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评选出12位书坛“神人”,每一位都开宗立派,至今无人能超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7 17:21 1

摘要:唐朝是中国书法的繁盛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在野文人,几乎都能写上几笔,尤其楷、草,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创作,唐代也是书法理论研究的“全盛期”,诸如《书谱》《法书要录》《书断》等,如今是学书者的必读书目。

唐朝是中国书法的繁盛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在野文人,几乎都能写上几笔,尤其楷、草,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创作,唐代也是书法理论研究的“全盛期”,诸如《书谱》《法书要录》《书断》等,如今是学书者的必读书目。

唐人通过欣赏、对比前辈们的字,最终评选出了12位称为“神人”的大宗师,他们个个开宗立派,后世学他们的人几乎占据大半个书坛。张怀瓘在《书断》中,细分出了九种不同字体,分别为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

这12位便在一种或多种字体上登峰造极。大篆、籀文只有一位可以称神,他就是史籀。相传他是周宣王时期的史官,史籍记载他“善书,师模仓颉古文,损益而广之,或同或异,谓之为篆,曰大篆”《淳化阁帖》收录他6个字,古拙朴茂、自然可爱。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史籀可能只是一种官名或是一种宫廷字体,时至今日学界依然没有研究清楚。

小篆一人为李斯。《峄山刻石》为其代表作,运笔遒劲畅达,笔画圆润灵巧,结字匀称端庄、婀娜秀致,藏锋逆入,圆起圆收,对称均衡,具有节奏韵律感,每一个字都如同精雕细琢过,极具装饰之美。

八分一人为蔡邕。隶书中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被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一般认为《熹平石经》由他书写,也有学者认为《夏承碑》出自他手。其字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同时,他也是“飞白书”的开创者。

隶书称神者有三位,即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可惜的是,这三位的隶书作品如今已无真迹传世。很多人对二王隶书不熟悉,陶宗仪曾说:“献之善隶书,咄咄逼人……所以尽得羲之论笔之妙……献之虽以隶称,而草书特多,世曰今草,即二王所尚云”。

行书有四位:张芝、钟繇、二王,章草有八位:张芝、杜度、崔瑗、索靖、卫瓘、皇象、二王,草书三位:张芝、二王。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字体重复者很多,尤其是二王父子,几乎霸榜行、草、隶书。对于这两位以及张芝、索靖等无需赘言。

杜度通过观察蝎子的形态,悟出了“银钩虿尾”的写法,将其运用在章草中,崔瑗以杜度为师,继承其笔法,而张芝又以崔、杜二人为师,稍变其体,形成了“今草”。皇象的草书也出自杜度,得其笔法精髓。

飞白书的三位神人是蔡邕和二王,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通过这一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二王不愧是“圣人”,几乎无所不能,以上12位神人,至今也无人能超越。

来源:小永画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