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年少不知黄金香,错把黄金当俗物”,但如今随着黄金价格的攀升与波动,黄金消费热潮正席卷而来,成为年轻人消费新风尚。
曾几何时,“年少不知黄金香,错把黄金当俗物”,但如今随着黄金价格的攀升与波动,黄金消费热潮正席卷而来,成为年轻人消费新风尚。
在这股热潮中,黄金手机贴悄然走红,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不仅展现了黄金消费的多元化,更揭示了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
黄金,一直以来都因其保值投资属性备受青睐。如今,年轻人纷纷入坑金首饰,攒金条、存金豆成为新的理财方式。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重克数黄金的高昂价格。
于是,黄金手机贴以其亲民的价格闯入大众视野,年轻人最低只需9块9,便能拥有人生中的第一块金,将0.01克的纸片黄金贴在手机上,为手机“穿金戴银”。
黄金手机贴,顾名思义,是能贴在手机壳上的黄金贴纸。其黄金克重通常在0.01克到0.2克之间,价格区间为二三十元到100多元,不过两三杯奶茶钱。
虽说在行业内并非新品,但去年年底却突然爆火,这背后,离不开工艺的革新。
如今的工艺让黄金手机贴更薄、更轻,样式更是百花齐放。除了传统的福禄寿元素,求财拜神、网络热词等潮流元素也纷纷融入其中。
如此一来,黄金手机贴既花费不多,又紧跟时尚潮流,既能作为拿得出手的小物件,又能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还能让他们轻松参与黄金消费,可谓一举多得。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淘宝上足金手机贴销量突破20万片,消费主力军为25至30岁的年轻女性,且主要分为悦己派和送礼派。
悦己派将其视为心理寄托,更看重贴纸上转运、发财等花样设计,单纯当作手机小饰品,保值与否已不在考虑范畴。送礼派则图个吉利,希望用小钱维系亲友关系,博人一笑。
许多年轻消费者平均每月会购买1至2张新的黄金手机贴纸,以更换不同款式风格,复购率颇高。更重要的是,黄金手机贴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
在社交平台上,相关分享帖子多达上万篇,年轻人分享购买经验、使用心得和创意贴法,形成了极具时尚感的社交传播效应。有需求,商家自然不会错过商机。
在这股潮流中,金饰大品牌成为市场主力。他们纷纷采用联名IP与流行语营销的策略,不断拓展用户群体。
创立于1906年的中华老字号老庙黄金,以及2003年成立的央企中国黄金,重点打造开运祈福款产品,精准呼应年轻人在职场和人生中祈福的需求。
中国黄金推出的“暴富”“搞钱要紧”系列,老庙黄金推出的“上岸”系列,都深受年轻人喜爱。
1994年创立于杭州的曼卡龙珠宝、1996年创立于汕头的潮宏基珠宝、1999年创立于深圳的周大生等品牌,则不约而同地主打IP类产品,以及融合年轻人流行文化的产品。
周大生与国家宝藏莫奈花园、普陀山旺仔牛奶糖周同学等进行IP联名;潮宏基与哆啦A梦联名,曼卡龙与甄嬛传联名。
在谐音梗祝福语产品开发上,周大生将“好事发生”“公主请发财”“禁止焦虑”等当下热门嘴替口号设计成足金贴纸,曼卡龙则推出“好运环绕”等主题。
这些流行语不仅用于手机贴,还被开发成钥匙扣、包包挂件、好运扑克牌等多款产品,或设计成可贴在红包封面上的样式。产品克重以0.01克到0.1克为主,价格从几十元到二百多元不等。
除了大品牌,众多淘宝小店也积极加入黄金手机贴销售行列。它们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较低价格,部分小店还推出定制化服务,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国内黄金手机贴工厂主要集中在福建,深圳的水杯市场也是该类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不过,消费者需注意,大品牌制作的黄金手机贴通常注重品质与工艺,采用较高纯度黄金制作;
而一些实力不足的小厂家可能未进行精准检测,存在克数不足的情况,甚至市场上还存在以沙金冒充足金的问题,购买时务必擦亮眼睛。
黄金手机贴的走红,不禁让人联想到近年来不断下沉的谷子经济。二者有着相似特性,单价低、保值属性低,但情绪价值高。
一些金店抓住年轻人愿意为小而美、有情绪价值的商品付费的心理,将传统黄金产品创新变小,逐渐向谷子经济靠拢,同时获取较高利润空间。
周大生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金手机贴可作为良好的收集概念。
基于不同主题的金贴系列,消费者会因对某个主题的喜爱,想要集齐一套来展示收藏,从而积极购买,这与谷子经济的图鉴收集、盲盒盲抽等形式不谋而合。
不过,黄金手机贴与谷子也存在差异,谷子价格相对稳定,而黄金价格波动较大,消费者购买时需考虑性价比。
从黄金消费层面来看,黄金手机贴的走红是年轻人黄金消费多元化的生动体现。
有人认为,黄金贴纸的爆火标志着黄金消费从重资产向轻体验、从保值刚需向情绪刚需的转型。
通过小克重的黄金产品,年轻人实现了个性化表达、社交互动与文化认同的三重满足。花小钱就能获得大满足,黄金手机贴,你是否也入坑了呢?
来源:社会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