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交通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更是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作为长治市中心城区,潞州区道路纵横交错、车流往来不息,交通管理始终是城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今年以来,该区以“绣花功夫”深耕文明交通建设,通过全面开展文明交通品质提升行动,构建“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民
城市交通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更是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作为长治市中心城区,潞州区道路纵横交错、车流往来不息,交通管理始终是城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今年以来,该区以“绣花功夫”深耕文明交通建设,通过全面开展文明交通品质提升行动,构建“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推动城市交通环境全方位升级,让文明出行成为街头巷尾的新风尚。
多方联动聚合力 “烟火气”中融“文明风”
清晨的酱菜巷早市,摊贩在划定区域规范经营,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繁忙有序。这一转变,源于城管、交警、街道、社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文明交通整治行动——通过疏堵结合、柔性执法,既留住市井“烟火气”,又涵养城市“文明风”。“现在出门不用在摊位和车辆间‘见缝插针’,孩子上学安全多了!”居民刘大姐的话语里透着满意。
文明交通品质提升行动启动以来,潞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具体整治标准。各部门迅速响应,组成联合整治专班,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规范市场周边环境,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为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治理。
常青街道推行“定人、定时、定责”巡查机制,针对经营门店、游商小贩、快递外卖等主体,全面规范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
太西街道联合交警、社区、物业等部门,以“疏堵结合”方式整治桥北小吃街夜间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
府后社区创新“宣传-整治-疏导-巩固”四步工作法,联合相关部门对酱菜巷开展全天候巡查,彻底破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马路市场拥堵难题……
“取缔不是目的,引导规范经营才是关键。”府后社区党委书记路凯介绍,整治前工作人员已逐户走访摊贩、宣传政策,并为有困难的商贩提供就业指导,后续还将通过强化巡查防止问题反弹,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宣传引导入人心 文明理念“传帮带”
“叔叔,请走斑马线!”8月15日上午,潞州区街头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交警”格外引人注目。在交警带领下,孩子们举着文明交通提示牌,用稚嫩的声音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太东街道广场东社区开展的“‘童’行文明路·安全伴成长”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交通知识,更化身文明出行的“小小传播者”,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文明交通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在市交通安全主题公园,“文明出行·礼让守规”文明实践集市热闹“开市”。交警通过现场演示、互动答题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交通安全法规,沉浸式体验让交通安全知识“活”了起来,吸引众多市民主动参与。
如今,文明交通的宣传力量已遍布潞州区各个角落:太西街道英雄北路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与辖区党员组成的劝导队,每天早晚高峰坚守路口引导交通;西街街道长轴社区,“文明交通进社区”活动常态化开展,居民人人争当义务宣传员。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说,自从签订文明承诺书,车队全员养成了礼让行人的习惯;外卖骑手小李的送餐箱上贴着醒目的“文明骑行”标语,“不抢灯、不逆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这些新就业群体成为流动的“文明交通宣传员”,让文明出行理念随着车轮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设施升级提品质 出行体验更舒心
走在改造一新的长兴路上,精细化设计随处可见:新铺设的便道平整宽敞,12处新增的休憩座椅点缀其间;十字路口增设的生态渠化岛,巧妙引导人车分流;标准化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让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整齐列队”。“便道重铺了,设计特别贴心,出门越来越舒心!”市民张女士的称赞,道出了这条路的蜕变。经过一个多月精细化改造,这条全长6000余米的城市干道,实现基础设施与交通秩序全面提升,成为潞州区文明交通建设的“示范样板”。
“以前开车回家就犯愁,现在停车方便多了!”家住庙道巷的王女士感慨道。过去,庙道巷因停车位不足,不少车主随意停放车辆,导致道路时常出现“肠梗阻”。交警部门联合社区实地调研后,在不影响商户经营、不占用盲道的前提下,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重新施划机动车停车区域,完善交通标识标线。如今,一个个醒目的“荧光绿车位”,成为巷内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斑马线前,车辆静候行人通过,成了暖心风景;十字路口,“红马甲”志愿者热情指引,守护一路平安;背街小巷里,商户主动规范经营,门前秩序井然……文明,不再只是标语口号,而是融入市民日常的自觉行动;交通,不再只有匆匆穿行,更有了温度与秩序。每一位潞州人都是这幅文明画卷的执笔人,正共同书写着“路畅人安、和谐有序”的城市新篇章。
编辑:邢璐霞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