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更改国名?实际阴谋直指我国西藏,一个细节暴露莫迪野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5 16:13 1

摘要:莫迪这老头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竟然寻思着要给印度改名儿了。据称,莫迪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一项建议,主要内容是将印度的国名从India(印度)更名为Bharat(巴拉特或者婆罗多)

莫迪这老头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竟然寻思着要给印度改名儿了。据称,莫迪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一项建议,主要内容是将印度的国名从India(印度)更名为Bharat(巴拉特或者婆罗多)

这消息一出,不少印度政客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坚决响应莫迪老仙的号召,对印度国名更名一事表示支持,但实际上这个举动暗藏着更深的阴谋,而且很可能直指西藏。

莫迪为什么要改国名?莫迪到底有什么样的野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说实话大多数人对印度这个名字早就习以为常了,可你知道吗,这个听起来挺洋气的名字,其实是一路从古波斯,古希腊,再到大英帝国“传销”过来的,最早的来源,其实是梵语的“Sindhu”,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河”。

可讽刺的是,这条命名印度的河流,现在压根儿不在印度,而是在它的老对手,巴基斯坦境内,你说尴尬不尴尬,这个“Sindhu”被波斯人说成了“Hindu”,后来希腊人又给它拗成了“Indos”,再变成拉丁文的“India”。

到英国殖民者来这一看,这名字不错,干脆就叫India吧,于是印度这个名,就这么挂上了英国殖民地的标签,从此以后,印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更成了一段屈辱历史的烙印,而与此对应的巴拉特,才是印度人自己土生土长的叫法

这个词早在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就出现了,讲的是一位贤明的古印度君主“婆罗多”,据说他统一了恒河流域,是印度文化,信仰和权力的象征,在印度宪法第一条里其实早就写着:印度,就是巴拉特

就是说这俩名字本来就可以互换,只不过过去国际场合一直偏向“India”这个殖民时期的遗产,改名为巴拉特实际上也是在模仿中国,印度自己的媒体也指出,巴拉特是古印度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就像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一样。

所以这一次,莫迪政府高调推巴拉特,说白了就是在向历史“讨公道”,他们要告诉世界:我们不要再用外人强加给我们的名字了,我们要用属于自己的称呼,这种“去殖民化”的做法,放在今天这个讲究文化认同的时代里也不算突兀反而挺符合民族主义潮流。

你要以为莫迪只是情怀上头才改名,那就太天真了,像他这样的政治老狐狸,干点啥都有背后的“小九九”,这次更名,其实也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政治操盘,在印度,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大巴拉特,它指的是一个未被分裂,完整统一的印度

有些印度人极端地认为,只要是历史上受过印度教影响的地方,哪怕现在已经是其他国家的领土,也都应该归入大巴拉特的版图,比如我们的西藏就曾经有过印度文化的交流,于是在某些印度人的脑海里,就产生了对西藏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种想法非常荒唐,完全是一种政治上的妄想,但印度改名的意图可能不仅如此,更深层的目标是借助巴拉特这个名字在民族认同中的份量,提升国家自我定位,并为外交上的更大动作铺路,争取更多战略利益

当然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莫迪政府在峰会请柬上用的是巴拉特总统而不是印度总统,那可不是无心之举,而是有意识地在试水,看看外界反应,这就像打牌之前先丢张小牌试探对方底线。

果不其然,这一动作在印度国内炸了锅,不少邦的行政首长第一时间站队表忠心,表示全力支持改名,这不就等于帮莫迪把改名这事从可能变成了趋势,为什么非得赶在这几年推?别忘了,印度马上要进行新一轮大选。

莫迪要想继续留在权力巅峰,总得拿出点新东西说服选民,改革经济?难,搞福利?太花钱,打巴基斯坦?打不过,那咋办,只能打民族感情牌,搞点大国叙事,于是改名这事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制造国家情怀,凝聚民族共识的王牌。

你再联想一下这个名字的含义:既是古代统一印度的伟大国王,又代表着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莫迪这位总理,把这名字捧得这么高,是不是也在隐晦地暗示自己就是那个新时代的婆罗多,他不是简单地想当总理,而是想成为写入教科书,载入史诗的民族复兴英雄

这波操作,不只是改名,更是为他自己的政治人生刻碑立传。

看到印度改名这阵势,网上也有不少中国网友在问:那我们要不要跟着改?地图书籍,新闻媒体以后是不是得一律写巴拉特?首先要明确一点,印度这个词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是舶来品,更不是殖民色彩的产物。

最早出现印度这个译名的是唐朝玄奘法师,当年他去南亚求法,在印度最鼎盛的时期亲耳听到这个国名发音后,才用印度这个名字记入《大唐西域记》,后来才慢慢成为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官方称谓。

在这之前,我们叫它“身毒”“天竺”这些奇怪的名字,都不如“印度”准确和规范,换句话说,我们叫印度,是中华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之间的一种交流结晶,压根儿跟什么英国殖民没半毛钱关系。

要真说India是外来词,我们的印度可比India还早几百年,所以从历史底子上讲,我们没必要跟着印度改名,再说现实层面,这种大规模的名字替换可不是闹着玩的,国家地图,教材等等,只要提到“印度”的地方都得换成巴拉特,这背后要花的钱可能得上百亿

就算你全改了,普通老百姓也不一定习惯,你见过谁一夜之间就把东京叫成江户?伊朗变成波斯?这文化惯性不是靠一纸文件就能改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自信极强的国家,不会因为别人改名,我们就跟着附和,毕竟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历史逻辑来称呼其他国家的,就算印度改成巴拉特,我们外交场合可以尊重他们的意愿,用对方希望的名称,但在我们自己的语境里,该叫啥还是叫啥,没必要折腾自己。

你说印度要是明年再改成恒河帝国,我们还得重来一遍?中国可不陪这个热闹。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