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网”事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8:09 1

摘要:编者语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自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笔耕不辍的作家。当网络浪潮奔涌而至,自贡的写作者们深入生活汲取素材,情注指尖坚持创作,借力网络追逐梦想。2024年,市网络作家协会全体会员的创作总量突破600万字,作品传播量高达8.3亿次,千年盐都成为“网文重

编者语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自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笔耕不辍的作家。当网络浪潮奔涌而至,自贡的写作者们深入生活汲取素材,情注指尖坚持创作,借力网络追逐梦想。2024年,市网络作家协会全体会员的创作总量突破600万字,作品传播量高达8.3亿次,千年盐都成为“网文重镇”。今天开始,让我们走近这个默默耕耘的群体,静听其中三位各不相同的奋斗“网”事。

自贡融媒记者 张才/文 叶卫东/图

近日,一部超过80万字的玄幻小说《釜溪风云之大唐悲歌》在微信读书平台上架。作者“人间我清醒”本名魏家强,是近年来自贡文坛崭露头角的网络作家。

在连接新老城区的富台山隧道,现年56岁的魏家强是摆了十多年地摊的“魏三姐”,替人取鸡眼睛、专治灰指甲……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守摊时抽空在手机上摁出来的。

守摊时创作的魏家强

富台山隧道妙观寺出口方向,魏家强的摊位夹杂在“十元理发”和“高价回收二手手机”中间,和行色匆匆的人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月8日,魏家强接受自贡融媒记者采访时声称,自己已经三天没开张了。她本人分析,生意不景气的原因在于竞争激烈,一眼望去能看见好几位同行。旁人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从没看见她主动招揽客人,一天到晚“只晓得耍手机”。

在富台山隧道商圈,摊贩大多相识多年,没有人将“魏三姐”和作家、文人联系在一起。就连戴黑框眼镜这唯一线索,也被“她有一只眼是看不见的”私下议论声掩盖了。

魏家强出生于富顺县龙万乡,她的文学之路是从上世纪80年代流行“朦胧诗”时开始的。

“溪流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大地……”今年3月,魏家强作为自贡市网络作家协会优秀会员代表,在年会上发言时讲到,一本手抄的席慕容《七里香》诗集伴随她度过了青春岁月,连同堂弟从县城买回来的《唐诗三百首》以及满满一箱诗稿,成了她出嫁时唯一的嫁妆。

命运在魏家强前方道路上,提前设计了种种关卡:29岁时患眼疾至左眼完全失明;2012年大女儿考上自贡二中,她进城租房陪读,为了补贴家用在工地卸过水泥,在工厂打工丢掉了半截手指,后来凭借祖传“治蛇缠腰”手艺在富台山隧道扎下了根。

尽管生活让魏家强焦头烂额,但她对文学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在“买一把藤藤菜都要掂量好久”的岁月,她在书店看中一本新书时却毫不手软。期间魏家强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陆续在《自贡日报》、中国诗歌网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并频繁在各大比赛中获奖。其中《我是一颗种子(外一首)》获2015年中华文学杂志年度优秀诗歌奖;2017年在全国优秀盲人读者评选活动中,获“百名优秀读者”荣誉称号。

魏家强的部分获奖证书

魏家强在《野玫瑰》一诗中,将自己比喻为:“把血和泪/孕化成含苞的花蕾/在秋风还没刺痛我的肉身之前/全部/怒放成血红的美/”

当前,“怒放”的魏家强除了将心血灌注在源自盐都民间传说的《釜溪风云之大唐悲歌》之外,还在着手扩写“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活动”获奖作品《芦苇丛中躲出的抗战英雄》,创作小说《大家族》以及以自己十余年摆地摊经历为基础的武侠小说《地摊孤凤闯江湖》。

“这些都是我摆摊的时候,抽空写出来的。”魏家强表示自己早已练就了充耳不闻的“功夫”,有时即便生意找上门来也没觉察到。这些年,魏家强在手机上摁出了上百万文字,去年女儿参加工作后送给她一台平板电脑,如今打字更加方便了,一天能写上万字。

“摆摊让我拉扯大了三名子女,写作丰富了我不完美的人生——二者并不冲突。”魏家强称自己对文学有一种无休止的渴求,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帮助过她的人。其中四川省作协会员辜义陶路过她摊位时,总会停下来聊上几句;在她从诗歌转型创作通俗小说的过程中,青年作家熊晨曦和张弟华给予了很多帮助。自贡市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赵应对魏家强印象是“一个对文学特别执着的作家”,相信她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写出读者更喜爱的网络小说。

编辑:余耀

编审:韩钰

来源:自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