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这位主播在上戏考博士,他是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14:53 3

摘要:2025 年 5 月 12 日,上海戏剧学院公布的博士复试名单引发全网震动 ——《新闻联播》主播潘涛赫然在列,这位以沉稳台风著称的「国脸」,正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冲击数媒演播艺术方向博士学位。消息一出,舆论场迅速分化:有人盛赞「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质疑「学历镀

2025 年 5 月 12 日,上海戏剧学院公布的博士复试名单引发全网震动 ——《新闻联播》主播潘涛赫然在列,这位以沉稳台风著称的「国脸」,正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冲击数媒演播艺术方向博士学位。消息一出,舆论场迅速分化:有人盛赞「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质疑「学历镀金」,更有人挖出其 2013 年从地方台跳槽央视时「从零开始」的转型往事,试图解码这场跨界背后的深层逻辑。

潘涛的考博选择看似突兀,实则暗合其职业发展脉络。作为从业近 30 年的资深主播,他主持过《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等王牌栏目,2020 年加盟《新闻联播》后更以「教科书式播报」成为行业标杆。此次报考的数媒演播艺术专业,要求考生兼具播音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能力,而潘涛近年在《中国地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节目中展现的跨媒介传播能力,恰好与该专业「技术 + 艺术」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选择母校中国传媒大学,而是投向戏剧影视教育重镇上海戏剧学院,这种「跨界求学」的姿态,被业内解读为传统媒体人应对媒介融合浪潮的主动破局。

潘涛的出现,让上戏 2025 年博士复试名单呈现出「星光熠熠」的特殊景观 —— 演员黄晓明、金世佳同样位列其中,形成「新闻主播 + 影视明星」的跨界组合。校方对此回应称,所有考生均需通过「申请 - 考核制」严格筛选,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加试政治理论及两门专业科目,单科低于 60 分即遭淘汰。这种「一视同仁」的考核机制,既延续了上戏近年吸纳行业翘楚的开放态度(如 2024 年演员林更新以复试第二被录取),也通过加试环节回应了「名人特权」质疑。数据显示,潘涛报考的数媒演播艺术方向今年仅 3 人进入复试,其专业能力可见一斑。

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潘涛考博的态度呈现鲜明分层:支持派援引其「从地方台到央视」的逆袭经历,认为「学术深造是职业生命力的延续」;质疑派则指出其未获硕士学位需加试的事实,担心「直播镜头前的风光会掩盖学术短板」。这种认知冲突,本质是公众对传统媒体人职业转型的集体焦虑 —— 当 AI 主播已能实现「零失误播报」,真人主播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何在?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认为,潘涛的选择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命题:「在技术重构传播生态的今天,主播的价值将从『信息传递者』转向『内容生产者』,学术积累或许能成为破局关键。」

潘涛考博事件的价值,远超个人学历提升的范畴。从央视官微对其「忠于初心」的评价,到上戏数媒演播艺术专业对「实践 + 理论」的双重要求,这场跨界求学揭示了传媒行业人才标准的深刻变革:

技术倒逼转型:5G、元宇宙等新技术正在重构演播场景,传统播音主持需向「技术型艺术人才」升级;学术反哺实践:上戏要求考生提交学术成果的硬性规定,预示着「经验主义」时代的终结;终身学习浪潮:潘涛的选择与黄晓明、金世佳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娱乐圈「学历升级」的新图景。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国脸考博」都已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知识、对专业、对终身成长的深层渴望。毕竟,在 AI 都能播报新闻的未来,人类的温度与深度,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端庄海浪ef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