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2024年日均吸金40亿,总资产逼近200万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17:20 1

摘要: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覆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及6家农村商业银行。数据显示,银行业整体呈现“营收增速企稳回升、净利润边际改善”的复苏态势,但分化特征也较为显著。

截至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覆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及6家农村商业银行。数据显示,银行业整体呈现“营收增速企稳回升、净利润边际改善”的复苏态势,但分化特征也较为显著。

2024年,国有六大银行总资产规模合计达199.68万亿元,同比增速7.87%;净利润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日均盈利近40亿元。此外,股份行净利润增速分化明显,浦发银行以23.31%的增速领跑;城商行和农商行则通过区域经济优势实现高增长。整体看,2024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承压、贷款规模扩张放缓成为行业共性挑战。

#01

总资产规模工行领跑,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

2024年国有大行在资产规模扩张、盈利结构调整及资产质量管控方面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银行总资产规模均保持增长态势。工商银行以48.82万亿元位居行业首位,较上年增长9.23%;农业银行紧随其后,资产规模达43.24万亿元,增速8.44%;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以40.57万亿元、35.06万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三、第四,增速分别为5.86%、8.11%;邮储银行以17.08万亿元规模排名第五,增速8.64%位居六大行前列;交通银行资产规模为14.9万亿元,增速5.98%。

资产质量方面,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不良贷款率均呈下降趋势。整体看,六大行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25%-1.34%区间,显示较强风险管控能力。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均为1.34%,分别下降0.02和0.0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不良率1.30%,下降0.0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率1.31%,下降0.02个百分点。

#02

六大行业绩持续改善,股份行利润正增长

2024年,国有大行营收增速改善,利润增速延续提升,得益于投资相关收入提供有力支撑,净利息收入降幅收窄,同时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减值略降反哺利润。

年报显示,2024年六大银行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营收同样实现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银行业绩领跑国有大行,2024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3%和4.7%。建设银行下滑幅度最大,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4%。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218.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2%。

股份行方面,8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4771.87亿元,有3家同比下滑。浦发银行利润延续高增,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23.3%,领跑股份行同业。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利润增速回正,中信银行2024年营收利润增速环比持续改善。平安银行2024第四季度单季度利润大幅转负,拖累全年利润同比下降4.2%,主要系加大减值计提力度,夯实资产质量。

此外,降幅较大的民生银行净利润为986.90亿元,同比下降9.07%,是四年来首度下滑。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认为,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过去加大拨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拨备计提,以及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使得折旧摊销费用较多等因素导致。

#03

中收下滑14%,银行业息差破位1.5%

根据国家金监局发布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略降1个基点,全年净息差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据统计,23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全部出现下滑。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65%,较2023年的1.83%下降19个基点。

在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98%,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87%和1.82%。仅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净息差低于1.5%,分别为1.39%和1.42%。业内认为,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的价格竞争等因素是导致银行净息差普遍下降的关键因素。

中小银行方面,中收承压也是普遍现象,整体呈现收缩趋势,这反映出代销政策调整下的银行面临的挑战。例如,招商银行2024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720.94亿元,同比下降14.28%。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7.51亿元,同比下降6.30%;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67.61亿元,同比下降14.16%;中信银行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1.02亿元,同比下降3.96%,主要受代销基金、保险收入下滑拖累。而青岛银行、渤海银行等中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也分别下降4.85%、25.63%。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3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贷款同比增速为7.7%,较三季度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股份行贷款增速仅4.4%。从信贷结构来看,分化进一步加剧,对公贷款仍是增长主力;零售端受经济预期偏弱、按揭提前还款拖累,增速显著低于对公。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指出,存贷两端利率同比下调情况下,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有望较2024年收窄,具体需观察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的时点。在存量按揭利率重定价影响下,2025第一季度息差压力较大,预计下行幅度为2025年最大。

#04

政策赋能下的行业全景图:规模与效益的再平衡

整体来看,银行业在2024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框架下,呈现出“规模扩张放缓、盈利韧性凸显、结构深度调整”的特征。全年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64%,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日均盈利近40亿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政策层通过降准、LPR下调等工具释放2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降40个基点,同时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推动信贷资源向绿色经济、新质生产力等领域倾斜。

2024年,银行业整体表现有几大核心亮点:一是绿色金融爆发式增长。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厦门分行创新“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模式,通过碳汇交易为村民增收24.03万元,展现出政策导向与市场创新的深度融合;二是科技赋能效率跃升。工商银行“工银玺链”区块链平台通过国家工信部5项可信区块链技术测评,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流转,累计融资超100亿元,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从7天压缩至2小时;三是财富管理转型提速。邮储银行公司财富客户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00%,代销公司理财、保险业务规模分别增长50%和100%,AUM突破13万亿元,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量同比增长72.4%。

在政策影响下,2024年银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风险缓释机制得到完善。六大行在制造业、绿色贷款方面增速均超1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8万亿元,占比提升至12%。2024年,央行通过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资本,支持其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提升,房地产领域融资协调机制已审批超6万亿元贷款,覆盖1500万套住房项目。

在利率市场化深化背景下,2024年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了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六大行净息差降幅从2023年的30个基点收窄至2024年的19个基点,交通银行通过债券投资占比提升至38%,实现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2.1%。

2024年,随着银行业竞争格局与业绩不断分化,各大银行纷纷在规模、定价、风险、资本等之间统筹平衡,以寻求经营的“最优解”。市场分析指出,2025年,银行业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三大能力:对政策红利的捕捉能力(如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对科技工具的驾驭能力(如区块链、AI)、对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如财富管理、消费金融)。

在这场“规模与价值”的再平衡中,能够将战略定力转化为市场动能的银行,将在新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中信建投预测,展望2025年,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存款成本优化下息差降幅有望收窄;中收表现继续边际改善。其他非息是营收最大变量,或一定程度上负向拖累营收。资产质量稳定下,银行业利润应能保持正增长。

来源:NEW财金

相关推荐