零部件中,60%以上是硅谷创投基金和华尔街投行的"现金奶牛",无数美国红脖子和硅谷基金都依赖于此。

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还涉及大豆、波音飞机、高通芯片等,背后是数百万农民、工程师和基金经理的饭碗。

这就像在赌桌上,我们用副牌押注,对方却要拿王炸冒险。贸易战一开打,谁更痛?答案不言而喻。看,美国的红脖子农民已经用拖拉机围堵国会山了。

而且,我们的反制不止在经济上给老美形成了压力,也在政治上给特朗普形成了内耗。

这次被暂停农产品输华的六家美企里,四家都在特朗普票仓州,气得财政部长连夜发声明"这馊主意不是我出的"——这就叫打蛇打七寸,我们的反制直接掐住了美国的选票输血管。

就像《三体》中那句"消灭你,与你无关",中国不过是在做每个崛起大国都会做的事——用实力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02中美这场博弈,谁将笑到最后?

说白了,贸易战的本质是什么?是心理战,是耐力赛,是国运之战。

这场贸易战其实是两个经济体的“价值观对决”:美国以为它能承受经济阵痛,但它忘了,它的经济结构是高度金融化的,股市、债市、房地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而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最坚韧的人民。更重要的是,这场贸易战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成为了一场关于独立自主的全球动员。

因为这次被美国加征关税的,不只是我们一个国家,老美连自家狗腿子都往死里打:日本汽车被加税25%,韩国芯片遭断供,连瑞士这种老好人说句中立都被扇耳光。

这说明什么?在绝对利益面前,美国是说翻脸就翻脸,盟友啥的随时都能牺牲,搞起 “连坐式” 制裁毫不含糊。

历史总是需要第一个推倒柏林墙的人,众多国家都心怀不满,全球都在等中国摔杯为号。

所以当我们打响反制第一枪,墨西哥立即宣布对美玉米加征50%关税,巴西火速跟进大豆反倾销调查,最耐人寻味的是欧洲态度的微妙转变:德国总理朔尔茨带着12家车企CEO访华时,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公开表示"离开中国就是离开未来"。

连向来温顺的韩国都开始重新审视《芯片四方联盟》,日本也对美国的半导体限制政策犹豫不决。在最近的中日韩部长级会议上,三方同意在半导体关键材料上加强合作。你看,即便是美国传统盟友,也开始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

还有欧盟、东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与结算体系,尤其是本币结算、产业链多元化等议题被频频提上日程。

印尼总统佐科的话很有代表性:“当我们有第二个选择时,为什么要永远当附庸?”

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不过我们这次燃烧的是全球反霸权的怒火。这不是空话,而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必然,全世界都在用实际行动表态。

美国最大的误判,就是用20世纪的剧本对抗21世纪的中国,以为自己还是那个能单挑世界的霸主,殊不知,这次它面对的是一个潜在的全球联合反击。

因为这场贸易战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事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美国不仅伤害了两国人民利益,还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相反,中国构建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却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就像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写的:“中国不是要取代美国,而是要成为另一个太阳。”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场关税战早已超越经济范畴,像极了冷战前的1914年,两个体系在碰撞中寻找新平衡——既是旧霸权最后的疯狂,也是新秩序诞生的阵痛。

/

这次的中美贸易战,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上甘岭战役"——只不过坑道变成了产业链,冲锋号化作了关税清单。

看看双方的筹码天平:中国手握全球75%锂电池产能、80%光伏组件出口、90%稀土加工能力;美国引以为傲的F-35战机却需要中国17种关键矿物,苹果手机65%零部件来自长三角。

两个互相掐住脖子的巨人,但中国脚下踩着实地,美国却悬在债务悬崖边。

就像1930年的美国最终不得不取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今天的美国也会被迫回到谈判桌。而我们将以更强大的姿态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这不是幻想,而是历史的必然。

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时,它要么倒下,要么站起来,而我们选择了站起来——从被迫锁喉到反向卡位,从技术跟跑到规则制定,这场对决注定要改写教科书。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泽东的预言,即将在2025年的贸易炮火中淬炼成真!

来源:赵董观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