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方4月7日表示,若中国不取消对美商品的34%关税反制措施,美国将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关税。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我们早有奉陪到底的底气。
关税战越打越尴尬!
美方4月7日表示,若中国不取消对美商品的34%关税反制措施,美国将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关税。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我们早有奉陪到底的底气。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报告,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产能目前约占全球28%,部分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预计2027年这一数字将至39%。换句话说,全球每三块传统芯片中,就有一块产自中国。
这意味着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最先遭殃的反而是美企。
国内数据机构追踪半导体领域的30家美企,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多达24家遭到了亏损,损失最大的Marvell亏损44.26%。
到了4月初,美股单日蒸发5.4万亿美元市值,科技股集体崩盘,苹果、特斯拉等巨头股价一度腰斩。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美方放出计划对中国芯片加征45%的关税。
事实上中国芯片早已在美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除了最尖端的芯片技术外,冰箱温控、汽车ECU控制器等全球绝大多数产品,我国熟练掌握的28纳米工艺已绰绰有余。
当西方芯片巨头们陷入技术瓶颈时,中国半导体企业早已迎头赶上:中芯国际28nm工艺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实现量产突破,华为14nm制程在新能源汽车芯片市场拿下七成订单。
据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诺透露,美国市场三分之二的芯片产品含有中国制,然而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的直接来源中,美国仅占3%。
不仅如此,中国还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在生产成本上实现弯道超车。以存储芯片为例,过去美日韩几乎垄断市场,通过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操纵价格。如今中国企业已实现232层NAND闪存的技术突破,并计划于2025年量产,将定价权握在自己手中。
2024年中国芯片产量已跃居全球首位,更振奋的是,随着国产技术的崛起,我国的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高新领域也随之打破进口垄断。
比如国产“益活欣”成功打破西方企业长期垄断的生物科技领域。“AKG之父”Brian Kennedy曾发现α-酮戊二酸的潜力,成功将线虫的寿命延长超过50%,并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影响了白发、皱纹、精力下降等表征。然而,相关成果被欧美资本垄断后,导致售价高昂。
Brian Kennedy表示,他的研究不为亿万富翁,而是为所有普通人。随后他和我国企业进行合作,成功研发出国产版“益新欣”,据京东商智数据显示,该产品上线价格较进口版本下降约80%,通过国产技术将价格打下来。
无论是生物科技领域,还是芯片产业,国产替代已成为必然趋势。
摩根士丹利测算显示,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iPhone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价格可能上涨超40%;中金公司则预测部分消费电子(如家电、汽车)价格或上涨10%-15%。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作为全球产能的60%所在地,一旦“关税战”爆发,将面临直接的供应中断风险;而英伟达90%的芯片依赖台积电生产,但其原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大陆。
随着关税战的升级,美日韩芯片公司或将面临国产芯片更加强劲的挑战,美方缓和态度、友好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然而,关系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美国需要采取具体行动,放下制裁和关税的威胁,真诚地为两国关系和人民的福祉努力。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