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20:08 1

摘要:在基础教育的广袤领域中,坚持立德树人,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为达成这一目标,需多管齐下,从党建引领、“五育”融合到课程思政共融,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

在基础教育的广袤领域中,坚持立德树人,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为达成这一目标,需多管齐下,从党建引领、“五育”融合到课程思政共融,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好育人“方向盘”

党建引领在教育中犹如定海神针,为育人工作指明方向。学校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许多学校积极开展党员教师先锋岗活动。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中,党员教师李老师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如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坚定信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党建为引领的教育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党组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意识。在学习交流会上,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将党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教师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育人使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好育人“方向盘”。

二、注重“五育”融合,绘制育人“施工图”

“五育”融合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路径,为育人工作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

在德育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清理社区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能力。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还通过组织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一次关于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的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在实践中提升了智育水平。

体育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保证每天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竞赛。像每年举办的校运会,涵盖田径、篮球、足球等多个项目,学生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学校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在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学习绘画技巧,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提升审美情趣;在音乐课上,学生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

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学校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种植蔬菜、花草等劳动。学生在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通过“五育”融合,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为成为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思政共融,精绘育人“工笔画”

课程思政共融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如同精绘育人的“工笔画”,细腻入微地影响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讲解古诗词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教师通过对文天祥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科学课程中,教师结合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时,教师不仅介绍科学知识,还强调牛顿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在历史课上,教师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时,学生们看到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党建引领、“五育”融合和课程思政共融,我们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简单是福8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