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间地头里,农户抢抓农时精耕细作;产业园区内,企业开足马力扩充产能;山林郊野处,志愿者挥锹植绿共护青山;乡镇村落间,游客纷至沓来共赏美景……春夏之交的鮀城大地,处处涌动着“百千万工程”实践的火热景象。
田间地头里,农户抢抓农时精耕细作;产业园区内,企业开足马力扩充产能;山林郊野处,志愿者挥锹植绿共护青山;乡镇村落间,游客纷至沓来共赏美景……春夏之交的鮀城大地,处处涌动着“百千万工程”实践的火热景象。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汕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特”、突出“美”、形成“聚”,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城乡融合加速推进、资源要素充分集聚,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特”字引领:做强县域经济“主引擎”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工作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理布局六区一县,全力打造“一区县一集群”产业发展格局。
春日汕头,奋跃而起,产业捷报频频传来。
3月中旬,坐落潮阳区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彩旗飘飘,纺织城内中国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北区的500间商铺集中开业,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四大工程”至此全面落地运营。令人振奋的是,锚定打造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在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开幕式上,汕头宣布将建设纺织服装产业新“四大工程”,即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以全链条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从“四大工程”到“新四大工程”,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接力赛,成为广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的生力军。
在濠江区,“逐梦深蓝”要素集聚,产业“链式改造”稳步推进,“大风机 汕头造”的强劲实力持续彰显。去年以来,“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多个产业项目陆续竣工,风机整机厂房、发电机厂房、齿轮箱厂房加快建设。聚力强链、延链、补链,濠江积极招引头部企业,组建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前端研发落地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风电机组实验平台,中游制造引入轴承和齿轮箱生产线,下游服务涵盖开发运维培训,产业链完备率跃居行业前列,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放眼县域经济大舞台,金平区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光华科技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龙湖区抓好省级高新区和龙湖现代产业园“两大产业平台”,聚焦高端电子信息、现代输配电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澄海区玩具创意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入选2024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潮阳、潮南区2023年以来引进多个锦纶项目补齐化纤生产短板,推动年产能增长18倍,实现了50公里范围内从一滴原油,到一条纱线,再到一件成衣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南澳县加快推进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诚然,汕头深谙“产业兴则县域兴”发展之道,在“特”字先行引领下,打造出差异化县域经济新优势,还因地制宜做强农业产业集群,擦亮“土特产”金招牌。狮头鹅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方便粉(粿条)等“汕字号”土特产走向全国餐桌,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随着城乡文旅经济、节庆经济温度攀升,英歌舞强势“出圈”,潮味美食、非遗、滨海美景声名远播,“网红”流量源源不断转化为商贸增量。
“美”字筑基:绘就城乡融合“实景图”
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既要有产业发展充实的“里子”,也要有人居环境改善的“面子”。
走进南澳县荖园村,村道平坦整洁,路旁绿树成荫,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一新,法治小广场建成使用,一幅秀美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在“头雁”带动下,这个深处云澳镇的小村庄,如火如荼开展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农房风貌管控等工作,如今已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荖园村的变化并非孤例。向“百千万工程”要纵深,汕头引导各镇街、各村居做好“美”的文章,聚焦以控促美、提质塑美、添绿增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镇村。在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同时,大力推进典型培育,巩固推进典型镇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整洁干净、和谐有序、各美其美的典型镇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
澄海区东北部的樟林古港碧波荡漾,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美不胜收;坐拥24个古书斋、36座古府邸的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人文气息浓郁,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濠江区东湖社区“侨”味满满,古寨门、潮汕传统风格大宅第以及“双佩剑”建筑格局的民居、古祠堂、古榕树等侨村原始景观目不暇接……乡村大变样,焕发新活力,正是汕头建设“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新成效新景象。目前,全市14条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得到有效补齐、富民产业有新的发展,连线成片、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涌现一批美丽宜居、特色鲜明的潮汕美丽乡村。
今年,汕头还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拓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河流污泥整治、“三线”整治、“四旁”“五边”空地植绿增绿,见缝插绿建设“四小园”、微绿地,力争2025年美丽宜居村占比85%以上。同时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农房建设管理服务,加强历史建筑、潮汕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完善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娱乐健身等便民利民设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汕头将绿美汕头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实施同部署、同落实,以省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红色村等为重点,建立“1+1+N”工作机制,开展新一轮乡村绿化重难点攻坚,举行“比学赶超”植树大行动集中植树活动,加快建设绿美汕头幸福家园。
“聚”字发力:激活资源要素“强磁场”
推进“百千万工程”,既要激发内生动力,也要善借外力。汕头持续做好“聚”的文章,凝聚侨胞、乡贤、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侨”是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去年,汕头圆满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邀请2800多名重要侨领、知名潮商相聚汕头、共谋发展,启动小公园“番客街”等项目建设。在“两大盛会”经济主题系列活动中,潮侨潮商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举行潮商共建“百千万工程”捐赠仪式,将造福桑梓故里的赤子深情落地为共创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乡贤善举比比皆是。去年以来,汕头发动各界力量捐资修建学校、路桥河道等逾100批次,促成“造血型”项目和意向投资168个、近300亿元,其中“百千万·桑梓情”公益行动累计募集捐赠资金、捐建项目超8亿元。
在帮扶协作支撑方面,汕头实施深圳对口帮扶协作“1+7+7”提速攻坚行动,推动“双百行动”合作共建项目97项,深圳南山、龙华、宝安等区与汕头各区县合作共建产业园陆续揭牌,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按下“快进键”。今年,汕头将深化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推动两地在产业有序转移、特色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合作,同时深化与建筑业央企合作,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汕头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真抓实干、蓄力突围,坚决打好“三年初见成效”攻坚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头实践的新篇章。
整理、编辑:潮阳发布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来源:潮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