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岁的老丁(化名)在2020年9月开始出现持续咳嗽,就医后确诊为肺鳞癌,自此踏上荆棘遍布的抗癌之路。
长期以来
耐药都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挑战
绝大多数肿瘤患者
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会出现耐药情况
传统治疗手段往往对耐药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出现耐药后
肿瘤患者如何与命运抗争?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不少患者出现耐药后又重获生机
他们在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中持续获益
也亲身见证了
现代医学进步带来的强大力量和无限可能
五年抗癌路
在绝望中破茧重生
62岁的老丁(化名)在2020年9月开始出现持续咳嗽,就医后确诊为肺鳞癌,自此踏上荆棘遍布的抗癌之路。
手术后的4年多时间里,老丁经历数次化疗、免疫治疗以及25次放疗,但肿瘤反复进展,并在大腿处出现多处转移、破溃。因此,他又接受了4次转移瘤切除术、1次慢性溃疡修复术以及1次下肢皮片移植术。其间,老丁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顽强的求生意志让他勇敢地坚持了下来。
然而,2024年6月复查时,PET-CT的结果再次将老丁的希望击碎:做过肿瘤切除的左大腿上,“癌魔”卷土重来,伴盆腔、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转移。
“再做最后一次努力,不行就认命了。”
抱着深深的不甘和无奈,老丁慕名来到浙大一院肿瘤内科(一)副主任郑玉龙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
“您的病情确实棘手,但也并非走进绝望的‘死胡同’。”在详细了解老丁的病史和最新检查结果后,郑玉龙主任认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确已难以控制其病情发展,但老丁也并非“无药可救”。肿瘤内科(一)正在开展的一些临床试验项目,在与老丁相似的患者身上已经发挥出很好的疗效。于是,他建议老丁入组临床试验,争取新的生机。
“这是一种针对靶向肿瘤特定靶点的新药,类似装有‘北斗导航’的新型‘智能巡飞弹’,能精准识别并杀灭癌细胞,比传统化疗的‘无差别轰炸’更聪明、更安全。目前,参加用药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肿瘤明显缩小。”郑玉龙主任用最朴素的比喻,点燃了老丁的希望。他毅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专家团队严谨细致的综合评估后,于2024年10月成功入组某新型ADC药物的临床试验。
用药后,老丁的发热逐渐得到控制,疼痛症状缓解,体能持续恢复。2个周期治疗后,经影像检查确认,他的肿瘤缩小了一半以上。目前,他已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肿瘤持续缩小了71%。
“通常情况下,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都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等多种治疗,遭遇了肿瘤的反复复发,这样的经历足以击垮很多患者的求生意志,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绝望。”郑玉龙主任表示:“我们迫切地望让更多的患者知道,新型的药物和疗法正层出不穷,只要能够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治疗,完全能够带给各类肿瘤患者更长的生存期。”
三代靶向药耐药后的破局之战
2021年5月,张姐(化名)因痰中带血前去医院就诊,CT提示右下肺占位,一纸检查结果撕裂了她平静的生活。她和很多患者一样,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才40多岁,怎么会得肿瘤?”
然而,术后的病理结果却像一记重锤——肺腺癌且浸润胸壁。不过,基因检测报告显示:“EGFR 19外显子突变”。这让张姐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医生说这是黄金突变,靶向药能精准打击癌细胞。”于是,她开始长期口服三代靶向药进行治疗。
平静的生活持续了3年
当张姐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时,2024年11月的复查结果再次将她推到悬崖边缘,CT提示肿瘤复发进展且出现了胸腔积液。医生面色凝重地说出了三个字:“耐药了。”
此后,虽然更换了治疗方案,但肿瘤仍迅速进展,药物基本无效,胸水不断增多,张姐逐渐出现了胸闷、胸痛等不适,她迎来了生命中最漫长的寒冬。
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张姐来到郑玉龙主任的专家门诊,她要向病魔发起最后一搏。经过专家全面评估,她于2025年1月成功入组另一种新型ADC药物的临床试验。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后,其肿瘤缩小了近一半,并且胸水完全消失。
这让张姐喜出望外,“胸水增加使我呼吸困难,苟延残喘时,我以为生命马上就要走到尽头!2个周期的治疗后,我明显感到呼吸更顺畅,体力也逐渐恢复!以前觉得癌症是绝路,现在才知道医学的进步比想象中更快!”她激动地说。
与张姐有类似经历的老姜(化名)也是EGFR突变(21外显子)的肺腺癌患者。2023年11月,出现三代靶向药耐药后,老姜入组了和张姐相同的临床试验。治疗期间,他的肿瘤持续缩小,至今已接受20个周期的治疗。目前,他的病情平稳,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
以创新为刃,破耐药迷局
当传统治疗山穷水尽时,临床试验如同穿透阴霾的曙光——那些曾被宣判“无路可走”的生命在临床试验的托举下,重拾尊严与希望。
“耐药不是终点,而是新疗法的起点。”
郑玉龙主任表示,现代医学的进步,正是由不愿放弃的受试者与敢于担当科研团队共同推动的。随着创新疗法陆续进入临床试验,每一次科学突破都将为绝境中的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目前,肿瘤内科(一)正在开展40余项药物临床试验,并正在同步招募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患者,包括胃癌、肠癌、肺癌、食管癌、妇科、泌尿系统、头颈部肿瘤、鼻咽癌等多种实体肿瘤。临床试验药物包括多种ADC药物、针对少见突变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单抗/双抗/三抗类药物等等。经过评估审核后进入临床试验的患者可免费用药、检查。
有需要的患者请前来门诊咨询和接受评估。
不便前来门诊的患者,也可来电进行初步咨询。
联系人:苏医生 肖医生
延伸阅读:
浙大一院肿瘤学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内科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理基地,建立了抗肿瘤新药研发和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开展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参与国产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单抗类药物、双抗类药物及ADC药物等各类药物的研发工作。
本文专家
本文通讯员:肖诚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来源:浙大一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