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肆无忌惮的围堵古巴,对古巴进行物资禁运,长达几十年的禁运和围堵,使得古巴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被迫进入内循环之中。
一个离美国很近、被美国带领全世界封锁制裁了64年的国家。
那么真实的古巴到底是什么样子?那里的老百姓真的幸福吗?
大家印象里的古巴总是热情洋溢,一群人载歌载舞,喝着朗姆酒抽着大雪茄。
这里实行教育医疗和住房都免费分配的制度,听起来非常美好,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真实的古巴和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被美国经济封锁64年,贫穷是古巴最大的伤痛,物资极度匮乏。
肆无忌惮的围堵古巴,对古巴进行物资禁运,长达几十年的禁运和围堵,使得古巴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被迫进入内循环之中。
它不像伊朗和朝鲜,虽然也是被制裁,但毕竟不是岛国,陆上各种渠道能搞到很多物资。
古巴因为是岛国和离老美太近了,实际上就同样被老美封锁,制裁的国家里远比伊朗和朝鲜惨多了,可以说什么都缺的。
我们当年也是同样艰难,还好我们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做基本盘,可以同时选择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我记得我看过一个美国拍的有关古巴老爷车系列的纪录片,就连焊接的乙炔都缺,为了修好一部老爷车,那难度在正常国家生活的我们根本没法想象。
无数在我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满大街都能随手买到不值钱的零件(不是指老爷车的原装零件,替代的),他们都难,好多甚至手搓,当宝贝一般。
虽然是关于车的纪录片,但贯穿大量古巴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写照,那种乐观精神真的让人敬佩。
基础设施非常差,很多地方都是年久失修,垃圾遍地,晚上都是黑漆漆的,因为没有路灯。
古巴到底有多穷?
美国封锁了古巴60年,导致古巴无法进口化肥、农药、农机配件,直到现在古巴用的还是前苏联时期的农业机械,90年代由于机械损坏,古巴不得不重新开始“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
古巴耕地面积为4362.9万亩,其中55%约2399.6万亩用于种植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剩余45%约1963.31万亩用于粮食生产。
2024年古巴全国人口数1102万人,人均耕地约3.89亩,粮食耕作面积约1.78亩。
根据驻古巴使馆商务处的报道,2024年古巴糖产量不足四十万吨,水稻播种不足6万公顷,粮食产量不足20万吨。
据此计算,2024年古巴人均粮食产量不超过19千克,亩均粮食产量不超过11千克,低得不可思议。
这个报道在24年10月,我们假设它只统计了半年数据,给它翻倍,再假设它只统计了大米数据,再给它翻三倍,那么上述数字将变成粮食总产量12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120千克,亩均粮食产量60千克。
作为对比,乾隆时代大清人均粮食产量约340千克,亩均粮食产量约150千克。
也就是说按最乐观最夸张的估计,古巴的农业水平比乾隆年间落后一半。
按最悲观最保守的估计,乾隆年间的农业水平比古巴发达十倍。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让人心碎又无力,虽然医疗免费但是可能看了病没有药。
虽然教育免费但是学生说读了大学也找不到什么工作,虽然政府会给民众免费发食物但只能说是饿不死。
讽刺的是大学教授的收入都不如酒店服务生的多,所以有很多古巴这边有很多当地导游都是硕士或者博士。
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排起长龙领物资的老百姓,虽然免费但是也吃不饱。
一天两三个面包一个月四五个鸡蛋,低收入高物价且物资短缺让人感觉很撕裂很魔幻。
这两年古巴电力系统也很糟糕,从24-25年已经有四五场全国大停电了,代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谁能不心碎呢。
古巴如果不被老美封锁,靠旅游这一项经济就能起飞,被封锁之前旅游业就是主业,美国人去旅游的特别多,封锁之后美国人就往欧洲去了,如果放开限制,旅游业把经济带起来,贸易也通了,各行各业就跟着起来了,人口不多加上制度优势,短期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
被封锁制裁60多年,还能维持基本的自给自足,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古巴的生活环境真的很糟,但没看见什么流浪汉,基本物资供应大概没问题。
五颜六色的老爷车冒着黑烟,插满天线的阳台,wifi热点区高举手机找信号的人群,大排长龙的atm,满大街的切格瓦拉,雪茄龙舌兰恰恰,魔幻且真实的古巴。
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民的乐观,从他们身上隐约看到了理想主义的余晖。
来源:肆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