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祖墓是怀念和传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22:08 3

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这是唐朝文人杜牧对清明扫墓路人一种精湛抒情。雨,如同思念的丝线,细密而悠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扫祖墓的活动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家族集会,充满了庄重与深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这是唐朝文人杜牧对清明扫墓路人一种精湛抒情。雨,如同思念的丝线,细密而悠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扫祖墓的活动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家族集会,充满了庄重与深情。

清明节的4月4日上午,有来自本地的同姓族人,有远道而来的外地族人;特别是那些远在他乡务工和创业族人也不约而同驱车回家,与族人一起缅怀祖先,把清明节当成了感恩节。

通往祖墓的水泥路,是一条崎岖不平路,蜿蜒在青山之间。路旁的野花野草像是知晓今日的肃穆,静静地摇曳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气息,那是大地的呼吸,也是祖墓所在之处的独特味道。

祖墓在一片苍松翠柏的环抱之中。据称,祖墓所在山叫吊钟山,在祖墓后面有一块巨大石头向祖墓伸出去,像是房子屋檐下一样盖着祖墓后展……。站在祖墓前面眺望着远方,山脉起伏,错落有致。远方的笔架山像是办公的公案,非常的逼真。那些松柏,终年常绿,像是家族先辈们坚毅品质的象征,默默守护着这片安息之地。墓碑静静地伫立着,上面镌刻的名字,虽经岁月侵蚀,却依然透着一种深沉的力量。

据族谱载:祖墓之人是唐朝僖宗的袁皓之子(碧池),袁皓是宜春人,曾任唐朝僖宗的时候吉州,抚州刺史。从那以后被家族人世代敬仰。

一到达吊钟山上,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开始清扫。运用各自带工具如锄头,镰刀,扫把开始清理。手中的扫帚轻轻掠过墓上的落叶和杂草,仿佛是在温柔地抚摸着先辈们的过往。每一下清扫,都像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每一片被扫走的落叶,似乎都带着往昔的尘埃。这看似简单的清扫动作,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是我们对先辈居住之所的精心打理,是对他们的敬重与关怀。

我们清扫后,摆上带来祭品,新鲜的水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糕点整齐地排列着。那壶酒,像是岁月的陈酿,承载着家族的故事。点燃香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这个时候,每个族人各执着点燃香烛,静静地站在祖墓前面作揖叩首,把点燃的三支香烛一根一根插香案上。那是我们与先辈沟通的无形纽带。在这缭绕的烟雾中,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慈祥的面容,他们在岁月的深处注视着我们。

长辈们开始讲述家族的故事,那是从古老的时光里传来的声音。先辈们如何在艰难的岁月里开疆拓土,如何秉持着诚信、勤劳和善良的品质,让家族得以延续和发展。这些故事,就像祖墓周围的松柏一样,深深扎根在家族的土地上,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我们恭敬地向墓碑鞠躬,额头触碰着大地,心中满是感恩与思念。在这个低头弯腰的瞬间,家族的传承仿佛在血液里涌动得更加澎湃。这传承,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家族的姓氏和血脉,更是那些优秀的品质和传统的价值观。

扫祖墓活动结束后,家族所有人还在家祠里聚集一堂,开心快乐举行丰美酒宴。酒席上个个淡笑风生,不断地谈论着族人每年清明节祭扫祖墓的意义。

扫祖墓活动,是清明节的重要仪式,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到家族的根源,去缅怀那些为家族付出的先辈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汲取力量,明白自己的责任,带着家族的荣耀与期望,走向未来的生活。

写在最后,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祖墓上,我们带着不舍与眷恋离开。但那祖墓的形象,那祭扫的过程,将永远镌刻在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年年清明,岁岁缅怀。说句实在话,祭扫祖墓就是在感恩祖先,缅怀先辈对我们的家族打造和付出,应该把清明节叫做感恩节!!

自拍照

自拍照

自拍照

自拍照

来源:匆匆忙忙780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