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患上肠癌却活到100岁,因癖好长寿

B站影视 2024-12-03 18:30 19

摘要:91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遭遇病魔的侵袭。1980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被查出直肠癌,这无疑给他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个月以来,他都无法自主排便,只能依靠灌肠,将打碎的粪便带出体外。医生们考虑到马老先生年事已高,还患有高血压、

91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遭遇病魔的侵袭。1980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被查出直肠癌,这无疑给他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个月以来,他都无法自主排便,只能依靠灌肠,将打碎的粪便带出体外。医生们考虑到马老先生年事已高,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七种老年病,一致认为手术风险过大,建议保守治疗。马老和他的家人们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坚持手术!这究竟是为什么?马老先生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1980年,91岁的马寅初先生被确诊患有直肠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不仅饱受病痛折磨,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面对如此严峻的病情,医生们经过谨慎的会诊,一致认为马老先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复杂,手术风险极高,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方案。马老先生本人却态度坚决,坚持要进行手术。他认为,与其在病痛中苟延残喘,不如放手一搏,争取一线生机。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马老先生的愿望得到了尊重。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当然,马老先生可不是随便“赖活着”,而是要活得有尊严、有质量。北京医院的王德元医生,为了完成马老先生的心愿,找到了自己的老师——76岁高龄、经验丰富的金显宅大夫。金大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两步走”手术方案。虽然有人质疑金大夫的年龄是否会影响手术操作,但德高望重的内科专家张孝骞先生力排众议,为金大夫做了担保。最终,在1972年的5月31日上午,这场备受瞩目的手术顺利完成了。

医生们对91岁高龄的马寅初进行直肠癌手术,这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有人说,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但也有人说,医生是屠夫,手术刀下,生死难料。在马老先生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医生和患者、家属之间艰难的抉择。一边是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一边是患者求生的渴望,如何平衡?这恐怕是医学永恒的难题。马老先生术后恢复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术后三个星期,伤口依然没有愈合,体温也时常出现紊乱。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马老先生竟然还经常抽烟!这可把医护人员急坏了,简直恨不得把他的烟都给没收了。大家对他的康复都感到十分担忧,甚至有些悲观。马老先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他不仅恢复了自主进食的能力,还能下床活动。这简直就是医学奇迹!

马老先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在病魔面前,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战胜了病魔。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就能创造奇迹。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自助者天助之”。马老先生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里,马老先生记录了他对抗病魔的心路历程,也揭示了他长寿的秘诀——保持良好的心态。他认为,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说到心态,现在很多人真是动不动就emo。工作压力大、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孩子教育更是操碎了心……负面情绪像潮水一样涌来,让人感觉生活真是太难了!可是,看看马老先生,91岁高龄,身患重病,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良好的心态不仅能让我们保持健康,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现在这个社会,焦虑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年轻人焦虑就业,中年人焦虑养老,老年人焦虑健康……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焦虑。可是,焦虑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我看未必。焦虑只会让我们更加烦躁,更加无力。与其焦虑,不如行动起来,积极面对挑战。就像马老先生一样,即使身患重病,也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战胜了病魔。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社会的财富。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应该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向他们学习。马老先生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如何保持健康长寿。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你是如何保持乐观心态的呢?

来源:焦点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