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所掌握的四项技能,如果一个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说明这个人多才多艺。
人们常说“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所掌握的四项技能,如果一个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那说明这个人多才多艺。
其中的“琴”一般指弹奏古琴,“书”是书法,“画”是绘画,“棋”就是下棋了,由于象棋的影响深远,很多人会认为“棋”是象棋。
但实际上,这里的“棋”主要说的是围棋。
围棋的历史相当悠久,能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部落首领尧帝为了教导其长子丹朱,发明了围棋,到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就已经广泛流传了。
如《论语》就提到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这里博弈的“弈”说的就是围棋。
可见在那时候,围棋就开始成为人们修身养性、锻炼思维的重要活动。
再往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社会动荡,但文化却特别繁荣,文人士大夫们对围棋那是相当痴迷,因此围棋在这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当时的人们把围棋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和社交手段,通过下棋来展现自己的风度、智慧和修养,这时候,围棋的地位就越来越高,和琴、书、画一样,成了文人雅士必备的技能。
所以唐代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形容辩才和尚擅长各种文人才艺。
相比之下,象棋虽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它的成型时间比围棋要晚一些。
象棋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说法有很多,但普遍认为在唐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如唐代的“宝应象棋”只有将、马、车、卒这四个兵种。
围棋虽看似简单,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交叉形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
可实际上黑白棋子在这小小的棋盘上你来我往,变化无穷,每一步落子都需要深思熟虑,不仅考验人的智力,更磨炼人的心境。
下围棋讲究的是布局、中盘战斗和收官这三部曲,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取舍、平衡、全局观念等等。
加上围棋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强调礼仪和道德规范,下棋前要互相行礼,下棋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专注,尊重对手。
这种文化氛围和琴、书、画所追求的高雅、宁静、修身养性的境界是相通的。
所以从时间先后顺序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琴棋书画”里的“棋”更倾向于围棋。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