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料来源:[1]王彬彬,张晋雷,杨英阁.常规多动症药物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5,32(03):162-164.[2]王玙,宋捷,郭碧丹,等.盐酸托莫西汀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资料来源:
[1]王彬彬,张晋雷,杨英阁.常规多动症药物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5,32(03):162-164.
[2]王玙,宋捷,郭碧丹,等.盐酸托莫西汀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8):104-107.
[3]伍静,杨青.清肝宁心制动方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肝火旺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5,63(08):66-69+74.
张宇是上海一名6岁的小男孩,他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同龄人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就已经能够背诵五十首唐诗,认识四千多个汉字,甚至还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而且还能听着音乐用钢琴把简谱扒出来,让父母非常骄傲。但是上了小学之后,张宇的天赋好像正在慢慢消失,而且还出现了其他问题。
2018年7月18日,课堂上,张宇坐在座位上,眼睛扫视着讲台,却始终无法集中精神。老师正在讲解数学题,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有节奏地打着小鼓,视线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尽管老师多次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张宇也知道这样不对,但他却控制不住的在凳子上扭来扭去,只要稍一安静,自己的心里就像有蚂蚁在爬一般心痒难耐。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背诵作业,张宇也跟着背诵起来,可是看向书本上的字时,张宇明明认识这些字,却怎么都想不出来怎么念,他问了同桌好几次都记不住,他顿时感觉一股无名火冲上心头,张宇大喊着:“不背了,不背了!”用力把书往地下一扔,便在凳子上摇晃起来。即使被老师点到后面罚站,张宇也闲不住,不停地用脚跺着地。
下课铃响了,张宇兴奋地站起来,立刻冲向教室门口,不顾老师的吼声,直接跑到了走廊。他的动作太快,几乎是一路小跑,张宇的内心似乎燃着一团火,课堂上的束缚让他更渴望释放自己的活力,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躁动,仿佛有一股无法停下的力量在驱使着他活动。老师将张宇的情况告知了张宇父母,并建议带张宇去医院检查一下,可能是精神疾病导致张宇无法集中注意力。
张宇因在课堂上持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多动症状,被父母带到医院进行诊断。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评估和行为观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诊断结果最终确定。医生结合其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伴有冲动控制问题”。在神经认知测试中,张宇的注意力分数仅为65(正常为85-115),冲动控制分数也低于正常值,显示出他在控制冲动和集中注意力方面的困难。
医生向张宇的父母详细解释:“张宇的症状已经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特别是课堂注意力的缺失和无法保持长时间静止,这些都属于多动症的典型表现。首先,我们会给张宇开哌甲酯作为治疗药物,帮助他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减少冲动行为。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期间要定期复查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医生还强调:“除了药物治疗,行为疗法也非常重要。您需要与学校合作,确保张宇在课堂上有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环境,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家庭支持也必不可少,您要帮助张宇设定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他在晚上过度活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耐心和一致性是治疗的关键,不能仅依赖药物,行为的改变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
张宇的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了长时间的努力。父亲早早地调整了工作时间,避免晚归,每天坚持陪伴张宇完成作业,并在课后带他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以消耗过剩的精力。母亲则定期与张宇的老师沟通,确保张宇在课堂上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并根据老师的反馈调整家庭作业的量。与此同时,张宇的父母也尽力让家里的环境更加规律,固定作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在坚持药物治疗和行为调整后,张宇的表现逐渐有所改善。几个月后,他在学校的专注力有了显著提升,虽然仍有时会分心,但他开始能够完成作业,课堂上的互动也更加积极。家里的张宇不再是那个总在跑来跑去、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他开始能安静地坐下来做些简单的手工、画画,甚至开始集中精力看书。
直到2019年7月18日,早晨,张宇的妈妈像往常一样准备帮他起床洗脸,却发现张宇的脸看起来有些肿胀。他的眼睑比平时更加明显,脸颊上也有些浮肿,好像过了一夜,水分不自觉地积聚在了他的面部。张宇妈妈想着可能是儿子昨天喝水喝多了,便没有在意。
妈妈轻轻拍了拍张宇的肩膀,叫他起床,可他却没有像平常那样应声而起,反而在床上反复翻滚,抱怨道:“妈妈,我好困。”妈妈一边安抚他,一边温柔地帮他穿上裤子,突然发现他的小腿肚和脚踝周围也有些肿胀,摸起来比平时软得多,像是被水泡过了一般。妈妈心里一紧,想着今天少给儿子喝点水,多观察一下。
刷牙时,张宇忽然趴在洗手盆前呕吐起来,妈妈赶紧拍了拍他的背,看着张宇的脸色变得苍白,嘴唇发灰,眼神迷离,妈妈心里不安越来越盛。吐完之后张宇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瘫软在妈妈怀里,妈妈连着叫了几次,张宇都没有回应,只是含糊不清地哼哼两下。妈妈当时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叫来爸爸,带着儿子去了医院。
张宇因持续的水肿、剧烈呕吐带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最终确诊为急性小儿肾衰竭。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为245 μmol/L,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仅为40毫升,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并且肾小管功能损伤明显,肾脏彩超显示双肾肾实质回声增强,肾脏肿大。医生结合症状与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合并肾小管功能衰竭。
医生将张宇的检查报告递给妈妈,语气沉稳:“根据检查结果,张宇的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进入了急性肾衰竭阶段。这种病情的进展非常迅速,需要尽快开始透析治疗,并进行严格的药物干预来稳定肾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肾脏的损伤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引发肾衰竭的长期问题。我们需要继续监测他的小便情况,控制体内水分,避免因体液失衡引发其他并发症。”
妈妈听完后,震惊地站在原地,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相信的表情:“可是,医生,他才6岁,平时不挑食,每天都吃清淡的饮食,从来不吃零食,而且每天都会出去锻炼,怎么会得这种病呢?他从小身体就很健康,怎么会突然得肾衰竭?”她的话语中满是不解和难以接受的情绪,仿佛完全无法与现实对接。
医生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解:“这也是我们目前无法解释的地方。张宇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不符合常见肾衰竭的诱因,没有暴饮暴食、肾脏病史或高血压的症状。正常的儿童饮食和作息不应导致肾脏的突然衰竭,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为了查明病因,医生详细询问了张宇的生活细节和日常作息,果真发现了罪魁祸首——哌甲酯!
医生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无妄之灾啊!哌甲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多动症,但是只要是药物就会对身体有伤害,更何况是年纪这么小的儿童,你在服药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三点,导致他肾脏衰竭,临床上很多父母都是因为用药的时候陷入这三点误区,最终不仅治疗疾病效果不佳,反而导致了孩子肾衰、肝衰,严重危及孩子生命啊!”
张宇的肾衰竭,源于三点妈妈在处理孩子健康问题时的疏忽和误判。每一处错误的细节,都让这个无辜的小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一,未明确告知医生张宇长期服用哌甲酯
张宇从五岁起便因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而被诊断为多动症,医生开了哌甲酯(利他林)帮助他集中注意力。可由于张宇的妈妈认为这种药物对孩子影响较小,在日常生活中未曾特别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每次拿到处方,她只顾着在药店购买药物,并未向医生咨询过这药物的长期副作用,尤其是在孩子已有肾脏问题的情况下,这个药物的使用更是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她忽略了哌甲酯对肾脏的潜在毒性,而这种长期积累的影响,最终导致了肾功能的严重受损。
第二,未定期监测药物使用后的副作用
张宇的妈妈在给他服用哌甲酯时,并未定期带他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或尿常规,尤其是未检测肾功能和肾小管损伤。她认为张宇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生活看起来也没有太大异常,便认为药物没有问题。她忽略了药物可能对张宇的肾脏产生长期潜在影响,并且未能通过定期检查来及时发现肾功能的逐渐下降。每次服药后,张宇都看似恢复了集中力,可他其实体内的肾脏正在悄悄承受巨大的压力。
第三,忽视肾脏问题的早期信号
在张宇的病情初期,他开始出现了轻微的浮肿和食欲下降,然而妈妈仅仅认为这些是由于长时间吃药或天气变化导致的轻微不适。她未曾把这些症状和药物副作用联系起来,而是单纯以为是暂时的反应。
直到张宇的腹部明显胀大,剧烈的呕吐开始频繁发生时,才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指出,肾功能已经受损,进入了衰竭的早期。如果在肾脏早期信号出现时,能够引起警觉并及时调整药物,或许张宇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而不是因为妈妈对症状的忽视,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总结而言,张宇的肾衰竭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由于妈妈在处理孩子用药和健康管理时的三次疏忽:未与医生沟通药物使用的长期影响,未定期检查肾功能,忽视了早期的健康信号。这些看似微小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肾脏的严重损伤。这也提醒每一位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必须保持警觉,不仅仅依赖药物本身的效果,而是要全面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及时监测身体变化,才能有效避免因疏忽导致的严重后果。
(《回顾:上海6岁男孩患多动症 ,坚持吃哌甲酯一年后,结果让人意外》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彭医生科普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