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马斯克在最新一次采访中声称,将于5月底彻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职务。
3月31日,马斯克在最新一次采访中声称,将于5月底彻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职务。
特朗普随后发言,表示对爱卿离去的依依不舍。
再往后面发展,马斯克可能要开始写下他政治生命结束前的《出师表》了。
毕竟北伐尚未成功,马斯克一边宣布离职消息,一边还在向国会“异常财富”发布檄文。
只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亲手来结束这一切了。
因为他为国会精简财政省下来的钱,还没特斯拉一天蒸发的多。
自从马斯克入驻DOGE后,特斯拉的股价已从2024年12月的479美元跌至26
3.55美元,市值蒸发超过5000亿美元,相当于抹去了一家迪士尼公司的体量。
纵观史今,这可能是历史上任期过得最憋屈的一位护国公。
但更大的问题是,如何退位?
因为当马斯克在福克斯新闻上罕见承认“进入政府对我而言实际上是不利”时,再回头,却发现此时他已无路可退。
01
从科技偶像到民主公敌,特斯拉如何陷入身份撕裂战?
严格来说,马斯克的这场危机,来源于他的政商兼顾的“双重身份”。
作为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他推动的削减20%国税局员工、关闭美国和平研究所等政策,被抗议者视为“对民主制度的系统性破坏”。
这种情况就很像是,班长代班主任罚同学站墙角,老师舒心了,但班长你学生间脆弱的友谊就不要想维系了。
马斯克的行为,使特斯拉的品牌内核发生根本异化——从代表清洁能源革命的科技先锋,蜕变为反监管、反福利的极右翼象征。
抗议者将特斯拉车辆涂鸦为“法西斯移动堡垒”,社交媒体上#BoycottTesla话题累计曝光超50亿次,甚至出现车主为自保抠掉车标的荒诞现象。
这种符号暴力背后,是公众对资本深度介入政治的集体焦虑。正如波士顿抗议者内森·菲利普斯所言:“我们正在用经济手段阻止一场非法政变。”
抗议者鼓励公众“卖掉你的特斯拉,抛售你的股票,加入抗议行列。”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冷酷。
特斯拉的市盈率从巅峰时期的300倍骤降至35倍,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下降12%,政治风险溢价首次超越技术创新溢价。
这种估值逻辑的重构,宣告了“马斯克神话”的终结——当创始人IP从创新图腾变为政治负资产,华尔街的信仰投资模式已然失效。
用国内更熟悉的剧情来演绎,这叫代言人塌房。
01
从股票到燃烧瓶
山雨欲来风满楼。
经济抵制有三大支点,股票抛售、消费抵制、供应链施压。
特斯拉就像开了“嘲讽”,一个月把这些技能全都吃满:散户投资者13天净卖出120亿美元特斯拉股票,车主置换率创历史峰值,欧洲工会以“反劳工政策”为由抵制特斯拉零部件运输。
但经济抵制还是文明手段,美国还有更符合当地国情的“抗议手段”——零元购。
FBI调查的九州纵火案中,拉斯维加斯维修厂20辆特斯拉被焚毁,充电桩破坏率同比激增430%。
这使得FBI和美国酒精、烟草、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不得不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调查针对特斯拉的攻击事件。
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将此类行为定性为“国内恐怖主义”,反而强化了公众对特斯拉的厌恶:就知道你丫官商勾结!
这种不理性的情绪直接穿透实体经营。
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预期从42万辆下调至36万辆,美国市场订单取消率高达27%,欧洲展厅客流量同比下降76%。
更致命的是,政治争议导致产品力与品牌力脱钩:即便4680电池量产进度超预期,市场关注点仍停留在马斯克的“政治赌局”上。
马斯克,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01
拯救特斯拉:马斯克需要切割白宫还是月球?
在马斯克宣布离职新闻下,有一条评论:之前是抬棺出征,现在预先写辞呈。
这种调侃,其实正说明了马斯克两难处境。
若马斯克辞去政府职务,可能被视作对抗议势力的妥协,进一步损害品牌权威;若坚持现行路线,则需承受市值持续缩水的代价。
选择懦弱,还是勇敢。这个选项已经无关紧要。
因为无论马斯克最后如何选择,他的身份已经在这场“白宫大冒险”中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
在此之前,马斯克曾以“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使命赢得进步主义者支持,但入主白宫后,支持化石能源政策、裁撤核安全局等行为,使其社会责任承诺沦为讽刺。
这种撕裂在欧洲市场尤为显著:德国环境部长公开谴责特斯拉“将商业与极右意识形态捆绑”,直接导致柏林工厂补贴被取消。
或许真正的启示正如硅谷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所言:“马斯克教会我们,月球与白宫不可兼得。”
在这场风暴中,没有赢家,只有警示。
来源:贝塔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