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即将举行,亮点内容及报名方式抢先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17:11 1

摘要:今天(4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阶段成果及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筹办情况。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春江、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吴晓荣、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上海市国

今天(4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阶段成果及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筹办情况。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春江、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吴晓荣、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杨东升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理念已深入人心。今年,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继续与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同步展开,将于5月13日至15日举行。

【一】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工作情况

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机制建立6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推进区域应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区域应急协同制度创新和工作联动路径模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是持续深化“四个协同”,奋力实现“四个一”。

一是持续深化防控监管协同,织密跨区域安全防控“一张网”。在自然灾害防控方面,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地区自然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应用,着力提升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体系预调预泄能力,强化森林防灭火跨区域联合指挥、资源共享和应急响应,深化长三角地震监测站网一体化和震灾风险防治协同,系统提升区域复合型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协同处置效能。在安全生产防控方面,三省一市公安、交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联防联控,助力优化危化品行业营商环境。持续完善长三角区域安全生产执法联动机制,联合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围绕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签订长三角三省一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联动备忘录,加强联合执法检查,畅通监管信息共享,提升区域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持续深化应对处置协同,统筹跨区域应急联动“一盘棋”。通过构建完善跨部门、多层级信息共享机制,深化一体化联动措施,全面提升重大区域性突发事件中的指挥调度、救援响应等全阶段协同处置效能。进一步深化区域应急管理数字化协作,围绕生产安全事故指挥联合调度、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等关键领域,构建智能化协同会商平台,为跨区域应急联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进一步研究完善长三角重大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组织涵盖重大活动安全保障、防汛防台、水陆救援等科目的跨区域应急演练。特别是去年5月10日,国家“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应急指挥协同和联合救援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急指挥平台,加强青浦—吴江—嘉善、宜兴—长兴—广德、嘉定—昆山—太仓等省际毗邻区域应急联动响应。

三是持续深化资源力量协同,实现跨区域应急保障“一体化”。目前,联合签订了《长三角区域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联勤联防联动联战合作协议》,完成了上海国家级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江苏沿江(江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安徽应对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基地等建设,建立了以上海龙华机场、浙江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等为代表的区域直升机航空应急救援保障基地群,形成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联动和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跨省(市)增援调度网络。持续提升区域应急物资储备效能和协同保障效率,推动解决区域应急救援优先通行、灾害事故救援补偿以及跨区域应急力量调度等瓶颈问题。建立长三角应急管理专家组,指导组建长三角安全发展应急管理研究联盟,举办长三角地区应急管理系统年轻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推动区域应急管理人才高地建设和学研能力再上新台阶。

四是持续深化政策制度协同,探索跨区域规范标准“一把尺”。持续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工作制度,协同谋划制定长三角区域应急管理政策、标准建设规划和目标。累计推动落实应急管理重点合作事项40余项,发布区域性制度标准近20项,涵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各领域,有力形成长三角应急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工作态势。推动跨区域安全生产执法清单互认和结果互认,实施区域安全生产信用联合激励惩戒合作,对齐案件处理和监管服务“手势”,合力消除省际间“看不见的行政壁垒”,对标国际一流,助力优化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

【二】

关于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筹备工作情况

本届博览会将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于5月13—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届博览会将更加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功能培育,全面展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加速推进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应急的浓厚氛围。预计将有约500余家国内外展商参展,专业观众预计将有望超过10万人次。

一是促进供需对接,激活产业动能。本届博览会将首次推出需求(采购)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展前精准匹配—展中合作对接—展后项目落地”模式,带动安全应急产业链集聚,提升博览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将聚焦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防汛排涝应急响应、危险化学品安全救援、矿山安全预警与处理等场景,集中发布需求信息。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安能、中国石化上海公司、上海长三角安全应急产业促进中心等单位也将分别开设专场发布实战需求。博览会期间,还将组建长三角航空应急救援产业联盟并发布航空应急救援十大场景,旨在持续加强通用航空器、eVTOL新型航空器应用,共同加快安全巡检和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装备研发,拓展安全巡检、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援、 城市治理等应急救援场景应用。

二是加强全链展示,深化科技赋能。本届博览会将全面展现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创新生态:一批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将集中亮相,还将展示长三角地区在应急科技创新方面的技术产品和创新案例,展现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例如: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智能装备等一批央国企科技成果将集中展示;宇树科技、大疆等前沿技术行业头部企业将带来AI机器人、无人机救援集群等前沿技术;蜜度、联合飞机等独角兽企业将带来智慧应急执法解决方案、无人机组合方案等突破性科技成果。另外,博览会还创新设立了航空应急救援、水域应急救援2个专区,涵盖通航装备、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域监测预警系统等100余项尖端技术和成果,实现智能科技融入安全应急的全链条全维度展示。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本届博览会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博览会同期,相关单位和市场主体将围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举办“改革创新安全治理模式,赋能基层韧性能力提升”“科技赋能有限空间应急装备,助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提升智慧应急管理能力”等近70场主题活动、技术路演和成果发布,推动区域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在安全应急文化推广方面,卫生、消防、气象、地震、总工会、红十字会等部门将面向公众开放VR地震逃生、高层火灾避险、医疗急救等10余个沉浸式打卡体验活动,并将同步上线“公益科普直播探展”“健康大讲堂”等公益活动,推动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与自救互救能力。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来源:上海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