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精心打造的“一周文明实践十项精选活动回顾”栏目,将为您网罗全省各县(市、区)一周内最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每一项活动都是对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每一刻瞬间都是文明光辉的温暖见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栏目,透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
由“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精心打造的 “一周文明实践十项精选活动回顾”栏目,将为您网罗全省各县(市、区)一周内最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每一项活动都是对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每一刻瞬间都是文明光辉的温暖见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栏目,透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活动,共同领略文明之花在赣鄱大地上的璀璨盛开。
一周文明实践十项精选活动目录
●南昌县:“清明新风尚,纸鸢寄思念”清明节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九江市都昌县:“巧手制米粑·同心话温情”志愿服务活动
●景德镇市浮梁县:“倡树文明祭扫新风 移风易俗浸润乡风”宣讲活动
●景德镇市珠山区:“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题文艺巡演
●赣州市于都县:“文明集市”志愿服务活动
●赣州市章贡区:巧做艾米果 浓浓邻里情
●上饶市弋阳县:多彩“三月三”,浓浓畲乡情
●吉安市泰和县:健康义诊文明实践活动
●吉安县:“巧手青团,飘香清明”志愿活动
●抚州市广昌县:“德润赣鄱·传承红色基因”“竹编风铃·纸鸢寄英烈”活动
“清明新风尚,纸鸢寄思念”
清明节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南昌县
4月2日,南昌县东新街道东新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清明新风尚,纸鸢寄思念”清明节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吸引辖区众多居民参与,共同践行绿色清明理念。
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首先向居民讲解了清明节的由来、文化内涵及传统习俗,重点宣传文明祭扫的重要意义,并发放《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居民们积极响应,纷纷在“文明祭扫我承诺”签名墙上郑重签名,承诺以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弘扬时代新风。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免费发放菊花,倡导居民用鲜花寄哀思,用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绿色方式代替焚烧纸钱,减少环境污染,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
随后,亲子家庭共同参与“手绘风筝·寄托思念”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风筝上绘制图案,书写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寄语。绘制完成后,大家一同在草地上放飞风筝,让承载着思念与祝福的纸鸢随风飞扬,以别具意义的方式表达哀思。 活动最后,居民们踊跃分享自家的家风故事和清明习俗,共同探讨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大家纷纷表示,将自觉摒弃陈规陋习,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传承清明文化。
“巧手制米粑·同心话
温情”志愿服务活动
九江市都昌县
4月2日,都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联合都昌镇星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巧手制米粑·同心话温情”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队、物业工作人员及小区业主等50余人齐聚一堂,以传统美食为媒介,共绘和谐社区新图景。
活动当天,社区志愿者提前备齐糯米粉、豆沙、韭菜馅等食材,物业人员精心布置活动场地,挂起“米粑传情暖万家”的温馨横幅。现场分为教学区、制作区和蒸制区,经验丰富的居民化身“非遗导师”,手把手教年轻人捏制柳叶饺、月牙粑等特色造型。物业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协助维持秩序、分发工具,业主们围坐成组,边揉面团边唠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活动中,三代同堂的业主家庭共同完成创意米粑拼盘,独居老人张奶奶在志愿者指导下首次尝试制作,感慨道:“几十年没这么热闹过了!”
“倡树文明祭扫新风 移风
易俗浸润乡风”宣讲活动
景德镇市浮梁县
4月1日,浮梁县三龙镇“理‘润’三龙”宣讲队深入杨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倡树文明祭扫新风 移风易俗浸润乡风”宣讲,活动通过“理论宣讲+互动实践+内容征集”的创新形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祭祀理念,营造安全、文明、绿色、低碳的节日氛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宣讲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分时错峰祭扫、避免交通拥堵、绿色低碳祭扫、深化移风易俗、安全文明祭扫、严防森林火险、科学节俭祭扫、弘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列举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传统祭祀方式中存在的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问题,引导村民绿色祭祀。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向村民发放了“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倡议书。宣讲成员向群众解读了倡议书的内容并现场设置了问答环节,还为回答问题的群众发放了小奖品。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的相关知识。“以前总觉得老传统不能丢,今天才明白文明祭祀既是对先人的尊敬,更是对子孙的责任。”活动结束后,村民傅大哥主动领取了3份倡议书准备分发给亲友。
“文明新风进万家”
移风易俗专题文艺巡演
景德镇市珠山区
2025年4月2日,珠山区“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题文艺巡演在文明实践阵地——方家山文化广场盛大启幕,首场演出即吸引众多群众参与。
巡演活动紧扣时代主题,精心编排11个原创文艺节目。快板《移风易俗新风貌》以明快节奏唱响文明公约,小品《邻里树新风》生动演绎新型社区关系构建,歌舞《月满西楼》艺术展现传统文化新气象,三句半《打假防假一起行动》则以诙谐形式倡导诚信建设。这些自创自演的节目,既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又精准对接群众关切,通过艺术感染力有效传播了破除婚丧陋习、抵制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等文明理念。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政策宣讲互动环节,将移风易俗知识要点融入有奖竞答。村民们热情参与、踊跃抢答,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政策的理解。
“文明集市”志愿服务活动
赣州市于都县
4月6日,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多单位开展“文明集市”志愿服务活动。
跳蚤市场摊位前,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宝贝”,有精巧的手工艺品、色彩斑斓的绘画创作,还有美食、二手图书等。大家以物会友,让闲置物品流转起来。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科普小实验,看着奇妙现象发生,大家兴奋不已,引得现场大小朋友们纷纷参与体验。
理发店志愿者根据每位群众的需求精心修剪发型,剪刀起落间,老人旧貌换新颜,脸上满是舒心笑意。在“民”星秀场上,乐手们全情投入,旋律悠扬舒缓。观众们深深沉浸其中,喝彩声连绵不断。医护志愿者为居民开展血糖、血压、视力等健康项目检测,并贴心地叮嘱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活动现场还设置有法律咨询、消防体验、中医理疗等项目,在开放便利的环境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巧做艾米果 浓浓邻里情
赣州市章贡区
4月1日,在章贡区解放街道西郊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志愿者、爱心企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一起制作艾米果,并将做好的艾米果送到困难老人家中,传递邻里温情。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推动建设文明和谐的幸福社区。
多彩“三月三”,浓浓畲乡情
上饶市弋阳县
4月1日,弋阳县一年一度的畲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在弋阳县葛溪乡雷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当地畲族群众以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庆祝传统佳节。
雷兰村居民大多姓兰,独特的姓氏文化与节日文化相互交融,让这个节日更具深厚底蕴。在实践站兰家礼堂,身着传统畲族服饰的表演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展现了畲族的民俗风情与文化魅力。来到实践站文化广场,欢快的畲族音乐响起,舞者们身着绚丽多彩的畲族服饰,轻巧地在竹竿间跳起了竹竿舞。广场的另一头,熊熊篝火在场地中央燃起,舞者们围绕篝火翩翩起舞,银饰叮当作响,与跳动的火焰相互映衬。
人间烟火气,美食体验受到群众欢迎。乌米饭制作摊位前,村民们向游客详细介绍乌米饭的制作过程——用南烛叶榨汁浸泡糯米,再蒸熟而成。蒸好的乌米饭色泽乌黑发亮,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小吃油炸粿和清明粿的酥脆口感与软糯滋味,给游客带去丰富的味觉享受。
健康义诊文明实践活动
吉安市泰和县
4月2日上午,泰和县澄江镇大塘村联合医院开展“康大夫来了”中医药文化进大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义诊活动。活动为村民带来全方位健康服务,现场惠及300余人次,发放《中医养生指南》手册、健康香囊400余份,普及“治未病”理念。
活动提供中医特色诊疗,针对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等常见问题现场施治。刮痧技术采用“即刮即化即消”手法缓解肌肉僵硬,拔罐结合艾灸温通经络,吸引众多村民驻足体验。医护人员还给当地村民江西免费健康筛查,帮助村民及时掌握基础健康指标,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慢病风险评估。
文化互动体验区,医护志愿者现场熬制补气养阴茶、护肝茶等中药茶饮,赠送驱蚊安神中药香囊,并讲解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让村民在互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巧手青团,飘香清明”志愿活动
吉安县
4月2日,吉安县金山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巧手青团,飘香清明”志愿活动。
清晨时分,志愿者们便忙碌起来,为制作艾米果做着细致的准备工作。他们将采摘的新鲜艾叶仔细清洗,随后放入热水中轻轻搓揉,以去除艾叶的苦味。接着,加入适量的碱,将艾叶煮至软烂,再将煮烂的艾叶连同水一起倒入纱布中进行过滤,获取那抹浓郁的绿色汁水。志愿者们将过滤后的绿色汁水与糯米粉按比例进行混合,并用手使劲揉和,直至面团呈现出艾草的独特清香和鲜艳的绿色。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揉艾团,有的负责压饼皮,还有的则负责包艾米果和蒸制。整个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通过亲手制作艾米果,居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
“德润赣鄱·传承红色基因”
“竹编风铃·纸鸢寄英烈”活动
抚州市广昌县
4月2日,广昌县胜利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其他单位开展“德润赣鄱·传承红色基因‘竹编风铃·纸鸢寄英烈’”活动。
活动现场,参战老兵佩戴着军功章,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1979年发生的故事,带着大家回顾那段峥嵘岁月。现场群众表示,通过老兵的讲述,他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不易,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与敬仰。
接着,志愿者根据群众及小朋友的喜好,带着他们编风铃、描纸鸢。在竹编风铃制作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群众熟练用竹编编织成风铃骨架。参战老兵示范“人字编”技法,与小朋友一起动手编制风铃,他深情地说:“当年我们在前线用竹篾编担架,现在用来做风铃,同样需要用心用情。”在“纸鸢”制作区,孩子们手持彩笔,在白色的“纸鸢”上描绘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敬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