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宁县西南旗山脚下,沿洛河南岸的磨头村,乃梨园之胜地。清末民初时,村里便设有戏班子,曾赴宜阳福昌对戏,大获全胜,轰动豫西。宜阳戏班落败,领戏的豪绅恼羞成怒,埋伏暗杀了磨头戏班名角顺新。解放后,洛宁县豫剧团的著名演员“一声雷”孝队、吉太发等皆为磨头戏班子的学徒。
洛宁县西南旗山脚下,沿洛河南岸的磨头村,乃梨园之胜地。清末民初时,村里便设有戏班子,曾赴宜阳福昌对戏,大获全胜,轰动豫西。宜阳戏班落败,领戏的豪绅恼羞成怒,埋伏暗杀了磨头戏班名角顺新。解放后,洛宁县豫剧团的著名演员“一声雷”孝队、吉太发等皆为磨头戏班子的学徒。
七八十年代,磨头村组建业余剧团,演唱《胡延庆打擂》《南阳关》《二女子告状》等曲剧,于河底大明一带演出,场场爆满,戏约不断,数十天的演出使洛宁东北乡村为之沸腾。戏曲文化、梨园之风在磨头村传承不息。
2025年初春,金龙腾飞携富至,银蛇曼舞迎春来,我村齐心协力再度举办一场震撼洛河南北的2025开年大戏。
2025年2月13日晚,村委会议室中,村领导班子人员与村中戏剧爱好者数十人齐聚一堂,商议筹办开年大戏之事。
首先经选举成立大戏领导小组:组长为张文林,副组长为张松生、张克让,成员有李满宜、张世邦、张六卿、张剑锋、张爱民、张少山、李正文、吴松涛、师松周。
紧接着,小组共同商议将此次大戏命名为:东磨头村2025开年大戏。
其含义是弘扬戏剧文化,传播正能量,使全村人在2025年,开年大吉!期盼群众生活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村里工作一帆风顺,经济建设实现腾飞,乡村振兴突飞猛进。也饱含着,让所有观众朋友,都能在新的一年,精神焕发,身体健康、事事顺心,阖家幸福,财源滚滚。这就是我们举办大戏的用意和动机。
为让全体村民都能统一思想,获得大家支持,齐心合力办好这次开年大戏,从两方面着手做宣传工作。一是以大戏领导小组名义,发"致全体村民书"于村的平台上,让村群里人都能看到。
内容如下:
尊敬的父老乡亲、各界爱心人士们:
近来,为使乡村生活焕发生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各村皆踊跃开展唱戏娱乐活动,就连地处偏僻的中沟、小店等小村也不例外。然而,向来对戏剧情有独钟的东头村却未见动静,众人纷纷打听东磨头何时开唱。群众们满心期待,渴望前往东头看戏。为不辜负众人期望,本村决定于农历 2 月 9 日,举办“东磨头村 2025 开年大戏活动”,邀名戏一班,连唱三天三夜。此举一则可丰富群众生活,弘扬传统;二则可为本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在新年之初奠定良好基础,营造有利氛围,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繁荣昌盛、蓬勃发展!
然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深望各爱心人士慷慨捐助,拿50元不嫌少,三千五千不怕多,你的一分一毛,都是对家乡热爱的一片心意,人们不会忘记,东磨头村子不会忘记!我们向大家郑重承诺:
1.凡捐款人名单及捐款数额,在东磨头村群众平台,在村展示栏中,在大戏舞台上分别公布,让人人皆知,永远铭记。
2.捐集资金由专人专项保管,所有开支由磨头村2025开年大戏小组统一核批,村监委会进行监督。若资金不足,由村中负责填补;若有余额,传人保管,留于今后村民文化娱乐专用。
3。本活动结束后立即出清单,将收支情况公布于众,让大家放心。
深望父老乡亲,仁人志士,齐心合力,办好东磨头村2025开年大戏,祝开年大戏活动圆满成功!
东磨头村2025开年大戏组织小组。
2025年2月14日
二是将大戏小组人员划分为五个组,将全村依据开店做生意、在职职工、打工劳务、退休人员、在家无业人员的标准进行分类。实行分类包干,统一开展行动,不区分地域、贫富及职务,对每个人进行宣传。对于外地人员,则通过电话或微信告知,以使全村所有人都了解并知晓村里举办2025 开年大戏的目的与意义。
次日,众人分头展开宣传工作。消息如同一阵疾风,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人们口口相传,奔走相告。仅一日之间,2025 开年大戏的讯息便已传遍整个村庄。众人亦纷纷响应,踊跃解囊,捐款数额不等,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也有300元、500元的。尤为突出的是张建堂,为发挥带头作用,他个人捐款2000元,还致电其兄长张耀堂,让其转来1000元捐助。
夜晚时分,各分组相聚,交流工作进展,并对首日捐资进行合计,约达一万元。众人研讨后,将当日捐款人的名单及金额以红纸张榜公布,同时在村微信群内发布。如此这般,每日一汇总、一上榜,连续五日,共计出榜五次,每日捐资约一万元上下。大家彼此观望,谁都不愿落于人后,生怕在村里失了颜面。九十多岁的村民王保,腿脚不便,听闻村里唱大戏,托人送来100元,聊表心意。
刘世武靠拾破烂卖得50元,也拿来为唱大戏捐资。五保户刘保锋,省下买白纸的三块钱,捐给开年大戏。张松涛起初捐了20元,打工挣到80元后,在捐资结束时,又送来80元。这几人的捐款,大家本不想收,但他们执意如此。经村委和大戏小组商议,决定收下他们的捐资,这是他们的家乡情怀,是对集体的爱心。他们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精神,值得赞扬与鼓励,故而决定每人奖励100元作为激励,彰显了正能量。
在洛阳工作的八十多岁的张松山,常年患病,妻子也久病在床多年。因事回乡时,恰逢村里举办开年大戏,他表示:自己生于磨头村,长于磨头村,在外多年未能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今逢村里开年大戏,捐资200元是自己对家乡的一份心意,若不接受,自己将抱憾终身。因此,即便大戏已经开演,他仍追捐了200元。真可谓言语显人品,行事见真情,短短五六天,总计捐资五万余元。
开始筹备戏剧事宜,众人皆秉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理念,决意请一台精彩好戏。
20号晚,小组与村戏剧爱好者共同商议,决定选定曲剧,因本村原就擅长唱曲剧。遂当场寻得渑池县曲剧团电话,约定次日前来洽谈。
次日下午,团长驾车抵达本村,签订合同,商定演出六场,每场七千元,且付定金二千元,若违约则罚款1000元。21号清晨,几位戏剧爱好者表示昨晚观看抖音后,认为渑池曲剧欠佳,恐难满足群众需求。于是,众人即刻召集起来,打开抖音,一同观看渑池曲剧团直播的《包公辞朝》《铡美案》等,以决定是否选用。
连续观看数小时后,认为不理想,当即决定,舍弃两千元定金,另选剧团。
随后,打开安阳市青年豫剧团抖音,观看数小时后取得联系,商定每场戏价八千元,搭舞台两千元,六场戏总计五万元,演出时间为3月9号、10号、11号三天。消息随即发布。怎料因降雨,剧团通知时间推后一天,不少人3月9号前来看戏,皆失望而归。由此吸取教训,消息不宜过早发布。
听闻我村开年大戏将至,有礼村、安沟、底张、神岭、下王召、赵村、西王村等八支鼓队,以及西磨头、礼村两支舞队踊跃报名,欲前来添彩助兴。
为确保大戏隆重且有序进行,我们提前一日召开筹备会,精心安排了开幕议程;并组建了执勤队,负责维护大戏秩序,该队分为内、外两组,每组5人。
场内组由张松生负责,其任务为指挥车辆停放及商户摊位布置,确保不影响道路交通。大车停放于学校院内,电动车停放于小路边和村巷中,同时该组还负责夜晚村中安全巡逻。
场外组由邹富周带领,任务是安排两人把控入场门户,禁止电动车、三轮车及商户摊位进入戏场(残疾者除外),并根据早晚高低合理安排观众座位,在中间留出1米宽的安全通道,用白灰划线,以方便老人出行。
3月10日清晨,公路上人头攒动,戏场口的两名执勤人员6点便已到岗值守,人们带着凳子前往戏场。八九点钟时,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向广场内,执勤人员坚守中间的安全通道,认真指挥观众有序就座。
此时,大鼓队陆续抵达,并开始精彩表演。神灵鼓队、赵村鼓队、下王召鼓队、西王村鼓队、底张鼓队等纷纷挥动鼓槌,敲响大鼓,刹那间,十几盘大鼓声如雷鸣,隆隆之声在旗山脚下回荡,于洛河上空飘扬。铜镲飞起一丈多高,仿若星蝶翩翩起舞,此起彼伏,落下的响声与鼓声的韵律节奏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12点半,大戏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声音洪亮:“大戏第一项,擂鼓曼舞,为开年大戏助兴!”
八个鼓队轮流表演后,礼村、西磨头的舞蹈队登台演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第二项由大戏筹备小组代表致辞。
他言辞铿锵,总结了此次捐资活动的顺利举办,得益于全村广大乡贤志士及在外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他们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无私援助,确保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彰显了东磨头人爱家、爱村、爱集体的家乡情怀,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纯朴善良、品质高尚的风貌,以及磨头村强大的团结力、凝聚力、向心力、组织力和领导力。同时,阐明了举办开年大戏的内涵与用意,并对安阳市青年豫剧团表示热烈欢迎,期望他们在洛宁一举成名,唱响洛河南北,响彻伏牛山水!
第三项,一滴水可映射太阳光辉,一毛钱能表达一份爱心,由村委负责人刘贵生宣读捐款人名单。
第四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接下来请村支部书记李京武同志表彰先进,激励优秀,并宣读戏场纪律要求。
第五项,春风送暖表心意,几份薄礼含深情。东磨头村委代表村民向安青剧团赠送礼品。
第六项,以热烈掌声欢迎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团长范胜男先生讲话。开年大戏唱盛世,美好生活启新程,大戏开幕!
此次大戏堪称我村前所未有的精彩盛宴!不仅在本村,周边村镇亦未曾得见,更是洛宁西半县史无前例的佳作!
武戏中,小兵翻跟头技艺娴熟,前翻后翻、腾空倒翻,敏捷如猿,连续翻转如滚轮一般,台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黄鹤楼上,周瑜气急,一跃而起,仰卧桌上后倒翻落地,场面惊心动魄,观众赞不绝口。
文戏方面,《卖苗郎》《八珍汤》《秦香莲后传》,老生老旦唱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令众多观众感动至深,潸然泪下。茫茫万人,沉浸其中,戏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众人皆如痴如醉。
剧终落幕,演员谢幕,台下观众仍沉浸其中,迟迟不愿离去。
每日清晨六七时,便有人将座位送至戏场占位,连孙、南二洞、底张、古村等外村人也先送来座位,再回家吃早饭。
下午散戏后,外村人不返家,买点小吃快餐,守着座位等待夜戏。本村人则一家几口轮流回家吃饭、换班看座。戏场早早爆满,众人静候开戏。卖吃食的生意人,货物早早售罄,供不应求,皆称从未有过如此盛况,历史上也未有磨头村所请之戏这般出色。
看戏之人南达重阳、董寺上戈,东至陈吴、崛山,南至景阳镇、南村。卢氏县亦有人驱车前来观戏。现场人山人海,广场外的路沿、树林中的空地以及草坪上皆挤满了人。
每场戏结束,观众如潮水般向外涌去,两三丈宽的公路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行进艰难。场内近村之人仍坐在原位,礼让远处而来者,依旧是黑压压一片,座无虚席,约需一个小时人群方能散尽。
众人皆言,有史以来磨头村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这几日也从未如此热闹,更有诸多外乡人表示,在洛宁县看戏,像磨头村这般人多的情况实属破天荒头一遭。
尽管人数众多,但管理颇为严格,秩序井然。大戏纪律要求平安而归,严禁在戏场有任何扰乱公共秩序的言行,需尊老爱幼,礼让弱者,近处让远处。
为确保老年人出行便利,戏场中间规划出一米宽的安全通道,由三名执勤人员坚守维护,并负责调解戏场中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罗岭有一老太太来迟,欲持座位往中间挤,遭先入座者拒绝,执勤人员得知其从罗岭远道而来,此乃千载难逢之事,遂说服本村观众让出座位,老太太感动道:“你村人真好!”
有一三十多岁女子,其座位压住我村支部书记嫂子的脚面,后者疼得“啊”地一声叫唤,该女子非但未道歉,反倒破口大骂,蛮不讲理,其丈夫在旁赶忙解释,称妻子精神有问题。于是,在我村执勤员的协助下,避免了争吵,本村人又让出一个座位,让其丈夫坐下照顾妻子,那男人连声道谢:“谢谢!谢谢!磨头人真好。”
不知何处的一小伙子骑三轮车在大渠边不慎滑落,被半崖上一棵小树挂住,情况危急,稍有动弹便会连人带车坠入渠中,性命堪忧。执勤人员发现后,即刻唤来十几个年轻人,有的冒着危险跳下拽住三轮车,有的拿锨修路,有的找来大绳拴好三轮车,众人齐心协力,连推带拉,终将人车一同救起。众人皆浑身是土,累得大汗淋漓,电动车主感激涕零,连连说道:“若非你们磨头人,我怕是性命都难保了。”
最后一晚散戏后,小许村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爷,手持电动车钥匙,气喘吁吁地跑来,称其电动三轮车不见了。听闻此事,大戏执勤人员及村委干部十几人,即刻随老人前往停车处四处找寻。执勤队长骑着巡逻车,将村里寻了个遍,却仍未发现。
老人清晨八九点便骑车来看戏,如今车不见踪影,若独自跑回家,途中若有个闪失,大家都难以安心。于是,村支书开着自己的小车,与一位执勤人员一道,让老人坐上小车,送至大门口,并留下电话,承诺次日帮老人寻车。归来时已过11点。
次日一早,村委会刘贵生在一家房头找到了老人的三轮车,原来是老人记错了停车位置。待叫来老人取车时,老人感动得难以言表,再三表示,明年咱磨头村再唱戏,定要上台夸夸咱磨头人好!连来做生意的人都称,来磨头做生意不仅不收摊位费,还提供水电,都觉得在磨头开年大戏上卖货挣钱多。
磨头的戏好,村好,人更好!我们还要求每场散戏后,本村人等外村人走完再离戏场,以减少拥挤。正是凭借十几位执勤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村民的紧密配合,此次大戏虽人多,却始终秩序井然。
即便大戏结束后,广场上砖块、石头、废纸、烟头,以及公路两边卖吃食摊位丢下的菜叶子、煤渣等垃圾,磨头人认真清理,毫无怨言,不到半晌便打扫得干净整洁。
真可谓旗山脚下梨园乡,磨头村里尽春风!
3月13日大戏结束后,14号将捐资清单公之于众,为此次2025开年大戏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是我村有史以来戏最精彩、人最多、最隆重、最完美的一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们磨头村人爱家、爱村、爱集体的深厚家乡情怀;是对我们磨头村团结力、凝聚力、亲和力、组织力、领导力的一次检验;也是我们磨头村戏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为我们磨头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永载史册,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张文林,男,1948年生,洛宁县底乡东磨头村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社会管理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校长职务和中学毕业班教学工作,2011年退休,曾在全国多家CN刊物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
来源:洛宁城事电子商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