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5日,清明后一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陈氏祠堂的青砖黛瓦上,古老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庄重。祠堂前,来自各地的陈氏宗亲们身着干净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虔诚与期待。祠堂内,香烟袅袅,供桌上摆放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族人们在祠堂里穿梭忙碌,有的在整理祭
陈德恩泽千秋盛,
瑄功惠佑万代昌。
2025年4月5日,清明后一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陈氏祠堂的青砖黛瓦上,古老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庄重。祠堂前,来自各地的陈氏宗亲们身着干净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虔诚与期待。祠堂内,香烟袅袅,供桌上摆放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族人们在祠堂里穿梭忙碌,有的在整理祭品,有的在轻声交谈,分享着家族的荣光,整个祠堂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敬意。
陈总兵庄陈氏宗祠,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距今已有500余年,房屋保存尚好,但年久失修,墙壁里有明、清碑石数块,字迹清晰可见。2002年被高邮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高邮市陈瑄治水纪念室(后升格为纪念馆),并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瑄治水纪念馆、陈氏宗祠的修缮建设工作始于2001年,历届理事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并力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方案,终于在2011年拉开了序幕。项目采用明代建筑风格,选用现代砖(瓦)混工艺,分时段实施。主体建筑占地近四亩,广场绿化占地近10亩,总投资达300余万元。在项目建设资金筹集过程中,广大陈氏宗亲以功成必在我、功成必有我的大爱情怀和使命感,响应理事会的倡议和号召,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参与其中,出资出智出力,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贤达人士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祭祖仪式前,宗亲们纷纷走进纪念馆,中央大道前安放着陈瑄的全身塑像,他身着官服,目光坚毅,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治水的艰辛与辉煌。馆内顶上悬挂着“德缵禹功”的匾额,两边抱柱上书写着明武宗御赐的对联。左右厅室里,详细展示了陈瑄的生平年谱、治水功绩以及陈氏家族的荣耀历史,还有万枚毛主席像章展厅。宗亲们驻足观看,有的在展板前拍照留念,有的则在低声讨论着陈瑄的事迹,感慨先祖的智慧与勇气。
高邮市政协原主席、高邮市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倪文才,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江苏天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邮市李氏宗亲会会长李林山,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徐学林、副秘书长陈志海、理事戚长发、陈庆荣、终身会员谢惟金,东墩半部堂赵氏家谱会赵远柏、赵爱林等应邀观摩。倪主席在“继禹堂”陈氏宗亲理事会会长陈惟金、监事会会长陈福坤的陪同下,先后察看了功德碑,施田碑、节孝碑、门当等文物,展牌等,在与“继禹堂”陈氏宗亲的座谈交流时,指出,陈瑄作为中国明代治理京杭运河的水利名臣,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为明朝的漕运事业奋斗了三十年,是明代漕运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身为总兵官,总督漕运,不仅重视漕运工程的建设,也重视漕运工程的管理。并以淮安为中心,在疏浚南北两段京杭运河的工程中,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为大运河南北贯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明代漕运事业的发展和漕运管理制度的创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要把陈瑄治水纪念馆的建设和管理放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高度,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领导支持,把陈瑄治水纪念馆建好管好用好,发挥社会效益和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扬州谱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学林在《以水为脉,以德为魂》的讲话中,从一、溯古述今:运河长堤见证治水初心;二、文脉相承:德缵禹功书写精神图腾;三、家国同辉:宗祠文馆共筑精神殿堂三方面论述了纪念陈瑄,传承治水精神的重要意义,号召陈氏后人常怀“治水必躬亲”之诚,永葆“家风重德义”之本,使运河文脉与家族薪火相映生辉。冀望陈氏子孙携手各界贤达,共绘“水安其道,民乐其业,文润其心”的盛世图景。
监事会会长陈福坤向宗亲介绍了宗祠建设和远景规划,理事会会长陈惟金号召大家群策群力,慷慨解囊,陈维铃公布了2024年财务收支审查情况。今年的祭祖现场收到陈大马(陈东)1万元,陈修健(河东)1万元,陈永芳(河东)7千元,陈业飞(陈西)500元,陈惟洋(红旗)1千元,周洋(龙虬)1万元,陈业祥(老陈庄村卫东组)3千元,陈为安(跃进)1千元。捐献代表陈健上台讲话。
11:08,“继禹堂”陈氏乙巳蛇年祭祖仪式正式开始,陈业军主持,首先有请“继禹堂”陈氏宗亲理事会会长陈惟金、监事会会长陈福坤两位当家人净手就位,礼请列祖列宗前来享祭,行上香、三鞠躬礼。接着由承担乙巳蛇年祭祖大典的一线牌16户代表陈惟田、陈修国、陈惟宏分别向列祖列宗行上香礼、上茶礼、献酒、献斋。陈修权跪着恭读祭文。祭文深情回顾了陈氏先祖出生于西蜀颍川,居住在庐州府大蜀神龙,后又住在无为州。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先祖陈闻带头倡议召集勇士,保家护民,保障家乡安全。后率领陈瑄、陈容两兄弟及部下投归太祖,跟随太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征讨陈友谅、张士诚及方国珍的战役中,大获全胜。他们都被称为大明的开国功臣。从明朝开始到明朝结束,陈氏一族先后享有十一世公、侯、伯爵位。明朝皇帝敕封陈氏先祖太傅太保,赏赐太子老师的头衔。陈氏先祖多次掌管军营、行府,深受皇恩,受赐粮食布匹。世世加禄,代代追封。一朝保傅,十世公侯,百世流芳,千秋不朽,万古名扬。千秋英烈,冠盖三军,真乃万夫莫当之勇。陈氏一族加官晋爵,为明朝建立基业,为实现天下正道、建立天下根本,立下了不朽功勋,是国家的柱石和栋梁。先祖陈瑄请旨开拓漕运,继承禹王大业,疏通京杭运河,保证了国家田赋征收,完成国税,使南方的粮食顺利运到北方,交通畅通无阻。
正德皇帝感念陈氏一族的功劳,恩赐“德缵禹功”金字匾额,追封平江侯爵位,封“继禹堂名”,又御赐对式;肇运金汤数十载敷土奠川当日中流资砥柱,开漕利涉千万年河清海晏今时江汉永朝宗。这不正是褒奖赞誉陈氏一族为夏禹的继承者吗?
2026丙午马年清明祭祖主办代表老陈庄村陈西组陈修奇作表态发言。
陈氏后裔、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陈冬梅教授带着她创作的小说《大明漕歌》来到祭祖现场,受到广大宗亲的欢迎。
《大明漕歌》是一部描写祖宗陈瑄一生显赫、功勋卓著、教育子女成才、庇佑家族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平安的长篇小说,全书45万字,2024年12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陈瑄一生谦虚好学,善于与人相处,性格豁达豪放充满智慧,在官场立于不败之地。他上马是叱咤风云的战神,在朝是漕运制度制定者、水利专家、建筑专家,于家庭是一个孝子、温暖的丈夫、慈父,身后仍在庇佑众生的父母官。大家都认为拥有了《大明漕歌》,就可以获得祖宗的保佑;阅读了此书,就明白了祖宗与人相处的智慧;熟读此书,就知道如何教育子女,让子孙像祖宗那样,家庭和睦、事业兴旺发达。
祭祀仪式结束后,460位继禹堂陈氏宗亲聚会在老板陈玉兴公司广场上搭建的喜棚内,共进午餐,共话家族情谊,共谋陈氏发展,其乐融融。
祖功宗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这次祭祖盛会不仅是一场对先祖的缅怀与敬仰,更是一次家族凝聚力的展现。通过祭祖活动,陈氏宗亲们重温了家族的历史,传承了家族的文化与精神。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它让家族成员们不忘本源,铭记先祖的恩德与教诲。同时,也激励着新一代的陈氏子孙继续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拼搏,为家族争光。
来源:晓风造像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