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即使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成功抑制病毒的情况下,HIV感染者体内仍然会残留可溶性gp120(sgp120),它可能通过破坏免疫系统,尤其是影响CD4+T细胞的恢复,导致免疫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
近日,CROI 2025上发布了两项关于可溶性gp120与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障碍的关系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即使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成功抑制病毒的情况下,HIV感染者体内仍然会残留可溶性gp120(sgp120),它可能通过破坏免疫系统,尤其是影响CD4+T细胞的恢复,导致免疫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
研究发现,抗体治疗,特别是针对gp120与CD4受体结合的抗体,可能有助于减轻这种免疫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未来的治疗可能不仅需要抑制病毒本身,还要关注这些病毒蛋白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
01 可溶性gp120
在2025年旧金山召开的CROI年会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两项围绕HIV-1的可溶性gp120(sgp120)病毒蛋白的核心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即使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成功抑制病毒复制的情况下,sgp120依然能在HIV感染者体内持续存在,并可能导致免疫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这些研究从基础机制到潜在的干预策略,旨在为长期HIV感染者的健康恢复提供新突破。
HIV感染者体内的可溶性gp120(sgp120)是HIV病毒包膜蛋白gp120的一部分,通常是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形成的。
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使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检测的水平,但sgp120依然可以在体内持续存在。原因是gp120蛋白会从病毒中分离出来,作为游离蛋白存在于体液中。
这种可溶性gp120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来说,sgp120通过与CD4+ T细胞上的CD4受体结合,可能引起免疫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激活免疫系统的旁观细胞(非感染细胞),通过免疫反应(如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导致这些细胞的清除。此外,sgp120还可能引起慢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免疫功能障碍。
即使病毒复制被抑制,sgp120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和损伤,从而阻碍CD4+ T细胞的恢复,导致免疫重建不完全,增加感染者发生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认知障碍等)的风险。
02 gp120对CD4计数的影响
方法与设计
RESTART是一项由社区参与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福司他韦(fostemsavir)是否能通过靶向sgp120改善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该研究招募了150名病毒载量已被ART控制的HIV感染者,要求参与者年龄在40岁以上或感染时间超过25年,并且血浆中仍能检测到sgp120。
所有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标准ART治疗,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福司他韦(fostemsavir),治疗期为两年。
结果
体外实验首先证实,福司他韦(fostemsavir)能有效阻止sgp120与CD4受体结合,进而保护未感染的CD4+T细胞不受免疫系统“误伤”。这一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RESTART研究通过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炎症标志物水平,以及在研究起始与结束时进行的心脏CT扫描,全面评估福司他韦(fostemsavir)对免疫功能、慢性炎症和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研究结论与意义
RESTART研究是首个在病毒载量受控的HIV感染者中尝试靶向病毒残留蛋白sgp120以改善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如果研究成功,福司他韦(fostemsavir)将为“免疫非重建”人群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并提示慢性炎症的管理应超越单纯的病毒抑制,更关注病毒相关蛋白的长期影响。
03 CD4BS抗体与gp120毒性机制
方法与设计
研究者首先开展体外实验,使用靶向gp120的CD4结合位点抗体(CD4BS抗体),观察其是否能阻断sgp120与CD4+T细胞的结合,并防止这些“旁观者”细胞被HIV感染者血浆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所清除。
随后,研究团队在三个独立的HIV队列中招募了520名病毒受控的感染者,检测其血浆中抗gp120ClusterA区域抗体(anti-clusterAAbs)和CD4BS抗体(anti-CD4BSAbs)的水平,并分析这两类抗体与CD4+T细胞计数的关联。
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CD4BS抗体能够有效阻断sgp120与CD4+T细胞的结合(p
在人群数据中,约16%(82/520)的感染者血浆中存在CD4BS抗体。总体来看,anti-clusterA抗体水平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且在缺乏CD4BS抗体的个体中,这种负相关更为显著;而在拥有CD4BS抗体的个体中,该负相关性消失。
研究结论与意义
这项研究首次在人群层面证实了sgp120通过与未感染的CD4+T细胞结合并诱导其清除,进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而CD4BS抗体能够有效抵消这一过程。
这提示我们,除了病毒复制本身外,病毒残留蛋白的受体结合能力也能驱动疾病进展。通过诱导或外源补充CD4BS抗体,有望成为应对免疫非重建的重要策略。
04 总结
这两项研究共同揭示了sgp120在病毒受控状态下仍能引发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并提出了两条可行的干预路径:
RESTART研究探索了福司他韦(fostemsavir)作为“附加疗法”,能否逆转sgp120引起的免疫损伤,并为免疫非重建人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CD4BS抗体研究从机制与人群数据层面证实,靶向sgp120-CD4结合的抗体能够缓解这一毒性路径,标志着一种新的免疫干预策略的提出。
这些发现不仅为HIV感染者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强调了在传统病毒抑制之外,更应关注病毒相关蛋白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持续影响,开启了“抗病毒之外的第二战场”。
文章标题:352 – Impact of ART Initiation on HIV-1 Soluble gp120 Levels and CD4 Counts in PWH
362 – CD4-Binding Site Abs Modify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luster A Abs and CD4 Count in PWH
来源:新疆天同公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