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七方面重点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个有机整体。其中,前五方面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五个强”的要求;后两方面任务聚焦农村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国内层面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乎着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稳定。《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繁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从国际层面看,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有效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分阶段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提出明确要求。
如今《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行动路线,进一步释放出了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
《规划》着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明确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具体来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强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
“这三个时间节点体现了《规划》的循序渐进和长远眼光,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阶段逐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的全面建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上述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规划》作为农业农村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其生命力在于能落地、能实现。下一步,将聚集资源要素、汇聚各方力量,重点抓好规划任务落实。
种业领域或迎来投资契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当下的种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胡冰川指出,与国际种业强国相比,我国在一些高端品种、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进口。在生物育种方面,关键基因和分子模块研究匮乏,新基因和优异材料挖掘缓慢,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高价值专利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基因编辑底盘工具、合成生物元件、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种业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推进慢,仿种子、修饰性、模仿性育种现象频出。
在此情况下,此次《规划》明确将种业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种业科技将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
《规划》要求,在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创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设施,推进种质资源交流共享。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加强现代化育制种基地建设,健全重大品种支撑推广体系和种源应急保障体系。
支培元表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种业整体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的要求凸显了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的种业发展能够减少对国外种子的依赖,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释放出的支持种业发展信号,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中长期政策红利和政策确定性,有利于推动种业行业景气度上涨。
在利好消息影响下,种业相关个股持续走强。截至4月8日收盘,农业种植版块内超60只个股上涨,其中秋乐种业、神农种业、丰乐种业、康农种业等多股涨停。
“种企涨停现象是市场对种业板块积极预期和投资热情的体现。种业上市公司获得投资青睐的原因在于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向好以及公司自身基本面优秀。此次《规划》推动种业发展,将为相关种业公司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促进种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他看来,《规划》出台的背景下,种业公司将直接受益于国家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同时,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推进,优质种子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种业公司提供更多商机;另外,种业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育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随着种业市场的整合和重组,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