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特朗普上台初期,他对俄罗斯的暧昧态度曾经一度引得全球侧目:从公开称赞普京的政治智慧,到多次暗示愿斡旋俄乌冲突,其政策基调始终带着“拉拢”色彩。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上台之后,他就一直在竭力拉拢俄罗斯。
但在最近,他却突然翻脸,宣布将俄罗斯的二级关税直接涨到500%!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美国两党更是达成了罕见的合作。
虽然如此,这一次的撕破脸,也隐隐暴露出了特朗普的最终目的,那就是中国……
在2025年特朗普上台初期,他对俄罗斯的暧昧态度曾经一度引得全球侧目:从公开称赞普京的政治智慧,到多次暗示愿斡旋俄乌冲突,其政策基调始终带着“拉拢”色彩。
面对着特朗普的拉拢,普京也表现的十分友好,两人还对未来两国的友好合作进行了畅想。
然而,这一友好的姿态却在2025年4月1日陡然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在这一天华盛顿的政治舞台上,共和党与民主党50名参议员共同签署了针对俄罗斯的500%关税制裁草案,全球贸易体系的神经被骤然绷紧。
面对着美国参议院抛出的对俄制裁草案:对采购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500%关税,特朗普不仅未加阻拦,反而还公开进行威胁“若停火失败,将亲自推动关税落地”。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呢?
这种转变背后,交织着三重关键动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俄乌谈判的彻底僵局。
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解除制裁、承认领土变更、乌克兰非军事化,这些都直接触碰到了美国战略底线,是特朗普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特朗普虽曾试图扮演调停者,但当普京坚持将稀土资源控制权纳入谈判框架时,触碰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核心利益,调停不成的特朗普更是显得颜面尽失。
其次就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尽管共和党掌控参议院,但民主党借乌克兰问题持续施压,迫使特朗普在“亲俄”标签与中期选举间做出抉择。
最后就是能源霸权争夺,俄罗斯通过“去美元化”能源交易体系,正动摇美国石油美元的根基,这触及了华盛顿的生存命脉。
而两党的合作同样具有意味性:俄乌战争的持续发酵,成为两党不得不面对的“政治正确”考题。
随着战事进入第三年,美国民众对战争疲劳感加剧,两党均需对外展示“强硬姿态”以平息舆论压力。
对民主党而言,支持乌克兰是捍卫“自由国际秩序”的象征;对共和党而言,尽管党内存在“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声音,但军工复合体与能源集团的利益驱动,迫使其不得不妥协。
特朗普虽曾试图斡旋停火,但当普京拒绝在稀土资源控制权上让步时,触及了共和党金主的根本利益,促使党内挺俄派转向。
于是在特朗普的授意之下下,这份制裁方案就此诞生了。
这份被称为“经济核武器”的提案,不仅将俄罗斯逼入绝境,更是彻底地暴露出了特朗普的真面目,也让他的最终目标显露无疑,那就是他一直在针对的中国……
制裁草案的毁灭性不仅在于数字本身,更在于其精心设计的联动机制。根据条款,任何国家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或铀矿,其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关税暴增五倍的惩罚。
这种“二级制裁”犹如精密陷阱:俄罗斯能源出口网络将被系统性肢解,而中国作为俄最大能源买家,则被迫站上战略抉择的悬崖。
中俄过去三年形成的能源同盟,使得中国进口俄原油占比从12%飙升至35%。
若屈从美国压力中断合作,不仅将重创自身能源安全,更会动摇“去美元化”战略布局;若坚持现有贸易,则面临对美年出口8700亿美元市场的崩盘风险。
这种“双杀”局面的设计,暴露出美国更深层的焦虑——因为在他们看来,中俄“背靠背”战略已经实质性威胁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
制裁风暴中,一条隐秘线索揭示了美国的真正图谋,3月下旬俄美沙利雅得会谈期间,稀土资源分配问题被首次纳入议程。
俄罗斯控制着全球17%的稀土储量,而乌克兰战区内新探明矿床足以改变产业格局。
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加税,一边推动美俄稀土合作谈判,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策略暴露其核心诉求:通过能源制裁迫使俄罗斯在稀土供应链上让步。
这种算计在草案条款中显露无疑——铀矿进口同样被纳入制裁范围,美国核电20%的铀原料依赖俄罗斯供应,此举看似自损,实则为逼迫俄方在稀土谈判中妥协。
而当中国作为全球90%稀土加工能力的掌控者,自然成为这场博弈的隐形标靶。
面对美国的关税绞杀,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清晰度,外交部“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影响”的声明,不仅是对霸权的直接回击,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定宣誓。
在具体应对层面,三招组合拳正在成形:其一,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俄SPFS系统的对接,构建绕过美元的能源结算通道。
其二,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储备共享机制,稀释供应链风险;其三,在WTO框架内联合受害国发起集体诉讼,将美国“长臂管辖”钉上规则审判台。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并未选择正面对抗,而是借势推动国际能源署(IEA)改革提案,要求将“能源主权不可侵犯”纳入全球治理章程。
这种“以体系破体系”的策略,正在G77国家中引发连锁响应。
特朗普政府挥舞500%关税大棒的疯狂之举,恰暴露美国霸权体系的深层危机,当制裁对象从伊朗、朝鲜扩展到G20成员国,当“二级制裁”沦为日常武器,美元信用正遭遇历史性反噬。
3月全球央行黄金增持量创纪录、金砖国家本币结算占比突破28%,这些数字无声宣告着单极秩序的终结。
美国的关税恐吓看似凌厉,实则陷入战略悖论:既要维护石油美元霸权,又需摧毁俄罗斯能源体系;既要遏制中国崛起,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这种矛盾在稀土争夺中尤为凸显——制裁俄罗斯铀矿进口导致美国12座核电站面临停产风险,军工复合体已发出强烈警告。
这场关税风暴终将载入史册,不是因其毁灭性,而是因其标志着旧秩序的垂死挣扎。
当两党议员在国会山欢呼“跨党派合作胜利”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霸权时代敲响最后的丧钟。
而中俄背靠背构筑的“去美元化”堡垒,已在关税硝烟中显现出轮廓——那将是一个美国再也无法用金融大棒肆意妄为的新世界。
来源:董雯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