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铂医药2024年财报发布:从自主研发到全球合作,一家Biotech的逆周期生存样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16:31 2

摘要:3月31日和铂医药(02142.HK)发布2024全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3810万美元(约2.7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74万美元(约1941万元人民币),连续两年实现盈利,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份成绩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体现,更折中

来源:佰傲谷BioValley

3月31日和铂医药(02142.HK)发布2024全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3810万美元(约2.7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74万美元(约1941万元人民币),连续两年实现盈利,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份成绩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体现,更折中国创新药企从“烧钱研发,比拼管线数量,依赖融资输血”向“技术变现,投身合作研发,实现自我造血”的逻辑转型。

一、业绩表现:合作授权与临床进展齐头并进

2023年,和铂医药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其中技术授权及合作开发收入贡献巨大,占比超90%。2024年,延续这一势头,保持连续盈利的同时,和铂医药在授权与合作方面持续发力,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分子授权、技术许可和里程碑付款的经常性收入同比增加196%。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和铂医药与包括阿斯利康、辉瑞、艾伯维、礼来、Moderna、石药集团和信达生物等知名药企进行了包括共同研发、产品授权、技术授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内容涵盖单抗、双抗、多抗、ADC、mRNA、细胞治疗等多个创新领域。此外,作为公司核心技术平台运营主体的诺纳生物也与超100家企业达成合作,完成超250个研发项目,其中超过19个INDs项目先后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广泛的对外合作不仅证明了和铂医药的技术稀缺性和BD能力,还可以将技术优势快速变现,确立未来里程碑价值,勾勒企业的未来增长图景。财报显示,2024年和铂医药财务状况稳健,年底现金结余达1.68亿美元(约12亿元人民币)。随着对外授权及合作项目的持续推进,被动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将支持公司可持续盈利,预计到2025年底和铂医药将拥有约4到5亿美元现金储备。

另一方面,和铂医药在自研管线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管线FcRn抗体巴托利单抗(HBM9161)已于2024年6月递交BLA申请,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获批。如果该产品顺利上市,和铂医药可以根据年度净销售额获得销售提成。除巴托利单抗外,依托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平台,和铂医药构建了针对免疫检查点、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差异化管线,将聚焦适应症从肿瘤逐渐拓展到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例如,针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Th2型炎症疾病,靶向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阻断炎症级联反应的HBM9378,该产品中重度哮喘临床I期,COPD临床II期IND申请已获批。此外,针对自免类疾病致病性B细胞清除,靶向BCMAxCD3的 TCE双抗HBM7020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强效持久的致病性B细胞耗竭作用,目前正在筹备自免疾病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完成首例入组。

二、模式解码:双引擎驱动,自我造血的逻辑转型

和铂医药的逆袭并非偶然。近年来,和铂医药构建了“技术平台授权+自主管线研发”的“双引擎”驱动模式,并借由强大的BD能力实现从“投资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型。

一方面,通过专注自主管线开发,和铂医疗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了管线的进展速度,其核心管线巴托利单抗在2024年3月于《JAMA Neurology》上发布了三期临床数据,显示其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显著疗效。除此之外,公司管线中还有近20款差异化候选药物,分子类型涵盖单抗、双抗、三抗、免疫细胞衔接器和偶联药物等创新领域,覆盖肿瘤、炎症和免疫疾病等适应症。管线中的多个候选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例如靶向CTLA4的全人源单克隆重链抗体porustobart(HBM4003)、靶向人间皮素(MSLN)抗体偶联药物(ADC)HBM9033、靶向CLDN18.2xCD3的双特异性抗体HBM7022、靶向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HBM9378和全球首创的靶向B7H7/HHLA2的单克隆抗体HBM1020。

另一方面,依托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平台,诺纳生物可以提供从“Idea to IND”(I to ITM)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靶标验证、抗体发现到临床前研究。Harbour Mice可生成传统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H2L2) 形式和仅重链 (HCAb) 形式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将 Harbour Mice与强大的抗体筛选平台相结合,诺纳生物致力于推动全球变革性下一代药物的发现。

区别于传统Biotech的“管线赌注”模式,和铂医药与子公司诺纳生物进行了广泛的技术授权及合作研发,形成持续现金流,反哺高风险创新药研发,构建起了和铂医药的抗周期能力和生存逻辑闭环。

三、行业坐标:中国Biotech的全球化突围

在生物医药投融资降温的背景下,和铂医药的成长轨迹和逆袭案例给中国创新药行业树立了三个模式范本。

1. 构建技术护城河,和铂医药全球稀缺的全人源小鼠平台Harbour Mice因其技术价值及稀缺性,成为吸引合作伙伴的关键。目前该技术平台已经迭代至2.0版本,涵盖四大前沿核心技术,包括蛋白质工程、抗体偶联技术、药物递送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全面赋能新一代疗法开发。其中,H2L2平台是第二代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可以产生全人源经典抗体。HCAb是全球稀有的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分子量小,在保持良好抗原识别能力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组织穿透力,且由于没有轻链错配问题,在双抗、ADC领域具有先天优势。

基于HCAb平台,诺纳生物开发的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结构和结合方式的分子。基于Harbour Mice平台,诺纳生物还开发了独有的综合性ADC研发平台——ADC 2.0平台,可以提供靶点验证、抗体发现、ADC开发、ADC表征分析、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体内药理药效研究等一系列ADC研发服务。

除此之外,诺纳生物还拥有前沿AI平台Hu-mAtrixTM,该平台基于世界最大的全人源仅重链抗体数据库,借由AI模型训练与迭代,高效开发下一代创新分子,赋能不同形式的突破性疗法开发。

2. 增强BD能力,凭借BD交易收益,2023年和铂医药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技术授权及合作开发收入占比超90%。延续这一势头,2024年和铂医药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分子许可的里程碑付款、基于平台的研究收入和分子许可的首付款三部分组成,再度证明公司BD能力的同时,也证明了发展逻辑转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即从一开始的单纯技术转让转向“首付款+里程碑+销售分成+股权投资”的深度绑定。基于此,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历史上最高的经营性现金流3068万美元(约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为公司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金流基础。

3. 多样的商业化布局,除了积极BD外,和铂医药还探索了更多的新型商业化路径,诸如“NewCo”模式。这一模式下,国内企业负责提供有潜力的管线,海外资本提供资金和资源,共同成立“New Company”,与之前直接授权模式不同的是,国内企业除了可以获得首付款+里程碑等传统收益,还将占有一部分新公司股权。新的出海模式下,双方可以更加聚焦管线开发,推进研发进度。目前,和铂医药尝试了两次NewCo交易,其一是上文提到的TSLP抗体HBM9378,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与Windward Bio达成协议,不仅可以获得高达9.7亿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特许使用费外,还可以获得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权。另一次是2019年和铂医药就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合资创立了HBM Alpha Therapeutics,如今已成功部分退出。除此之外,和铂医药还在今年3月成立lanc Therapeutics,涉足新一代肥胖症疗法研发。

结语延续2024年的强劲势头,今年3月,阿斯利康拟以1.05亿美元战略入股和铂医药,与此同时,双方还达成了最高45.75亿美元交易金额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三次牵手阿斯利康,再次证明了和铂医药的技术价值。

从“自主研发-资本输血-产品上市”的传统创新药企生存路径到“技术变现-自我造血-反哺创新”的全新创新药企进化模式,和铂医药走出了一条中国Biotech在全球医药创新生态链中,寻找独特、独立以及可持续生态位的全新路径。

过去几年间,和铂医药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崛起,股价两年涨幅超300%。当股价上升,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技术平台型公司”的价值时,和铂医药的下一步,值得行业的密切关注。

来源:智远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