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学术评价论坛成功举办名家齐聚共议原创学术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B站影视 2024-12-04 11:58 1

摘要: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学术评价论坛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召开。论坛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

2024-12-04 11:24

链接已复制

字体:小大

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学术评价论坛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召开。论坛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承办,《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协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原创学术理论提出者、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学术评价专家、各学科专家和相关媒体共约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展开热烈研讨。

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陈志敏在开幕式上致辞,欢迎论坛嘉宾及参会代表相聚在复旦大学。陈志敏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学术评价体系是驱动知识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支撑,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术评价模式也更加注重学术原创性。2022年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成立,积极聚焦文科评价、智能评价、人才评价等重点难点问题,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力求为国家和上海的评价改革、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秉持全球视野,以推动科学前沿、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为目标,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共同进步贡献来自中国知识界的力量。

陈志敏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教授徐拥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始终以“传播中国学术精品 服务中国知识创新”为宗旨与使命,构建了一个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出版与评价体系。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是今年4月25日推出的“学术世界”的子平台,实现论文的快速传播;第二个层次是复印报刊资料,是一种基于学术评价的全文转载;第三个层次是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也是“学术世界”的子平台,是精选和精加工文献库;第四个层次是筛选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界和期刊界树立标杆。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希望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徐拥军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编审杨红艳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导向·标准·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研制情况。报告指出,原创学术概念,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集中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其中原创学术理论是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在给出“原创学术理论”定义的基础上,杨红艳指出判断原创学术概念要重点关注新视角、新解释、新体系、新结论、新应用、新突破、新引领七个特征,新突破和新引领也是原始创新的两个关键特征。她还谈到,此次原创学术理论分析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存在提炼中国原创理论的意识不足、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持续性不够、理论名称的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建构新理论的规范性有待改进、新理论的突破性和引领力不高等问题,此外,此次遴选出的原创学术理论示例,通常需要“十年磨一剑”才能形成,需要长时间才能得到学界认定,其中哲学和经济学的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占比相对较高,理论贡献者主要来自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但可喜的是这些理论多以中文形式首发。最后,面向学者、期刊、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术评价机构,她分别提出了相关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杨红艳介绍报告研制情况

论坛第一阶段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教授赵星主持。

赵星主持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林毅夫以“中国的发展奇迹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为题作线上报告。报告以林毅夫于1994年出版的《中国奇迹》为引,提出对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的预测。报告指出,我国是当前发展浪潮的引航者,我国的各种现象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现象。林毅夫以其在经济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并基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例,剖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产生原创学术理论,实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自洽。

林毅夫作报告

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主任、教授陈思和在报告“关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点感想”中谈道三点感想:一是面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识别并确定中国自主知识建构中“自主”的主体性。二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是相应知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有益于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与实践相结合。三是知识体系建构的面向对象应是全人类,所有问题都是人类的问题,应站在全人类视角,不要排除来自西方的问题。

陈思和作报告

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蔡继辉发表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图书出版社的使命与担当”主题报告。该报告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编并即将出版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概念分析报告》(首部自主知识体系蓝皮书)做出提纲挈领地讲解,然后从出版社编辑身份出发,论述了图书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报告指出,相对于期刊来说,图书在系统阐释理论概念;将概念与理论结合、方法与实证研究结合;跨学科传播;面向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方面具备更突出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图书出版机构应如何承担学术创新、学术传播的责任与使命。

蔡继辉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益东在报告“应对AI的大爆发与反噬: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中呼吁以“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为原则审视AI在争议中迅猛发展,指出西方知识体系与科技发展模式存在根本缺陷,以实现比人类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为目标并非正确,AI应该辅助人类而非替代人类。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解决中国问题、维护中国利益,更是解决世界问题、维护人类利益,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迫在眉睫。

刘益东作报告

论坛第二阶段为“原创学术理论作者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益东主持。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席酉民以“UACCS与和谐管理理论:不确定世界的复杂问题解决学”为题作报告。席酉民在报告中谈道,“和谐管理理论”是一种针对在充满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乌卡”时代下的生态管理的哲学和方法论。双元理性和融合智慧是和谐管理的核心,也是未来世界的趋势。

席酉民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伯聪与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殷瑞钰等学者提出了“工程哲学五论”。李伯聪以“工程哲学的兴起与发展”为题作报告,阐述了工程哲学是中国工程界和哲学界的跨界合作创新,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工程思维、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三种本质不同又有密切联系的思维方式。工程思维是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思维有自身的独立本性和特征,而不是科学思维的“派生思维”或“附属思维”。

李伯聪作报告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唐世平以“社会演化范式:过去与未来”为题作报告。报告介绍了社会演化范式的核心理念以及未来应用视角。作为社会演化范式中层理论的“社会生态位构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巨变、国际秩序变迁、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

唐世平作报告

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吴承学以“追寻和建设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为题作报告。吴承学在报告中指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打破中国文体学原先相对固定甚至封闭的系统。当代中国文体学的复兴与繁盛,是对把文学当作社会学与文化学附庸之倾向的纠偏。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百年之路,是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但本质则是从中国传统文体学向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转型的过程。

吴承学作报告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以“周边传播-本土传播学的探索与突破”为题作报告。陆地在报告中指出,周边传播研究立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周边传播现象,旨在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发现并概括不同领域周边传播的共性和个性,并揭示其中的影响因素。

陆地作报告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叶继元以“学术‘全评价’体系/理论的要义、缘由与反思”为题作报告。在本次报告中,叶继元回顾了提出学术“全评价”体系(或分析框架、理论)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了该体系在学界的反响、影响和利用,着重强调,学术“全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检验和完善,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以学术成果为主的各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标准及指标,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等各要素上深化研究。

叶继元作报告

下午,论坛围绕“学术评价与智能评价创新研讨”展开,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研究馆员王乐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益东,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叶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蒋颖,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教授赵星,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研究馆员王乐,科睿唯安大学与政府事业部、中国区大客户业务合作部总监王炜分别作报告。

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得到了《甘肃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科学管理研究》《科研管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情报资料工作》等期刊的支持以及众多科研管理部门、评价领域专家、期刊界朋友的关注,促进学界深入探讨原创学术理论的内涵、特征、标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学术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新路径,达成了原创导向学术评价的更多共识。本次论坛还介绍了今年年初发布的《标准·方法·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概念分析报告》 作为蓝皮书即将出版。作为原创导向的学术评价三部曲(原创学术概念、原创学术理论、原创研究方法)第二年,学界对于本次论坛及预发布成果表现出了更大热情与关心。《导向·标准·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将在2025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4年度)上正式发布。论坛主办方表示希望与哲学社会科学机构、期刊、专家、学者,合作共建一个以原创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新生态,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图片中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