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获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发布第202550号通知:邀请符合资质的实验室提交申请,以纳入《CITES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15
利用法医技术手段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2025年4月7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获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发布第202550号通知:邀请符合资质的实验室提交申请,以纳入《CITES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15日。
图源:CITES
根据《关于遵约与执行的第11.3号决议(CoP19修订版)》第30条d款之规定,CITES秘书处现邀请符合资质的实验室提交申请,以纳入CITES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
第11.3号决议(CoP19修订版)第30条d款:与法医学专家及相关合作机构密切协作,每年审议新增的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入列电子名录申请,并每两年对该名录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图源:CITES最大限度利用法医技术手段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这一点在多项CITES决议和决定中均被着重强调。
图源:CITES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过程中,调查工作通常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涉案人员身份认定,二是查获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物种鉴定。前者属于传统法医学分析范畴(如人类DNA图谱分析或弹道检测),后者则属于野生动植物法医学专业领域。尽管法医界对此类划分尚未形成绝对定论,但该分类方式已被普遍视为最实用的操作准则。
就CITES公约履约与执行而言,针对动植物及其制品鉴定需要解决的调查问题,通常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1. 物种鉴定;
2. 标本地理来源;
3. 标本野生或人工繁育来源;
4. 标本个体来源;
5. 标本年龄判定。
在这五类调查问题框架下,实际执法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部分需求可通过通用野生动物法医技术解决,而某些特殊案例则需要采用高度专业化的检测方法。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旨在推动法医技术最大限度应用于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纳入名录需符合以下标准:
1. 实验室须实际开展法医案件检测工作;
2. 实验室须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作;
3. 实验室须在过去两年内通过由合格第三方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
4. 实验室须具备能力并愿意应他国请求开展野生动植物法医分析;
5. 实验室须明确提出列入名录的申请。
截至2025年1月份,已列入CITES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的机构。图源:CITES
CITES秘书处邀请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填写问卷申请列入名录。完整问卷请于2025年5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提交,收件人为Maroun Abi-Chahine先生(maroun.abi-chahine@cites.org),并抄送info@cites.org。
图源:CITES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CITES整理 | YJ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1. https://cites.org/eng
2. https://cites.org/eng/disc/what.php
3. 第2025(号通知:
4. 问卷:
5. 第11.3号决议(CoP19修订版):
6. 《野生动植物法医检测实验室名录》:
7. 野生动植物法医学:
8. 利用法医技术手段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在多项CITES决议和决定中均被着重强调:
【往期相关报道】
生物多样性保护各方面的相互联系 | 展望CITES CoP20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二十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5年4月开始注册
土库曼斯坦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85个缔约方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海上引进”议题 | 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48)
CITES CoP20将于2025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
国家濒科委发起《附录一动物鉴定手册》倡议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九届缔约方大会成果发布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将主办CITES CoP20 | 已与CITES秘书处签订《东道国协议》
聚焦动物国际贸易,331名专家与会探讨 | CITES第33届动物委员会
CITES植物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为全球可持续植物贸易和保护奠定科学基础
电子许可系统荣获贸易便利创新奖!eCITES推动野生动植物贸易合规化
约翰·斯坎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真的有效吗? CITES之遵守公约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图源:CITES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CITES)于1973年3月3日签署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于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2025年1月,CITES有185个缔约方。其核心是通过规范和控制列入其附录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出口、再出口和从海上引进),从而避免过度的国际贸易对野生动植物生存造成直接或间接威胁,以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ITES对4万多种动植物进行贸易管制。它们根据CITES缔约方商定的标准列在CITES附录中,并适用于各种分类类群。根据不同生物物种对国际保护的需求,将它们列入三个“附录”,加以不同程度的管理。濒临灭绝的物种,如果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国际贸易威胁,会被列入附录一。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CITES才允许这些物种的国际贸易。附录二包括不一定面临灭绝风险的物种,但是必须管理和控制它们的国际贸易,避免人类的利用威胁到它们或者相关物种的生存。附录三包含了至少在一个国家受到保护,并希望其它缔约方协助控制其贸易的物种。
根据CITES规定,各国必须确保野生动植物种的贸易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这要求各国在批准国际贸易之前,对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此外,还鼓励各国采取必要措施,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包括通过科学研究、教育宣传、生态旅游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物种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