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讯】《巴蜀史志》2025年第1期出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20:21 1

摘要:‍《巴蜀史志》2025年第1期出刊2025年4月8日,《巴蜀史志》2025年第1期公开出版发行。本期设“时政辑要”“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巴蜀文献研究”“史料之窗”“历史文化”“方志研究”“资治探索”“好书品鉴”9个栏目,刊发25篇文章,共20余万字。

《巴蜀史志》2025年第1期出刊2025年4月8日,《巴蜀史志》2025年第1期公开出版发行。本期设“时政辑要”“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巴蜀文献研究”“史料之窗”“历史文化”“方志研究”“资治探索”“好书品鉴”9个栏目,刊发25篇文章,共20余万字。“时政辑要”栏目刊发4篇文章。《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现更大作为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笃行启新篇——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两篇文章,聚焦介绍2025年度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概况。《砥砺深耕守初心 奋楫笃行再启程——写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突破50万之际》一文,从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方志四川”新媒体守根护脉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拓展“方志四川”新媒体应变求新路径,聚焦用户思维、搭建“方志四川”新媒体化人育人桥梁三个方面,介绍了“方志四川”编辑部不断探索新路径和提供优质内容,成功实现“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突破50万。《传承巴蜀文脉 勇担文化使命——2024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一文,总结了2024年《巴蜀史志》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树牢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流量意识,充分发挥史志期刊地情展示窗口、文化传播载体、理论研究阵地、工作交流平台作用,在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精品期刊、赢取社会口碑、扩大宣传维度几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有益探索。



“封面故事”栏目刊发3篇文章。《賨州六记》一文,以广安及其下属的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为叙述对象,从历史、文化、地理、经济和人文等多维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广安地区的发展脉络,让读者全面领略广安的独特魅力。《广安武胜城——一座蒙古城堡的前世今生》一文,追溯隐藏在武胜城遗址背后的历史,挖掘武胜城遗址的突出价值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介绍武胜城与钓鱼城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展情况。《广安三线企业搬迁的原因和过程探析》一文,以广安三线企业搬迁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国家政策调整为三线企业带来的转机,以及三线企业为搬迁所做的努力和最终实现重生的过程,对读者了解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历史很有裨益。

“封面故事”栏目

“蜀中人物”栏目,刊发末代总督赵尔丰生命中的最后100天(上)》《革命烈士刘子通》《常隆庆与攀西矿产资源的开发》3篇文章。其中《末代总督赵尔丰生命中的最后100天(上)》一文,将以连载方式,聚焦赵尔丰政治抉择、军事行动与个人困境,讲述赵尔丰在四川的最后时光,也折射出清末四川复杂的社会变革。

“巴蜀文献研究”栏目刊发3篇文章。《论焦竑对杨慎融通学术思想的接受》一文,从焦竑对杨慎的著述整理与学术承继、融通治学理念的接受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研究杨慎对焦竑的学术影响,对厘清明清儒学转向的历史脉络与内在发展大有帮助。《苗族文化三题——芮逸夫〈川南苗族调查日志〉之介绍与补充》一文,介绍了芮逸夫及其所著的《川南苗族调查日志》一书,并结合作者在川南苗家的调查,从语言文字、音乐舞蹈、苗家见闻三个方面对《川南苗族调查日志》相关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唐宋正史及巴蜀医药文献关于牡丹的记载》一文,系统梳理了唐宋时期正史和巴蜀地区医药文献关于牡丹的记载,分析探讨了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牡丹的药用价值、种植分布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为了解牡丹在巴蜀地区的药用历史、文化传播和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史料之窗”栏目刊发3篇文章。《苏轼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编年考辨》一文,通过深入剖析苏轼的生平经历、考释梳理相关史料,推论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一词的创作时间。《长征时期党在阿坝地区的民族工作浅析》一文,从颁布民族政策以指导民族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尊重阿坝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争取和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在长征途经阿坝地区时党和红军采取的一系列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举措。《“顺风耳”智解密钥“千里眼”驰援千里——蔡威与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一文,讲述了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在川陕苏区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无线电技术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军指战员的智慧与英勇。“史料之窗”栏目

“历史文化”栏目刊发《平羌江与平乡江究竟是哪条江?》《论行纪对蜀道线性遗产的有效记录与重要启示》《德昌香米 米中味精——德昌香米种植历史及发展概况》3篇文章。其中,《论行纪对蜀道线性遗产的有效记录与重要启示》一文,探讨了蜀道行纪对蜀道线性遗产的记录价值,强调应重视蜀道行纪在蜀道研究、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蜀道文化。

“方志研究”栏目刊发3篇文章。《试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治”与“志”》一文,全面梳理全国各省(区、市)出台的地方志工作相关法规政策,深入探讨在文化治理背景下如何实现“治”与“志”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试论志书述体的运用》一文,对志书述体的运用进行了扎实研究,为地方志理论创新与编纂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身为祭:清雍正〈四川通志〉中女性割股现象探究》一文,深入探究清雍正《四川通志》中女性割股现象,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为了解古代社会价值观、女性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资治探索”栏目刊发2篇文章。《挖掘好利用好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一文,分析阐释了四渡赤水在党史、军史、长征史、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四个方面的历史地位,深入探讨了四渡赤水的资政辅治价值、教化育人价值,进而提出要持续在史实研究、保护展示、宣传教育、综合利用上着力挖掘和利用四渡赤水价值的建议。《修志立鉴 资政育人——四川教育志鉴工作规划及编纂实践》一文,总结回顾了教育系统与地方志部门密切沟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志鉴编纂、史志文化宣传工作再上台阶的做法经验,为其他部门(单位)更好推动地方志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好书品鉴”栏目刊发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章玉钧撰写的《〈巴蜀文化通史〉总序》一文。该文讲述了《巴蜀文化通史》一书编撰的缘起与旨归,介绍了这套书的编撰理念及编撰这套书的较多突破和出新。该书的出版为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为广大读者了解巴蜀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更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巴蜀史志 二维码

方志四川微店 二维码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