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锐丨赵方:打磨纳米级“光刀”,让病理切片从2D变3D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09:36 1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武汉“后浪”涌动,“90后”“00后”创业弄潮儿层出不穷,他们在新赛道上奋力奔跑,创造一个个创新奇迹,不断掀起下一个风口。市促进中心推出《创业新锐》专栏,联合长江日报、武汉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挖掘一批创业新锐,通过展现创业道路上锐意进取、开

编者按: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武汉“后浪”涌动,“90后”“00后”创业弄潮儿层出不穷,他们在新赛道上奋力奔跑,创造一个个创新奇迹,不断掀起下一个风口。市促进中心推出《创业新锐》专栏,联合长江日报、武汉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挖掘一批创业新锐,通过展现创业道路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案例,传递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为更多奋斗在创业路上的“逐梦健儿”提供启发和支持,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赵方,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师从华科光电学院费鹏教授。2022年9月,赵方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赵宇轩博士于光谷成立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费鹏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公司团队专注于先进细胞影像技术的开发,以自主创新的光场调控技术和类脑式AI图像算法作为核心技术,致力于为市场提供高端影像学仪器与服务。日前,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赵方与同事讨论技术。

成果转化

最初,他们只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深耕于计算成像方向,研发出多种高端显微成像技术。如何让前沿的技术实现落地?在高校支持下,他们积极与医生、生物学家沟通研讨,确定病理、细胞治疗、药物筛选等领域作为重点应用场景。

创业初期,不到10人的团队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第一台仪器的原理验证。“新技术可以发论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让技术转化为产品,让仪器变得有用又好用,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赵方坦言很苦也很有成就感。

“国家层面鼓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武汉市包括东湖高新区的创业扶持政策都很好,加之有导师团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技术成熟之际,我们便选择落地光谷来转化技术。”赵方介绍,他们也是费鹏教授科研团队第一支出来创业的队伍。

“我们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轴向分辨率比目前国际同类技术最先进的还要高两到三倍。”赵方介绍,传统显微镜大部分只能做到2D成像,只能看到一个平面,他们基于新型光片显微镜的核心技术,实现快速清晰的3D成像,更立体地为医生提供医学影像,解决了病理研究等领域的成像难题,大大增加了诊断的准确率。

通常在评估患者肿瘤发展情况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时,需要通过病理切片检测,由医生肉眼观察每一张切片上的病理组织图像,以识别肿瘤存在与否及其恶性程度。慧观生物开发的3D成像技术,可以把整个切下来的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3D影像,所有好、坏细胞一目了然,通过算法帮医生做一个前期判断,有效避免漏诊、误诊。

如今,慧观生物已成功组建起一支人员规模超30人的高素质研发团队,其中专业技术支持团队占比超过50%,并在持续不断地扩充新鲜血液。

“光刀”智影

凭借独特的多级无衍射调控的光片显微技术,慧观生物生成了最薄450nm“光刀”,用它对细胞进行“虚拟切片”,能实现目前国际最高层析成像精度。其应用场景不仅局限于病理组织,在诸如药物研发、毒理评估、病理诊断等,均能提供权威的检测分析。比如在血液疾病的CAR-T研究中,能实现全过程观察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情况。

团队首创的超景深斜光片探测技术,更是打破了成像倍率范围的限制,实现多场景、跨尺度的高速三维成像。该技术可为大规模细胞成像、类器官药物筛选、全器官高通量三维成像等重要场景提供颠覆性工具,极大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效率。

在三维图像数据分析领域,慧观生物独创类脑式AI图像算法,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精准增强与定量分析。“硬软结合”助力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开展的CAR-T细胞治疗疗效预测研究被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有望为临床难治易复发的肿瘤用药提供指导。目前,慧观生物正在与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公司也在布局PCT(专利合作条约)的一些国际专利。发布第一代仪器很多零部件已经做到国产化,第二代仪器正在更新中,未来希望能拓展到海外市场,为国内外顶尖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提供全面的仪器与检测服务。”赵方说。

成立不到两年,慧观生物已申请国际国内专利6项,其核心发明专利仅3个月即获得授权。2024年,慧观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智能细胞影像学研究所。慧观生物的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服务于广大医生与患者,成为推动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创业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