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以路缚黄沙 漠野绽春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9:54 1

摘要:“10年前,一场大风能把牧草连根拔起,门口沙子堆得比院墙还高。”4月7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牧民巴特尔站在自家草场上,手指远处蜿蜒纵横的穿沙公路感慨道:“现在路通了,沙稳了,草绿了,连野兔都回来了!”

“10年前,一场大风能把牧草连根拔起,门口沙子堆得比院墙还高。”4月7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牧民巴特尔站在自家草场上,手指远处蜿蜒纵横的穿沙公路感慨道:“现在路通了,沙稳了,草绿了,连野兔都回来了!”

巴特尔口中的变化,源于克什克腾旗打响的一场“沙海突围战”。克什克腾旗总面积3100万亩,沙地面积915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呈点状、块状分布在10个苏木乡镇。

如何让沙漠披绿衣?克什克腾旗以“分块锁边、合围歼灭”为战术,用一条条穿沙公路将流动沙地切割成“棋盘格”,再逐块“锁边、固沙、复绿”。

“大沙丘切成小块,治理难度降了一半!”克什克腾旗交通运输局局长那日苏说:“经乌高速、省道220线、省道105线将浑善达克沙地分割成5块整体区域,并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将沙地分割成独立单元,治理沙地就像吃西瓜,切成小块才方便下口。”

在克什克腾旗西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省道220线罕达罕至乌兰布统段的公路蜿蜒向前。这条路不仅是牧民进出的“生命线”,更是锁住沙丘的“生态线”。

项目自2022年开工建设以来,累计投入1500万元资金用于路基防风固沙及沙害治理。项目建成后,将完成格状沙柳植草58万平方米,播撒草种100万平方米,绿化沙地100万平方米以上,不仅对持续治理浑善达克沙地起到推动作用,形成固沙长效机制,也为今后节约公路养护经费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克什克腾旗累计建设23条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成40余个网格,最小的仅80亩。

沙丘止步、绿意蔓延,“路网”不仅锁住了风沙,更铺就了牧民的小康路。

在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一条20.6公里的穿沙公路贯通后,曾经的“沙窝子”变成了“聚宝盆”。公路两侧,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板下种植着优质牧草。

“光伏板挡风,牧草固沙,羊群还能在板下吃草,一地三用!”经棚镇白土井子村党总支书记方海东算了一笔账,光伏企业租用沙地,每亩年租金加上养牧的收入,年收入又多了2万元。

克什克腾旗沙地治理围绕发展人工种草、沙棘两大产业,利用现有的储草站、牧草加工企业,到2030年预计实现沙地人工种草371.5万亩,全旗大小畜饲草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种植大果沙棘15万亩,沙棘产量达到7500吨,年经济效益实现4500万元。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新建穿沙公路150公里,治理沙地面积超40万亩,带动当地农牧民2500余人就地就近务工,实现治沙提速、增收有道,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近16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6400元以上。

为了让治理后的沙地“带薪休假”,克什克腾旗组织沙区苏木乡镇与荒沙承包户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义务和利益,同时,鼓励养殖大户兴办托牛所、托羊所,流转散户养殖的牛羊,化解禁牧与产业发展的矛盾,鼓励企业、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加盟沙地生态产业,完善产加销链条。

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克什克腾旗采取“分块锁边、合围歼灭”的方式,将公路化为缚住沙魔的“铁锁”、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正如巴特尔所说,“路修好了,沙治住了,日子越过越甜!”

如今,克什克腾旗的穿沙公路仍在向沙海深处延伸。每一条治沙公路,都在续写着“黄沙变绿洲、绿洲生金银”的克什克腾旗奋斗故事……(记者 王塔娜 克什克腾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艳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