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附近店铺的人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这才发现干瘦老人递出的并非真钱——纸上满是歪歪扭扭的手绘图案。
浙江温州,一位身形枯瘦的老人每隔数日便会光顾这家名叫“矾山鲜面”的鲜面店。
他沉默寡言,每次都将“纸币”递给店主李国色,接过面条后便默默离去。
“纸币”色彩斑斓,显得异常扎眼。
附近店铺的人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这才发现干瘦老人递出的并非真钱——纸上满是歪歪扭扭的手绘图案。
而这位老人,一直使用手绘的“纸币”去李国色家买面,这一买就是九年。
在老人离开了人世时,李国色更是悲痛的念叨着:再也等不到你了。
究竟是怎样的“交易”,才能让这两人走成双向奔赴的结局?
李国色童年比较艰苦,5岁丧母的他,经常被说是“没妈疼的野孩子”。
父亲为了偿还给母亲看病所欠下的债务,不得不外出打工,在成长的岁月里,邻里之间的关爱成了他为数不多的甜蜜记忆。
在这样充满温情的环境中成长,李国色比别人更懂得珍惜与感恩,也养成了他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性格。
20岁那年,他成为了一名矿工,他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极端环境,还要时刻提防事故的发生。
但李国色从未抱怨过,因为这份高薪的工作,足以让他不用在为钱发愁。
只是,矿工的工作虽然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无法给予李国色一个稳定的未来。
随后,他与父亲来到温州做起了门店小生意,在2013年,他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家面店。
还记得接手那天,父亲满是期许地看着他,千叮万嘱:咱这店虽小,可也是咱一家人的心血,以后你可得好好经营。
李国色用力地点点头,发誓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要将这面店的温暖延续下去,把这份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此后数年,他的生意也一直挺不错,并且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保留着一个习惯,那便是每天与一位老人做固定的“赔本交易”。
老人原名为郑祖龙,他的头在小时候受到重创,导致智力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融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幸运的是,当地部门每月给予他1500元的低保补助,这笔钱成为了他生活的重要保障,勉强支撑着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后来,李国色和父亲来到这里经营着这家面店,居住在附近的郑祖龙便成了店里的常客。
李国色的父亲是个善良淳朴的人,很快就察觉到了郑祖龙老人的特殊情况。
郑祖龙的记忆似乎永远停留在了儿时,而且,他还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喜欢存钱。
可他存钱的方式却与常人不同,他喜欢用自己手绘的“钱”去换他喜欢的东西。
在他的认知里,这些画出来的钱和真正的钱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每当郑祖龙拿着自己画的“钱”来到店里时,李国色的父亲都会像对待真正的顾客一样,热情地接待他。
不仅会足斤足称地给他称面条,还会在找零时,悄悄地给老人一些零用钱。
既维护了老人的尊严,又给予了他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信任和默契。
9年“画币”买面后来,李国色接手了父亲的门店,他像父亲一样微笑着接过“钱”,熟练地为老人称好了面条,还特意多加了一些配菜。
那一刻,他不仅接过了老人的“钱”,更是接过了家族传承下来的善良与温暖。
然而,最初不知其中缘由的妻子,却满脸不悦埋怨他,说他这种行为早晚会败完家底。
但当妻子听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委屈,但也理解了丈夫的善良,只好无奈地妥协了。
从那以后,老人似乎找到了乐趣,隔三岔五就会拿着自己手绘的纸币来买面。
而且,他画的“钱”面值还越来越大,从最初的10元,逐渐变成了100元、1000元,甚至10000元。
但李国色夫妻不但收下老人的手绘纸币,还会根据“面值”的大小,给他多加一些面或者其他食物。
这一来二去,他们和老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有趣了。
每次老人拿出新的手绘纸币时,两人都会忍不住相视一笑,还会互相调侃的猜测老人下次会拿出多大面值的“钱”,又会画成什么样子。
在这九年里,郑祖龙的“绘画水平”肉眼可见地进步着。
最初的“纸币”,图案模糊,线条粗糙,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毫无绘画基础的人之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纸币”上的花纹越来越精致,人物肖像也越发传神,甚至连“防伪标识”都有模有样。
李国色每次收到“新币”,都会仔细欣赏一番,他知道这是郑祖龙对生活的一份认真和执着,也是他们之间特殊情谊的见证。
然而,一些顾客看到老人用手画的“钱”买面条,都感到十分惊讶,纷纷在背后议论纷纷。
时间来到2020年底,闲来无事的李国色,看着正在店里“买”面条的郑祖龙,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冲动,他想把这份特别的情谊记录下来。
于是,他拿起手机悄悄拍下了郑祖龙递上“纸币”,自己接过面条的场景,讲述了他们之间长达数年的特殊“交易”。
视频拍好后,李国色就顺手传到了网上,随后便继续忙起店里的生意,他全然不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即将来袭。
起初,视频的传播速度并不快,但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不知是被哪位“网络伯乐”发现,很多人自发地将视频转发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温暖的故事。
“面条与手绘纸币的故事”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不少电视台、网站纷纷对李国色进行采访。
随着视频的走红,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包裹如雪花般纷纷涌来。
这些包裹里,有实用的生活用品,还有各种美味的食品,甚至还有人专门为郑祖龙寄来了绘画工具,希望他能继续创作心中的“纸币”。
每一个包裹都承载着一份爱心,它们汇聚到了这个小小的面馆,让李国色和郑祖龙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但到了2022年的一天,李国色一边像往常一样在店里忙碌,一边好奇许久没来的郑祖龙去哪里了。
突然,一位自称是郑祖龙的堂哥的老人走进门店,他此次前来,是为了打算补偿这些年郑祖龙在店里“买”面条的钱。
因为,郑祖龙已经前些日子去世了,堂哥刚料理完他的后事立即来们店,向李国色表达感谢。
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李国色整个人愣在了原地,脸上的笑容也在一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震惊与悲痛。
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总是拿着手绘“纸币”,一脸憨厚笑容的老人,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人世。
不过,无论堂哥如何劝说,李国色始终坚决地拒绝收钱,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让人无法拒绝。
待心情稍微平复后,李国色回到家中,取出这些年郑祖龙给他的手绘“纸币”。
之后,李国色挑选了一部分“纸币”,带着它们来到了老人的墓前“烧过去”,又将剩下的“纸币”进行塑封处理。
他想把这些特殊的“钱币”作为传承家风的宝贵物品,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明白善良和尊重的力量,将这份爱心和善意永远地延续下去。
虽然老人去世了,但李国色并没有停下他奉献爱心的脚步,反而像是越行越坚定。
在经营面馆的忙碌间隙,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累计送出了112余万元的爱心款,以及不计其数的面条,将他的善意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在他的努力下,66个孤独老人和困难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129个贫困学子在他的资助下,得以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今年年初,一条重磅消息在温州乃至整个浙江迅速传开——李国色成功入选2024年第四季度“浙江好人榜”助人为乐类。
结语从这,就能咂摸出鼓励宣传好人好事的意义了。
老人用手绘纸币买面,这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坚持,一种对“交易公平”的朴素认知。
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善意,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温暖与慰藉。
《无私传递大爱 善举温暖人心 李国色入选助人为乐类“浙江好人”》今日苍南
《曾接受老人的“手绘纸币”,面店老板将爱心延续到195个家庭》浙江日报
《“搭”爱心》光明网
《浙江独居老人手绘“假币”买面9年,意外离世后,老板却崩溃大哭:每天都在等他!》爱沂南
《2024年第四季度“浙江好人”揭晓 温州上榜好人有哪些故事》温州晚报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