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铜梁区各镇街坚持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见行见效,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聚焦民生实事、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工作,扎实开展一系列暖心实践。从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热情与干劲,持续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作
以学促干谋新篇 凝心聚力惠民生
铜梁区各镇街坚持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见行见效,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聚焦民生实事、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工作,扎实开展一系列暖心实践。从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热情与干劲,持续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01
全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2024年底,铜梁东城街道群龙街53号居民楼外墙的瓷砖不时“噼里啪啦”往下掉,当时社区与住户虽然多次协商仍未有果,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今年4月份,在社区组织的院坝会上,居民反映了这一问题。社区随即联合物业现场勘查,逐户发放安全隐患告知书、整治必要性情况说明,并征集出资意愿。最终,社区组织受影响住户及门面业主协商后达成一致,由每户出资数百元,共同完成了墙面排危维修。
“外墙砖脱落的安全隐患被顺利排除,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解决了我们的一块‘大心病’。”居民刘登秀说。
这样暖心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刘登秀身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东城街道始终坚持将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来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还有群众反映城区龙城大道94号小区化粪池常年未清理、粪水反流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问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社区迅速响应,组织现场查看并举行院坝会征求业主意见。面对费用较高的清掏工程,经社区多次组织党员入户耐心协调,最终达成由居民共同出资3300元、街道支持2500元、社区筹集2000元的解决方案,以7800元最低价承包施工。如今化粪池已彻底清理,异味了消除,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心情舒畅。
东城街道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突出实践导向,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让学习成效体现于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真实惠及群众生活。目前,东城街道系统制定并全面落实年度民生实事清单计32项,扎实推进1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23台电梯的加装审批,全面排查并整治外墙瓷砖脱落隐患44处、清掏化粪池20口、改造高速沿线67户危旧房屋。
02
精准施策激发区域经济动能
安居镇通过动态更新的成功人士信息库,精准对接并多次主动拜访乡贤吴洪恩,经过深入座谈和诚挚沟通,成功引进其企业高隆科技有限公司回乡注册入统。
在此过程中,安居镇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质营商环境,同时注重激发企业家回报桑梓的家国情怀,多措并举让吴洪恩深切感受到家乡不仅是投资的热土,更是事业发展的新舞台。
随后,吴洪恩又将其合作伙伴带来安居镇实地考察,成功将重庆望实商贸有限公司、重庆新顶顺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唯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庆乘月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路景盛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引进安居镇。
安居镇坚持把学习教育同重点任务有机结合,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深化落实“三服务”“四联系”机制,全面摸排撬动安居籍成功人士资源,强化以商招商,成功引进企业15家,其中可升规14家,预计年产值11亿元。
与安居镇聚力招商引资、深挖人才资源的做法不同,高楼镇则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深入一线帮助企业协调用地、租金等突出矛盾纠纷,大力推进铜梁高楼维新150MW光伏项目。该项目由重庆广铜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规划装机总量约15万千瓦时,占地约3800亩,其中高楼镇规划占地2800亩。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均发电量约1.85亿千瓦时,年均产值约5000万元,全年将带动近百人就业。
不仅如此,高楼镇还在原高楼村集体经济洗选棚和村办公室屋顶铺设光伏板920平方米,实现并网发电,预计促进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目前,高楼镇已建惠民项目、发展光伏产业,累计解决群众问题60余个,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左右。
03
多元探索乡村振兴新实践
土桥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发展思路,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开展“耕心惠农”行动,通过构建“四级四链”发展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体系、品牌、服务三方面跃升,搭建“耕心惠农”干部实训平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网络,将学习教育扎根于实践,形成“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通过宣传推广,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黄沙村南瓜、石庄村黄桃等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四级议事机制,举行“院坝协商会”,解决产业用地纠纷、资金分配等难题。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各镇街积极作为、各展所长,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庆隆镇发展网红经济,通过打造短视频基地、直播带货、夜市摆摊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庆隆梨、佛手、黑鸡等农特产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为了适应短视频创作及直播的发展趋势,庆隆镇以香间小院、同康湖为基础,打造了“铜梁区自媒体创作基地”,引进网红“渝厨龙应”,并建成了“庆隆镇电商小院”,培养了村级主播近10人,已累计实现网上销售50余万元。同时,还创建“庆隆生态优选”品牌,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推介销售庆隆的好物土货,并到网红夜市摆摊。
一件件民生实事扎实落地,一项项创新实践深入开展,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逐步探索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产业兴农等发展新路径。铜梁区将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民生实事办得更实、经济发展动能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来源:微铜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