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院”开进街巷“解纷处方”纾解民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07:35 1

摘要: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美甲店化身矛盾纠纷信息站,闽台企业家在茶香中化解商事纠纷,银发调解员用乡音调和邻里矛盾……这些烟火气十足的治理场景,生动演绎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实践。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林冰冰

鹭江潮涌处,法治绽新辉。

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美甲店化身矛盾纠纷信息站,闽台企业家在茶香中化解商事纠纷,银发调解员用乡音调和邻里矛盾……这些烟火气十足的治理场景,生动演绎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实践。

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重点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对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桥头堡”,海沧区在台商投资热土与城乡融合试验田的双重定位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东孚街道综治中心为蓝本,创新构建“全响应中枢式”综治中心服务体系,蹚出一条“资源全域整合、诉求全时响应、平台全景支撑、矛盾全程化解”的善治新路,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范本。

海沧区2022年获评“福建省平安建设示范区”,2023年获评“福建省第五轮首批平安区”,群众安全感率连续6年保持在99%以上。东孚街道综治中心还成为2025年全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的观摩点。

资源集成打造多元解纷“全科医院”

走进海沧区东孚街道综治中心,9个开放式窗口如“全科诊室”般一字排开,有序承担着各类矛盾纠纷的“接诊”工作;“明星调解室”里,金牌调解员正用闽南俚语解开村民心结;“茶调室”茶香氤氲,两小时前拍桌子的劳资双方已笑着碰杯……在这栋建于街道中心、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社会治理“全科医院”里,棘手的矛盾也常常在一天内“药到病除”。

东孚街道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因城市化加速致辖区30%土地征拆,矛盾纠纷增量大、形态新,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东孚街道综治中心于2019年开始实体建设,2023年启动规范化建设,依托街道综治中心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试点在全市率先投入运行,2024年,综治中心进一步规范提升,成为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示范观摩点。

“我们中心整合了各类资源,过去群众解决纠纷要跑7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东孚司法所所长、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陈明哲介绍,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全面整合综治、司法、法庭、律师、法学会等20多个部门力量,以“常驻+轮驻+预约响应”的方式,集成法律咨询、人民调解、信访登记、诉讼服务、综治保险申报等多个窗口服务,设置劳动争议、茶调室、明星调解员工作室等调解室,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解纷服务,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茶调室内,“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一颇具闽南特色的标语十分醒目。综治中心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矛盾化解工作,多间调解室放置茶盘营造轻松氛围。工作人员通过“三杯茶”调解法,即一杯消解情绪、二杯平复心绪、三杯梳理事理,使当事人在品茗中逐步化解矛盾。

共享法庭中,一张圆桌法庭集原告、被告、审判员等席位于一体。综治中心与东孚法庭创新推出“三进驻三同步两下沉”工作机制,必要时法官可到场开庭,提供当场立案、当场调解、当场出具法律文书的“一条龙”闭环服务。

人民调解窗口的背后,除了辖区内各类调解组织,还有12名专职调解员常驻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十几名特聘专家调解员、法学专家、律师顾问、心理学家加持。当事人可以通过大厅电子屏,自主选择调解员。

“当调解员得有强大的心理和韧性,虽然经常被紧张压抑的氛围笼罩,但我也找到了价值与成就感,还练就了‘杂家’本领。”陈珊珊是这里的明星调解员,近年来,由她介入调解的征地拆迁纠纷有100多起,涉及金额高达十几亿元,调解案例4次被央视采用,曾被评为福建省2019—2021年度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东孚街道综治中心有了影响力,一些机构比如美甲店也主动加入成为中心的“信息站”,他们将群众的需求及时发送给中心工作人员。另外,辖区平安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治安巡防队员、村社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参与矛盾调处、信访评理,与中心形成梯次协作、互为支撑。东孚调解团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调解110”。

机制创新构建协同共治“操作系统”

在东孚街道综治中心,看不见部门间的“踢皮球”,只有“握指成拳”的合力,从“多头跑腿”到“一窗兜底”,靠的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硬核机制。

在化解芸美村百年祖宅征拆纠纷中,调解员陈明哲团队创新提出“基础均分+付出补偿”方案,通过“面积换现金”“背靠背协商”策略破解27名海内外家族成员补偿僵局,半年拉锯战终以远程签约落幕。该案例成为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分级调处机制的范本。

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创新构建分级调处闭环体系:村社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前端预防化解日常纠纷;综治中心整合警调、诉调等资源,联动化解复杂矛盾,法庭进驻实现诉调无缝衔接;街道统筹设立专项调解室,协同区级力量攻坚重大疑难矛盾,筑牢平安建设“桥头堡”。

“以前调解纠纷有点像‘求人办事’,现在综治中心有了实权,说话管用了!”陈明哲介绍,综治中心被赋予了四项“尚方宝剑”:纠纷进门就能“派单”给责任部门(分流指派权),需要部门协助时能“喊人”到场(协调调度权),化解不力时能“亮黄牌”(检查督办权),对失职单位还能“打报告”(责任追究建议权)。

陈明哲举了个生动的例子:2023年,东孚某温泉公寓酒店因温泉水断供触发租客退费潮,叠加内部职务侵占、劳资纠纷等多重矛盾,经营者濒临破产。综治中心打出“组合拳”,一边成功调解租赁纠纷,一边联合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协助酒店经营者梳理思路,重树信心,避免了经营者“躺平”引发的连锁风险。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这类‘小感冒’,调解员当场就能开‘药方’;遇上征地补偿、劳资纠纷这类‘慢性病’,中心则可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协同‘会诊’机制。”海沧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侨生介绍,综治中心前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预防网络,打造“村官评理—法官释法—主官接访—专家攻坚”调解链。对调解不成的案件,精准导入行政复议、仲裁或诉讼等法治轨道,并建立“日复盘、周跟踪、月小结”会商研判机制,形成“调解优先—法治兜底—闭环稳控”的全周期治理闭环。

“综治中心定期生成的工作简报就像一面治理透镜,能够动态扫描分析辖区风险病灶,这为区委政法委明确工作方向、精准制定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李侨生指出,综治中心的会商研判机制还有助于海沧区在区域治理中减少重复试错的成本,提升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保障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开展,海沧区委政法委还将各级综治中心、各部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质效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施行督办问责机制,依法依规推进全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数字赋能织就智慧治理“神经网络”

如果说制度设计构建了风险防控的“骨骼”,那么数据赋能则注入了智慧治理的“血液”。东孚街道综治中心依托海沧区政法综治信息平台,打破公安、调解、网格、市民热线等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汇集110接处警、人民调解、12345、网格排查等数据构建动态治理图谱,既实现矛盾风险的分秒级捕捉,又为民众织就“一站式”服务网络。

海沧区综治中心主任曾贵容介绍,海沧区政法综治信息平台就像一个强大的“数据枢纽”,汇聚了各类数据、协同事件、视频监控等要素,已归集242万余条矛盾纠纷、人口信息等数据,1.2万余路监控探头全方位“值守”。平台还开发了“矛盾热力图”“风险研判预警”等工具,助力综治中心精准定位高发区域、预警高风险事件,且能通过数据比对评定矛盾纠纷风险等级。

此外,海沧区还建立“智能感知—精准分流—协同处置”全流程智管体系,以案件跟踪回访、结案归档确保风险实时可控,让风险化解“一链到底”;推出“和事码”智能服务平台,矛盾纠纷“扫码即办、全程可溯”,群众诉求“一码直达”;公共区域监控无缝衔接,各级综治巡防力量全天巡逻,无人机随时应援,重点区域常态亮灯巡防,推动治安防控“一体协作”。

数据显示,相较于2019年,2024年东孚街道综治中心调解结案量激增737.1%,纠纷类报警警情调解量跃升134.8%,刑事警情下降28.9%,实现民间矛盾纠纷“零越级、零进京”的历史性突破,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海沧区以“东孚经验”为范本推进各街道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同时探索“标准化筑基、差异化生长”的特色路径:新阳街道针对台企聚集特点,创新涉台商事纠纷“律师驻点+法官联调”机制,为台胞台企生活创业提供便利;海沧街道建立“首问责任制+专职调解+法律支援”三级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嵩屿街道首创“五要素”背包精神,将流动调解室延伸至小区、楼宇商圈。目前,“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已逐渐成为海沧市民的普遍共识。

当“全科医院”开进街巷,当“解纷处方”纾解民忧,海沧区以“小切口”解剖“大命题”,用“一地之治”回应“时代之问”,让矛盾消弭于未萌,让共识凝聚于共治,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沧样本”,让法治之光在基层善治中焕发新彩。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