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亿 “新老人” :被隐匿的需求角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0:26 1

摘要:2000年,我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7%,那时,我们都以为“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还很远。

引言

中国人,真的老了。

2000年,我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7%,那时,我们都以为“老龄化社会”离我们还很远。

2023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2.97亿,占比21.1%,也就是说,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老年人!

未来10年,每年还会新增2000多万新老人,现在退休的这些60后、70后,他们的需求市场还无人看见。

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将近80岁了,从55岁退休到80岁,这中间25年的时间,如何让他们的第三人生过得更加精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抠门,贪小便宜,

对新老人我们有太多偏见

目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个亿。我发现整个社会对银发群体的偏见特别严重。

在互联网上,围绕银发群体的新闻常常是负面的、猎奇的, 贪小便宜、抠门、爱买保健品,“霸总短剧围剿老年人”,“网瘾父母,在直播间疯狂剁手”......消极的标签远远多于积极的标签,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年,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热搜?50多岁的大姐开房车一个人自驾游,60多岁的阿姨走T台聊穿衣自由,70多岁的爷爷拍短视频秀腹肌......今天的银发族,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京沪阿姨一年出游三次;60岁左右的银发人群一年买四次运动装备;老年大学报名人数是招生人数的四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最近出名的山山大爷,今年64岁了;黄大妈,今年60岁,都在老后成为脱口秀演员。我们从前无法想象一个人60岁开始说脱口秀,现如今的银发人群不喜欢被定义、被标签、被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开年龄标签,她们依然充满蓬勃的生命力。“为自己而活”才是她们共同的心声。

曾经被认为“购买力不足”“不舍得为自己花钱”的老年人,消费结构正从满足日常所需向娱乐体验、精神放松转变,呈现出社交化、年轻化、智能化的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98亿人正在老去,

他们的心灵无人看见

银发人群是成熟的成年人,意味着他们有能力,有欲望,有雄心,也有失落和悲伤。

经历过人生风雨的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情感缺失,他们渴望被关注、理解、需要和陪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

现在的子女一般都只关注物质方面的东西,很少会关注父母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

其实,这两年很多热门话题都和银发人群对情感、亲密关系的需求有关。就跟年轻人喜欢嗑CP一样,人的一生中都喜欢追求那些美好的爱情,到老也是一样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关心长者他们身体有没有疾病,如果能吃饭、能睡觉,没有什么大毛病,就可以了;尤其是咱们的文化下,老年人缺乏表达情绪、描述情绪的能力,所以即使老年人有抑郁焦虑,他们讲的也都是身体症状,失眠、皮疹、胃痛什么的。这就让周围人更容易忽略老年人的情绪。

比如老年人爱买保健品,其实源于他们的健康焦虑。老年人到最后其实是非常害怕自己被家人嫌弃的,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他们很想在日常生活里通过吃保健品来调理自己的身体,但没有人看到他们的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父母爱给你转发心灵鸡汤,是因为这些鸡汤往往是和他们当前的感悟是契合的。

人年轻的时候有能力去掌控环境,所以经常感受不到心态的重要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个人越来越无力改变外界,所以只能调整自己的目标、心态,老年人常常从这些鸡汤中得到启发,自然也就想分享给其他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忽视现在退休的新老人的能力

当下,我国老龄化的情况非常严峻,目前有3个亿的老人,未来10年还会新增2.98亿的新老人,就算按照平均寿命80计算,60岁退休之后也还有20年左右的时光,如何让他们在退休后的这20年活得精彩?

现在退休的这些60后、70后,不仅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还渴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马斯洛需求表来看,他们也渴望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

所以,国务院开会也提出一个口号叫“老有所为”,就是不要以为你60岁就是老了,因为你还能再健康的活20年,你不能天天跳广场舞,天天在家里转圈圈,那不浪费生命吗?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些长者的价值,比如作为智慧长者给年轻人带来的启发和帮助,既能让他们在第三人生继续发光发热,也能让我国老龄化的负担大大地减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希望这些长者能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说出来,做自己的IP账号,开直播,做自己的公众号......

不要把互联网完全让给其他年龄的群体,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自己的需求被看见,影响更多人。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欢

一审:缪军;二审:官卿梓;三审:李艳

来源:5060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