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块玉每天“历史最低价”?“家人们”吐槽:主播的话真的很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08:25 1

摘要:大叔有个老朋友,咱们权且叫他“楼总”吧,是做砂土生意的,手头宽裕,几年前突然对收藏品起了兴趣。就在最近几年一脚踏进了和田玉的收藏圈,可惜不是踏进了福地,而是踩进了“坑圈”。

各位玉友们好,今天和玉大叔要跟大家聊一个现实又扎心的话题——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直播江湖中,找到那为数不多的靠谱和田玉直播间。

大叔有个老朋友,咱们权且叫他“楼总”吧,是做砂土生意的,手头宽裕,几年前突然对收藏品起了兴趣。就在最近几年一脚踏进了和田玉的收藏圈,可惜不是踏进了福地,而是踩进了“坑圈”。

这人呀,一旦有点闲钱,又想显得有品位,最容易掉进的就是收藏圈子中,看似高大上的漩涡。他第一个接触的渠道是拍卖——毕竟以前在港片中看到那些挥舞着拍卖牌的镜头太让人神往了,他也想体验一把线上大哥笑揽宝贝的戏码,结果在X拍平台转了一大圈,搞了一堆仿籽、染色料给大叔看,大叔看完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凭什么相信主播们手上的拿的,就是如假包换的新疆料子?”

楼总一脸笃定:“人家那直播间的IP就在原产地,说话也是馕言文,一线开料子的,山里还有矿,我白天也看过,真的就是在玉石巴扎上溜达着做直播,这还能有假?”

其实咱们逆向思考,靠谱的直播间有,但稀少得像沙漠中的星点的绿洲;靠谱的主播也有,但大部分你连刷几十个直播间都未必能遇见一个。和田玉行业近年来确实不太景气,可是直播间却突然涌进来大量“玉石资深店主”、“一线矿口老板”。这些人的品牌以前是完全没听说过,却能通过直播赚得盆满钵满,秘诀何在?

秘密就藏在三个词里:低门槛、低成本、高回报。拿起手机就能直播,都是借来的货能投入多少钱?套路深,啥货都是真;你若敢干,月月几百万。大家有没想过,很多线下标准的和田玉品牌为何不这样去直播?其实他们当然也尝试过,但请些大V一场直播下来,赚到手的钱有时都不够坑位费。毕竟大品牌不敢卖假货、次等货,价格自然没有优势。然而行情让粉丝们恰恰喜欢那种原价一万,直播间199.9还要给老铁包邮送赠品的宝贝,最后没人看这些大牌直播,他们也干脆不做或少做了。

有没有想过,平台也在推波助澜?几乎所有平台的推荐机制都看重互动率、转化率、在线人数、停留时间、成交金额这几个冷冰冰的数字。拿什么能提升这些指标?无非就是宠粉亏本甩卖、全网最低价。价格越低、砍价越夸张,请更多的机器人托,在直播间停留起哄互动刷数据,转化率就越好,平台分配的自然流量就越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比如这几年玉石行业培养出来的“现场杀价”氛围,让人不自觉地跟着起了情绪,仿佛真的捡到了“漏”。

种种表象下,隐藏的却是典型的直播话术和心理操控。直播这种新商业方式,本应是消费升级,让消费者能近距离接触和田玉,为不景气的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但现实却是它变成了一种反消费升级行为。

和田玉作为高价格,低回购商品,从纯粹的直播商业模式来说,这个品类其实并不适合。天然客单价偏高,消费者时间碎片化,对和田玉价值的了解又相对匮乏。那么如何让你停留在我这里而不去逛别人家?只能倒逼便宜的价格和诱人的套路。

反而是真的在这个行业里扎根多年,从传帮带学习玉石入门、开店、注册品牌、打造供应链的玉商们,正一个个被边缘化,直播不热闹,却讲真话、讲知识、讲良心。最后结果是什么?没人看,因为他们没有“假漏”、没办法亏本甩卖、没有那些天天秒杀的“顶尖货”,粉丝自然不买账。在这个快节奏时代,谁有心情还愿意花半个小时听你讲完一块籽料的来历、结构、雕刻思路呢?

最常见的场景,是主播对玉质的判断大多靠强光手电筒扫几秒,说句肉细、油性好之类的车轱辘话,便草草定论。料子有礓?就说“礓边出细肉”;裂纹影响价值?那就说是最适合设计雕琢的“作料”。至于什么自然光、掂手感、内部瑕疵统统缺位。

和玉大叔研究了不少平台的推流机制,结果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越是套路深、越是砍价狠、越是互动热烈的直播间,平台给的流量越多。那谁还去找真正的尖货?真正的大直播都是刷数据,带节奏、做气氛、卖人设。只要你敢演就够了。

说了这么多,讲几句正事,该如何判断靠谱的和田玉直播间?和玉大叔给大家几点建议:

警惕极低价格:真正的和田玉有其合理价格区间,如果价格低得离谱,那十有八九是假货。记住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就像外卖你不要点黄焖鸡一样,那些什么88.8、188之类的豹子号报价,基本都不是啥好货,真正对货品有自信,直接给整数就行。

观察玉质展示方式:专业的和田玉直播会采用侧面给光,甚至是360度给光线,而不是拿个电筒摁在玉石上面,观察什么“细度”,给强烈的光只有一种需求——掩盖瑕疵,好料子真的灯都不用怎么打。

留意专业术语使用:真正懂行的主播会准确使用规范术语,而不是胡乱堆砌“高冰底”、“老坑料”、“XX矿”等商业词汇,不敢说产地的,基本都有猫腻。

很显然,我们不指望主播为你提供全部真相,永远记住他们的职责是卖货,而不是教你识货。直播间不是课堂,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玉石知识都没有,就盲目冲动下单,那“吃药”是迟早的事。

想想当年直播电商刚兴起的时候,和玉大叔注意到新闻夸赞这是移动互联网消费升级的典范,让消费者直接面对工厂、面对原产地,砍掉了中间环节,价格更实惠。结果高大上的和田玉全部变成了街头小贩式的“赔钱赚吆喝”。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似乎提高了,万元的“和田玉”今天给家人们挤干水分,直接999带走,但除了这一分钟的快感,留给消费者的还有什么?是回过神来的伤财,还有对和田玉这个行业长时间的伤心。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