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8日,蓝营立委王鸿薇因指控赖政府秘书长潘孟安在担任赖清德总干事期间,免费入住由建商提供的豪宅,并涉嫌接受财团供养,遭到法院判决败诉,需赔偿潘孟安50万元,并移除相关贴文与影片。高等法院在8日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结果。尽管如此,王鸿薇公开表示
2025年4月8日,蓝营立委王鸿薇因指控赖政府秘书长潘孟安在担任赖清德总干事期间,免费入住由建商提供的豪宅,并涉嫌接受财团供养,遭到法院判决败诉,需赔偿潘孟安50万元,并移除相关贴文与影片。高等法院在8日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结果。尽管如此,王鸿薇公开表示将继续上诉,并指责法院做出政治性判断,认为这是对她的“司法迫害”。
王鸿薇控绿高官潘孟安接受财团供养 二审判赔50万元!
事件起源:王鸿薇指控引发法律诉讼
这场法律纠纷的起点源于2023年12月,王鸿薇在记者会上公开指控潘孟安在北上参与赖竞选期间,免费入住由绿能公司董事长提供的豪宅,并暗指潘孟安与财团之间存在官商勾结。王鸿薇更用“金屋藏潘”这一说法,疑似表明潘孟安通过该豪宅享受财团的供养,造成了公众对潘孟安的信任度下降。
对于二审判决,王鸿薇并未接受,她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遭遇了“司法迫害”
对此,潘孟安立即发声澄清,表示自己在竞选期间确实需要北上工作,为此与助理共同租住该豪宅,并提供了租赁合同和租金支付记录作为证据,坚决否认任何形式的贿赂或不正当关系。潘孟安认为,王鸿薇的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而且严重侵犯了他的名誉权,随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王鸿薇赔偿150万元并撤回相关言论。
虽然王鸿薇仍然表示会继续上诉,但二审判决无疑对她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一审判决:王鸿薇败诉,赔偿50万元
2024年7月,台北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王鸿薇的指控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且她在公开指责潘孟安的同时,未尽到合理的查证义务。法院认为,潘孟安已提供了租约和支付记录作为证据,证实自己是按照租赁协议支付租金,并未接受任何财团的供养。因此,法院判决王鸿薇公开的言论是虚假的,构成对潘孟安名誉的侵害,判决王鸿薇赔偿50万元,并撤回相关的文章和影片,不得再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途径传播该言论。
然而,王鸿薇并不认同这一判决,提出了上诉。
二审判决:高等法院维持原判
2025年4月8日,台北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确认王鸿薇的言论确实严重损害了潘孟安的名誉,尤其是在潘孟安已提供租赁合同和汇款单等证据进行澄清之后,王鸿薇仍未进行适当查证,继续公开发表不实言论。法院指出,作为知名人物,王鸿薇应该更加谨慎,不能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尤其是在潘孟安明确否认且提供证据反驳的情况下,仍不撤回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对潘孟安的名誉伤害。
高院认定,王鸿薇的言论已超出合理范围,且该言论引起了广泛媒体报道,对潘孟安造成了显著的名誉损害,因此判决王鸿薇继续赔偿50万元精神慰抚金,并要求立即移除相关贴文和视频,防止进一步侵害潘孟安的名誉权。
王鸿薇的回应:称遭司法迫害,继续上诉
对于二审判决,王鸿薇并未接受,她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遭遇了“司法迫害”。她表示,自己已尽到充分的查证义务,认为潘孟安与企业的关系本应接受公众监督,自己仅仅是在行使政治监督权。王鸿薇进一步指责,现如今的法院被绿营“掌控”,是绿营为潘孟安“开路”打压她的揭弊行为。她强调,这一判决让司法公信力荡然无存,自己绝不会因此而低头,必定上诉到底,力争公道。
在王鸿薇发文后,许多网友在她的帖子下留言批评,指责她是“造谣仔”,认为她在此案件中处于明显的败势,且继续上诉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她的政治形象。部分网友甚至表示,“王鸿薇要等被罢免后才会赔偿潘孟安50万是吗?”
案件反思:政治人物言论的法律责任
这一案件的判决引发了公众对于政治人物言论的广泛讨论。法院认为,王鸿薇作为立委,具有较高的公众关注度,因此她的言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远大于普通公众。法院还强调,政治人物在公开发表言论时,应该更加谨慎,避免没有事实依据的指控,尤其是涉及到他人名誉权时。此案的最终裁决凸显了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法律平衡,提醒公众人物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虽然王鸿薇仍然表示会继续上诉,但二审判决无疑对她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来源:儒馆聊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