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出现喘息、呼吸短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随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气气流受限
ICS 奠定哮喘治疗领域基石地位的辉煌之路
● 1972 年,首个 ICS 二丙酸倍氯米松上市,随后吸入性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相继上市,ICS 的问世为哮喘治疗带来了具有突破性与历史性的变革。● 1995 年,第一版《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6]明确了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使抗炎成为了治疗哮喘的关键。ICS 被确认为最有效的哮喘控制药物,成为了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 2002 年,GINA 首次重大修订,重新确认了 ICS 的治疗作用——治疗成人哮喘患者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哮喘患儿最有效的控制药物,并承认其对于治疗已经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 2006 年,GINA 第二次重大修订,依然保留 2002 年对于 ICS 治疗作用的推荐性描述
● 至 2014 年,已是 GINA 的第三次重大修订,指出 ICS 是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初始治疗的首选控制药物之一,以及不同年龄段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 ICS 使用获益。
● 2019~2024 年,GINA 历经了多次修订,但在最新版 GINA 与我国最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推荐的阶梯式治疗方案中,均可见 ICS 作为首选控制药物及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持续推荐[1,4]多项临床试验证明 ICS 治疗哮喘效果
➤ 一项关于46个国家的研究纳入 5~34 岁哮喘患者,结果发现,1998 年至 2012 年「抗炎治疗时期」与 1960 年至 1988 年「支气管扩张剂时期」相比,5 至 34 岁哮喘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5]。➤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哮喘调查发现,15.5% 的哮喘患者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去过一次急诊室,7.2% 的哮喘患者至少住过一次院。这种发病率很可能是由于哮喘治疗不足造成的,因为只有 5% 至 6% 的哮喘患者接受了 ICS 治疗[2]。➤ 一项 meta 分析结果表明,与孟鲁司特治疗相比,雾化吸入 ICS 可使哮喘患儿发生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发作风险降低 17%[7]。➤ 研究报道,15 例因哮喘未控制而反复住院的 10~35 月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日剂量 0.25~1.50 mg,吸入治疗 1 年,与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之前相比,治疗期间住院次数减少了 82%[8]。ICS 如何在治疗哮喘中发挥作用
大多数哮喘患者存在潜在的免疫介导的炎症,涉及 2 型辅助性 T(Th2)细胞和 2 组先天淋巴样细胞(ILC2)反应,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炎症肽、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Ig)E,促进肥大细胞的激活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并募集,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平滑肌肥大、气道结构重塑和粘液分泌[10]。小结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伴有喘息、呼吸短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1],ICS 作为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4],上世纪七十年代,其问世为哮喘治疗带来了具有突破性与历史性的变革,并成为哮喘治疗的基石药物[5]。时至今日,ICS 已在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其哮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5,7-9],且在 GINA 指南的不断变迁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究其机制,ICS 通过抑制炎症基因转录、减少炎症细胞等途径发挥其抗炎作用,有效控制气道炎症[10-12],为哮喘领域带来治疗选择。受众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31270
内容审核:杨娜
项目审核:陈晓慧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GINA2024.
[2]. Huang K, et al. Lancet. 2019 Aug 3;394(10196):407-418. .
[3]. 刘温丽等. 陕西中医 2018,39(06):812-814.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023-1048 (2020).
[5]. 王文雅,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14(01):1-5.
[6].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 S. F. A. M. a. P., 1995. 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7]. Castro-Rodriguez JA, et, al. Arch Dis Child. 2010 May;95(5):365-70. .
[8]. Chipps BE,et al. J Asthma Allergy 2003,40(8):895-900. .
[9]. al., N. Y. e.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05,15(3):197-200. .
[10]. Ramadan AA, e. a. Clin Chest Med. 2019 Mar;40(1):163-177. .
[11]. Hammad H, e. a. Cell. 2021 Mar 18;184(6):1469-1485.
[12]. PJ., B. Pharmaceuticals (Basel). . 210 Mar 8;3(3):514-540.
来源: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