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校医护人员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专业的医治,‘争分夺秒’点亮了生命希望,诠释了医者大爱!”5月15日,一封感谢信从国防科技大学传至陆军军医大学。
“贵校医护人员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专业的医治,‘争分夺秒’点亮了生命希望,诠释了医者大爱!”5月15日,一封感谢信从国防科技大学传至陆军军医大学。
一年前,计算机学院研究员丁博赴重庆出差期间,突发脓毒血症,病情急速恶化并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生命健康危在旦夕。
“我想对你们说,幸好你们当时没依着我。”起初,丁博在发热门诊问诊,认为不过是一个小发烧,不愿耽误后面的行程坚持要离开。但因情况极其危险,在护士和同事的强烈坚持下,他被紧急送往急诊。
在医院治疗期间,陆军军医大学积极协调所属医院对丁博进行救治,及时召集多学科团队合作精准实测,调动全国全军专家进行会诊,为在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丁博争分夺秒地挽回了一线生机。出ICU之后,丁博被送往新桥医院呼吸科和西南医院整形外科住院,医院、医生和护士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治疗与照护。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历,真正诠释了为军服务的使命担当、战友情的深刻情谊。
丁博有一本名为《西南记事》的日记,在诙谐幽默的字里行间,记录下了对医护人员们的赤诚感恩、对穿越生死阴霾的豁达心境,跃动着国防科技事业者守护使命的炽热信念。他在日记中写道:“在读完医学人文经典之作《重症之后》,拉玛斯的文字很真实、坦诚,将重症之后患者的生存与死亡写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生病后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全力救治。虽然仍有病痛,但生活看起来正在一步步回归正常。”
如今,丁博正带领课题组聚焦于融合自主智能的新一代分布计算技术研究,通过结合当前“软件定义世界”和“软件承载智能”的重要发展趋势,探究新形势下软件系统构建与演化的创新之路。
从一名青葱学员到勇攀高峰的科研前线攻坚者,丁博以实际行动践初心,用代码铸就国防科技基石,携创新利剑捍卫国家发展安全。“我们希望分布计算软件能够成为像空气、水一样,无时无处不在又不可见的基础设施。”2002年,丁博从部队考研至国防科技大学,师从长期深耕分布计算方向的王怀民院士,在导师的带领下,对分布计算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和国防专利20余项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成果。
作为一名国防科技战线的攀登者,丁博始终以满腔的热血,向着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一路冲锋。“科学研究与国防建设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沉得下去,了解一线实际需求和瓶颈问题,又要跳得出来,提炼出科学问题并指导实践。”因此,他带领团队积极与科研院所、军工部门、地方企业等展开协作实践,脚踏实地为国防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在面对许多重大挑战时,最鼓舞我的是‘银河精神’的无穷力量,来自‘银河’老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与及时指导,以及整个分布计算团队拧成一股绳的超强战斗力。” 在抉择核心技术的审慎研判、驻守山洞与海岛调研现场的攻坚克难、完成重要研制任务时的理性沉淀,丁博带着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守护着属于他的国防科研事业。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这场独一无二的经历给予了我进一步前行的力量,你们在我身上创造了医学奇迹,我会把这份奇迹传承下去!”这场意义非凡的守护接力,必将汇聚成强军兴军的强大动能,激励我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 | 计算机学院 何智明 曾钰婷
图片 | 高莉华
编辑 | 许鑫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