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说:50国愿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但掩盖不了美国的衰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09:49 2

摘要: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6日接受媒体访问时,针对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市场关切作出表态,其核心观点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6日接受媒体访问时,针对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市场关切作出表态,其核心观点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贝森特言论的背景与动机

贝森特作为特朗普的核心经济顾问,其言论具有强烈的政策导向性。他曾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创立对冲基金Key Square Group,净资产超过5.2亿美元。这种背景使其更倾向于维护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例如他提出的“3-3-3”方略(到2028年实现3%的GDP增长、将预算赤字削减至GDP的3%、每日增产300万桶石油),以及主张废除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此次否认经济衰退,既是对市场信心的安抚,也是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辩护。

值得注意的是,贝森特的言论与美联储及部分经济学家的观点存在分歧。美联储在2025年3月将2025年GDP增长预期下调至1.7%,并上调核心PCE通胀预期至2.8%,而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模型预测第一季度GDP可能萎缩3.7%。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更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

二、“超过50国寻求谈判”的实质与挑战

贝森特声称已有超过50个国家与美国接触寻求谈判,这一说法部分反映了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威慑效应。例如,以色列在特朗普签署关税令前一天宣布取消对美进口商品的关税,以换取可能的豁免;墨西哥、加拿大则因钢铝关税与美国陷入贸易战,加拿大已对298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然而,这一“谈判筹码”的可持续性存疑:

1. 谈判内容有限:多数国家的谈判聚焦于关税豁免或降低税率,而非结构性改革。例如,美国对加拿大汽车零部件设定50%的原产地规则豁免门槛,实质是要求供应链本土化。

2. 核心贸易伙伴抵制:欧盟、中国等未被列入谈判名单,且欧盟已就美国钢铝关税向WTO提出申诉。中国外交部更明确表示,施压不是对华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3. 全球贸易萎缩风险:WTO总干事伊维拉警告,美国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1%,远超此前预期。

三、经济数据与市场反应的矛盾

贝森特否认衰退的核心依据是“就业增长强于预期”,但最新数据显示:

- 经济增速放缓:亚特兰大联储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GDP可能萎缩3.7%,实际消费支出下降0.5%。

- 市场动荡加剧:美股在特朗普宣布关税后市值蒸发5.4万亿美元,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三年最大单日涨幅。贝森特将股市下跌归咎于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但市场普遍认为关税政策是主因。

- 民众信心受挫:1.6亿持有养老金账户的美国人因股市暴跌担忧储蓄缩水,贝森特“日常波动”的表态被批评脱离实际。

四、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深层逻辑

贝森特将关税视为“谈判工具”,其背后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

1. 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加征关税(如对台湾课征32%关税)迫使贸易伙伴让步,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

2. 财政扩张需求:关税收入可部分抵消减税带来的赤字压力。特朗普政府计划到2028年将赤字率降至3%,但当前关税收入仅占GDP的1.5%。

3. 选举政治考量:通过制造“美国赢了”的叙事巩固选民基础,例如宣称沙特将向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

五、国际社会的反应与风险

1. 盟友反制:加拿大总理卡尼称美国“不再是可靠贸易伙伴”,并计划竖立广告牌反对关税;欧盟启动对美钢铝关税的WTO诉讼。

2. 新兴市场承压:越南、柬埔寨等供应链转移受益国被课以46%高关税,打乱“去中国化”布局。

3. 地缘政治风险:中东股市因关税政策暴跌,沙特阿美市值蒸发900亿美元,可能加剧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

结语:贝森特言论的可信度与未来挑战

贝森特的表态本质是政治话术与经济现实的博弈。尽管其“50国谈判”的说法凸显了美国的议价能力,但经济数据与市场反应揭示了政策的脆弱性。若特朗普坚持“以关税促谈判”,可能引发以下后果:

- 通胀压力回升: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抵消美联储降息效果。

- 贸易伙伴分化:盟友离心与新兴市场反制将削弱美国全球影响力。

- 选举风险:若经济衰退成真,特朗普的连任前景将受冲击。

当前,市场对贝森特的言论持谨慎态度。投资者更关注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与地缘政治的演变,而非单一官员的乐观表态。

来源:天涯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