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在晚唐乱世里“多情”活着的叛逆诗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14:27 3

摘要:“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当杜牧写下这句诗时,他到底是自嘲,还是骄傲?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当杜牧写下这句诗时,他到底是自嘲,还是骄傲?

晚唐,一个王朝的黄昏,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堂腐败,普通人活得像蝼蚁。可偏偏有个人,在这样的时代里,活得比谁都“多情”:他写诗骂皇帝,打仗出谋划策,逛青楼写情诗,最后还一把火烧了自己的文章……

这个人,就是杜牧。

1. “无情”的时代:一个王朝的崩塌

晚唐的杜牧,生来就带着“京兆杜氏”的光环——爷爷是宰相,家学渊源,本该平步青云。可现实呢?朝廷烂透了,皇帝昏庸,牛李党争把官场搅成一锅粥。

别人要么躺平,要么同流合污,可杜牧偏不。

- 他20岁写出《阿房宫赋》,直接骂皇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你们再不吸取教训,唐朝也得完!)

- 他研究《孙子兵法》,给朝廷献计平叛,结果被排挤到地方当小官。

- 甘露之变后,好友被杀,他彻底看透官场,写下“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2. “多情”地活着:诗酒风流,笑骂由心

既然朝廷没救了,那就活个痛快!

- 扬州十年,他成了“青楼薄倖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他在扬州当官时,白天办公,晚上逛青楼,给歌女写诗。别人骂他“风流”,他却说:“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不是他薄情,是这世道太荒唐。

- 登高插菊,他比谁都通透

40岁那年,他和朋友张祜登高喝酒,摘菊花插满头,写下:“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

3. 最后的“任性”:一把火烧掉自己的诗

晚年,杜牧预感到大限将至,做了一件疯狂的事——烧掉自己大部分诗文,只留下十之二三。

为什么?

- 也许是不想让后人只记住他的“风流”,而忘了他“敢论列大事”的抱负。

- 也许是他觉得,真正的诗,不该被世俗定义,烧掉反而更纯粹。

杜牧的一生,像一场“多情”的叛逆。

在无情的时代,他写诗、打仗、骂皇帝、逛青楼,最后一把火烧掉自己的痕迹。他不是“躺平”,而是用“多情”对抗“无情”——既然世界荒唐,那我就活得比谁都热烈。

今天读他的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才子,更是一个在乱世里,依然敢笑、敢哭、敢爱、敢恨的“活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杜牧告诉我们:哪怕时代再烂,也要活出点“人样”来!

来源:文化艺术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